為加快推動“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讓市民更便捷地獲取環境信息,日前陜西省正式出臺《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陜西省要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點位全覆蓋。
建設空氣、水、土壤、聲、生態及輻射六大監測網
面對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陜西省在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面尚顯不足,影響了環境監測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公信力。為此,《方案》提出,今后5年,陜西將在空氣、水、土壤、聲、生態及輻射監測方面共同發力,著力構建六大環境監測網。
在空氣環境監測方面,陜西省將在完善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的基礎上,根據地區污染特征適時拓展監測項目。增加背景站、區域站和超級站,在大型工業園區增設揮發性有機物(VOC)污染監控點,在環保重點城市(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延安)開展建筑施工揚塵監測和在用機動車排氣污染物遙感監測。
在水環境監測上,優化水環境監測斷面布設,手工監測斷面重點覆蓋渭河、延河、無定河、漢江、丹江、嘉陵江6條主要河流的干流和一級、二級支流及徑流量較大的三級支流、城市河段、重要湖庫、跨界(省、市、縣界)河流出入界處。飲用水水源監測覆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和重點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在土壤監測方面,建成覆蓋所有縣(市、區)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實行普查點位和風險點位相結合。普查點位重點關注以耕地為主的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區域,風險點位重點關注重金屬污染防治、污染行業企業(含工業園區)及周邊、飲用水水源地、采礦(油田)區及周邊、固廢集中處理處置場地及周邊等。
在噪聲監測領域,建設覆蓋全省所有設區市和省直管縣的區域聲環境、聲功能區、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監測點。優化調整噪聲監測點,加強對城市敏感點的監測。交通噪聲及功能區監測逐步實現自動監測。加強典型噪聲源預測與評估,對建筑施工場地、大型機場等重點環境噪聲源開展自動監測。在西安市開展車載噪聲自動監測試點。對城市軌道交通沿線、鐵路沿線等環境振動重點污染源開展試點監測。
針對生態環境監測,陜西省將對全省國家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重點林區、農產品主產區、湖泊濕地、城市群等重點地區的典型生態環境開展監測與評價,摸清全省生態環境狀況、變化趨勢、影響因素和潛在的風險底數。
在輻射環境監測領域,建成覆蓋所有設區市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應急預警平臺,形成對全省Ⅲ類以上放射源應用及運輸單位在線監控、設區市飲用水水源地及土壤監測、重點監管的核設施周邊核預警監測、全省人口密集區域電磁輻射監測。
排污超標,監測信息平臺自動預警
去年5月14日,市民張先生向省環保廳舉報,通過陜西省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監測信息發布平臺發現,渭南市某企業氮氧化物超標嚴重。接到舉報后,省環保廳及時跟蹤查處,依據監測數據對問題企業進行了相應處罰。
“今后,這個平臺將具備超標自動預警功能,確保此類問題得到及時發現與查處。”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說。測管聯動,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為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方案》提出,要建設高效統一的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天地一體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測管協同的污染源監測體系及科學嚴密的核與輻射監測體系。
《方案》同時提出,要加強生態環境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通過強化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職能、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及推動環境監測數據深度運用等途徑,有效建立環境監測、管理聯動機制。
環境監測重要,環境數據的應用更重要。為更好地發揮各類監測數據的效用,按照《方案》,陜西省將在省本級和西安市繼續完善空氣質量預報系統,關中其他設區市2017年底、陜北陜南設區市2018年底前開展空氣質量預報。同時,全面實施水體、土壤重污染與風險預警,所有國家和省級重點監控企業實現污染物排放自動報警。
應急預警是環境監測的重要職能,環境監測及時、到位,才能將環境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為此,《方案》提出要強化風險評估與預警,定期開展全省生態狀況調查與評估,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對重要生態功能區人類干擾、生態破壞等活動實施監測、評估與預警。開展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險廢物等環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
對于目前有些地方或企業私自篡改環境監測數據行為,《方案》也規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提出要強化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職能,建立監測與管理聯動的測管協同機制,加強對重點排污企業的執法性監督監測。要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加大生態環境監測質量核查巡查力度,嚴肅查處違反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及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行為。
在環境監測數據的應用上,《方案》還提出了測管聯動可追責的原則,要求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與管理協同機制,使環境質量監測結果有效支撐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環境保護巡察、領導干部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工作,實現污染源監測與環境監督執法協同聯動。
利用手機APP、微信擴大監測信息公開面
隨著公眾對環境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人們期待著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到各類環境信息。為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方案》提出,要實現數據可靠能共享,全面施行依法依標準監測,實現各級、各部門生態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數據聯網共享與統一發布。按照國家要求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機制,由各級環保部門統一、及時、準確發布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及生態監測信息。
為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各類環境監測信息,《方案》要求構建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按照“統一標準,共建共享、授權使用”的原則,依托省環境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效集成環保、氣象、國土、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衛計、林業、公安、質檢、測繪等部門獲取的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等監測數據,建設互聯共享、自動分析的生態環境監測信息數據資源體系。
為提高公眾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方案》還要求在強化政府新聞發布及政府網站、電視、廣播、報刊等主流媒體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的同時,充分利用手機APP、微信等新媒介,擴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信息公開面。
同時,為保障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順利實施,《方案》提出,要規范和健全政府環境監測機構,加大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投入,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科研與技術創新,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市場管理,廣泛凝聚社會公眾保護生態環境質量的共識,有效推進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
雪迪龍是國內環境監測市場領軍者,產品體系完善,技術實踐經驗豐富。雪迪龍成立于2001年,成立之初以研發工業過程分析系統為主,隨后逐步涉足大氣環境監測、碳排放監測等新興領域,并收購了英國KORE公司和比......
項目概況森林生態系統監測網絡建設(儀器設備購置和配套服務)(一)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3年11月10日......
項目概況2023-2024年廣東省VOC監測及大氣污染源監控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3年......
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固定式碘化鈉γ譜儀連續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
2023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3年符合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該名單按照《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規范條件》《環保裝備制造行業(污水治理)規范條件》《環保裝備......
生態環境部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至6月,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至Ⅲ類)斷面比例為87.8%,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
按照生態環境部工作安排,為更好地推進全國六大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業務工作及能力提升,2023年7月6日,由生態環境部監測司組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總站)承辦,浙江、上海、廣東、遼寧、四......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就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答記者問。問: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您怎么看?答:外交部發言人已經代表中國......
2023年6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生態環境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近日開展“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學思想”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職工赴秦山核電科技館開展現場學習。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