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電 世界氣象組織28日發布的《2018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顯示,過去一年全球變暖仍在加速,為全球帶來諸多經濟社會方面的挑戰。
當天,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一起,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了這份報告。
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8年是自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年,其中2018年是史上第四熱的年份;當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上升約1攝氏度;上層海洋熱含量達到歷史峰值;全球平均海平面比2017年上升3.7毫米,創歷史新高;海洋酸化加劇;北極海冰面積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南極海冰面積在9月底至10月初達到當年峰值后迅速縮減,到2018年底月均海冰面積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報告稱,2018年與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有關的自然災害影響全球近6200萬人,其中受水災影響人口超過3500萬。颶風“邁克爾”和“弗洛倫斯”使美國遭受總計超過490億美元經濟損失,導致超過100人死亡。受超強臺風“山竹”影響的人口超過240萬,其中134人死亡。2018年高溫和野火在歐洲、日本和美國共造成1600多人死亡,僅在美國高溫和野火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40億美元。
氣候變化還威脅農業生產,使多年來全球饑餓狀況持續好轉的勢頭發生逆轉。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發布會上說,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表明,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趕不上全球變暖的步伐,必須立即采取行動。他呼吁各國領導人在今年9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拿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氣候變化方案。
根據近日發布于《柳葉刀-公共健康》的一份報告,全球變暖正在奪走生命,加據健康不平等,并推動攜帶疾病的蜱蟲和寄生蟲在歐洲各地傳播。“歐洲國家真的需要采取一些強有力的行動,以幫助歐洲人乃至全球人口免受氣候......
作為德國煤炭淘汰計劃的一部分,SchwarzePumpe褐煤發電廠將于2038年關閉。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科技日報北京6月5日電 (記者張佳欣)由英國利茲大學牽頭編寫的第二份年度《全球氣候變......
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孫自法)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全球冰湖與潰決洪水區域將出現什么特征和變化模式?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領銜聯合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瑞士、......
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出,數千顆隕石可能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讓許多此類地外物質樣本更難獲得。“南極失落......
基于古環境記錄、古氣候模擬和現代觀測,對比了青藏高原北緣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紀暖期、現代暖期和未來百年暖期的干濕變化,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李育教授團隊得出結論,未來全球變暖會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這項......
《自然》雜志27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全球變暖導致的極地融冰增加可能會影響全球計時。格陵蘭和南極洲的融冰可能讓地球角速度(角度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速度)減慢的速度比之前更快。為此,協調世界時(UTC)可能......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認為,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3.2%,整體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1.2%。這項研......
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當今全球兩大熱點和難點問題,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人類要解決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受損“雙重危機”,必須將這兩大熱點難點問題視為相輔相成的兩個目標協同推進。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
加拿大科學家通過分析該國高緯度北極地區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變化。研究根據對加拿大北極群島一個地區過去60年的景觀演化進行重建,得到了以上結果。相關研究......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高北極)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