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發電兼具經濟、生態與社會等綜合效益,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被外界普遍看好,且已被各類資本鎖定,看似將要面臨一個快速發展期。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各種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多,如環保、電價、政策、資金及技術方面。最為重要的是,作為主要原材料的秸稈在使用上至今未有顛覆性突破,是該行業發展的硬傷。
生物質發電的優勢
首先,生物質發電有利于節能減排。秸稈焚燒是近年來造成北方地區大范圍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我國農村農作物產量的大幅提升,秸稈的處理成為一大難題,大規模焚燒秸稈屢禁不止。生物質發電具備碳中和效應,且比化石能源的硫、氮等含量低,通過集中燃燒并裝備除塵及脫硫脫銷等設備,有助于降低排放,促進大氣污染防治。運營一臺3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機組,與同類型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
其次,生物質發電有助于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生物質能作為可再生能源,來源廣泛、儲量豐富,可再生且可存儲。生物質發電原理與火電相似,電能穩定、質量高,對于電網而言更為友好;與同樣穩定的水電相比,生物質發電的全年發電小時數為7000-8000小時。發展生物質發電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替代化石能源、增加能源供應、調整能源結構,以及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生物質發電亦可助力精準扶貧。生物質發電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等特點,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產業精準扶貧的利器。裝機規模為3萬千瓦的生物發電項目年消耗生物質約27萬噸,如按每噸秸稈300元的收購價測算,將帶動所在地區農戶年增收入8000多萬元。同時,圍繞秸稈的收購、存儲、運輸等產業鏈條,可為當地農村提供2000個就業機會。
生物發電將要面臨的問題
第一,環保壓力會越來越大。隨著近年全國大范圍霧霾天氣的持續的發生,國家和各地方相繼出臺了更為嚴格的《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河北、山東、河南等污染物限制排放重點省份,部分生物質發電廠已經開始被要求在嚴重污染天氣,跟隨環保應急響應機制聯動限產或停產。當前所有企業鍋爐煙氣指標在線監測,早已經形成常態,那么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國家對大氣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會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執行“重點地區”排放標準。屆時生物質直燃發電應考慮實現超低排放,秸稈燃料在其中如何定位,將將要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會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未來上網電價存在調整可能。2016年年底,國家能發改委下發文件 [2016]2729號,對光伏發電和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進行了調整。根據前期征集意見稿來看,生物質直燃發電赫然在列,說明當時已經考慮對生物質直燃發電調價降溫了。再加上近年新能源的持續發展,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缺口2016年已經突破600億元,那么就此推論,未來數年生物質直燃發電的上網電價存在調整的可能性。
第三,秸稈燃料優惠政策的可持續性問題。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兼具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目前產生生態環境效益的成本同樣出自企業總成本,對此很多企業通過不同途徑,向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反映,此項費用應從總成本中剔除,由政府承擔,通過政策補貼等方式返還給農民或企業,實現環境收益由全體民眾共享。現在全國很多省、市都出臺了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有的對企業直補,有的補貼到燃料經紀人處,不管最后收益的是誰,最終是促進了行業的發展,提高的秸稈燃料的綜合利用。但是我們看到,很多政策都是2-3年的補貼期,沒有形成長效機制,未來是否能持續下去,有待近一步觀察。如果一旦去掉補貼,那么會不會給行業帶來負面沖擊,這將是生物質電廠又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四,市場競爭加劇,部分企業職能定位偏移。隨著生物質直燃發電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競爭的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瘋狂的去采購城市剩余物,而忽略了本地秸稈資源的開發,甚至把已經建立起來的秸稈供應體系放棄掉。不重視本地秸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違背了企業在此選址建廠的初衷,是企業職能定位的嚴重偏移,會給地方政府不利用本地資源和不支持為本地發展的口實,將給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生物質發電作為現階段我國所主要推行的項目,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秸稈等物質燃燒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問題,在減少燃燒氣體排放的同時能夠有效遏制溫室效應的產生,而且對發電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目前,......
有俗語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又有俗語說:“五根手指還不一樣長”,這兩句話通常用來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態度,究竟是一視同仁還是存在偏頗。現在,麥電網將這兩句話套用在發電行業,倒是也很是符合。圖片來源于......
保存量對產業的危害目前對于生物質發電產業來說,國補大門似乎已經開始關閉。于是業內便出現了一種聲音,那就是要力保已投建項目補貼不失,對于新增項目則從熱電聯產轉向清潔能源供熱和生物質天然氣工業化。圖片來源......
我國可作為能源利用的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余物、林業剩余物和能源作物等生物質資源總量每年約4.6億t標準煤。目前,我國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3500萬t標準煤,利用率僅為7.6%。圖片來源于網絡2016......
近日,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發布的《關于開展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強固廢和垃圾處理,將開展燃煤......
生物質發電兼具經濟、生態與社會等綜合效益,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被外界普遍看好,且已被各類資本鎖定,看似將要面臨一個快速發展期。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各種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多,如環保、電價、政策、......
當前,生物質發電產業業發展舉步維艱。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近70%的投運生物質電廠“燃料費用即時支付及燃......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日前發布《2013中國生物質發電建設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累計核準容量達到1222.6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779萬千瓦,占核準容量的63.72%。報告預計,......
“目前我們公司實際負荷僅為裝機容量的一半。我們年發電量約在2.2億~2.3億度,發一度電能掙1分三厘三,但當地消納不了,外送又缺乏渠道,只能低負荷運轉,企業也僅能獲得微利。”國能公主嶺生物質發電有限公......
近日,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DECC)公布了一組最新統計的能源趨勢與價格信息。根據數據顯示,英國生物質發電份額增加了17%,從2011年的13萬億瓦時增長到2012年的15.2萬億瓦時。生物能源資源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