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0-18 13:18 原文鏈接: 施一公饒毅:經費分配體制該改了

      ●盡管近年來中國研究經費持續以20%的比例增長,但研究經費分配的嚴重問題卻減緩了中國潛在的創新步伐

      ●目前正是中國打破各種潛規則、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良機。一個簡單但重要的起點,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須基于學術優劣分配,而不再依賴私人關系

      近些年來,中國政府投入的研究經費以每年超過20%的比例增長,甚至超過了中國最樂觀的科學家們的預期。從理論上講,它應該能讓中國在科學和研究領域取得真正突出的進步、與國家的經濟成功相輔相成。而現實中,研究經費分配的嚴重問題卻減緩了中國潛在的創新步伐。這些問題部分歸結于體制,部分歸結于文化。

      盡管對于一些比如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小型研究經費來說,科學優劣可能仍然是能否獲得經費的關鍵因素,但是,對來自政府各部門的巨型項目來說,科學優劣的相關性就小多了,這些項目的經費從幾千萬元到幾億元人民幣。對后者而言,關鍵問題在于每年針對特定研究領域和項目頒發的申請指南。表面上,這些指南的目的是勾畫“國家重大需求”;然而,項目的申請指南卻常常被具體而狹隘地描述,人們基本上可以毫無懸念地意識到這些“需求”并非國家真正所需,經費預定給誰基本一目了然。政府官員任命的專家委員會負責編寫年度申請指南。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專家委員會的主席們常聽從官員們的意見,并與他們合作。所謂“專家意見”不過反映了很小部分官員及其賞識的科學家之間的相互理解。

      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僅壓抑了創新,也讓每個人都很清楚:與個別官員和少數強勢科學家搞好關系才最重要,因為他們主宰了經費申請指南制定的全過程。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與官員和他們賞識的專家拉關系重要。

      中國大多數研究人員常嘲諷這種有缺陷的基金分配體制。然而,一個自相矛盾的現象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卻也接受了它。部分人認為除了接受這些慣例之外別無選擇。這種潛規則文化甚至滲透到那些剛從海外回國學者的意識中:他們很快適應局部環境,并傳承和發揚不健康的文化。在中國,相當比率的研究人員花了過多精力拉關系,卻沒有足夠時間參加學術會議、討論學術問題、作研究或培養學生(甚至不乏將學生當作廉價勞力)。很多人因為太忙而在原單位不見其蹤影。有些人本身已成為這種問題的一部分:他們更多地是基于關系,而非學術優劣來評審經費申請者。

      無須陳述科學研究和經費管理中的倫理規章,因為絕大多數中國研究界的權勢人物都在工業化國家接受過教育。然而,全面改變這一體制并非易事。現行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拒絕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部分反對不健康文化的人,因為害怕失去未來獲得基金的機會,選擇了沉默;其他希望有所改變的人們則持“等待和觀望”的態度,而不愿承擔改革可能失敗的風險。

      盡管路途障礙重重,科學政策制定者和一線科學家們都已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目前科研文化中的問題。它浪費資源、腐蝕精神、阻礙創新。借助于研究經費增長的態勢和日益強烈的打破有害成規的意愿,現在正是中國建設健康科研文化的時刻。一個簡單但重要的起點是基于學術優劣,而不是靠關系,來分配所有的新基金。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新文化能夠而且應該成為一種新系統的頂梁柱,它將培育而不再浪費中國的創新潛力。

      (作者施一公為清華大學教授,饒毅為北京大學教授。)

    相關文章

    中科院學部回應《饒議科學》院士增選存行賄受賄問題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

    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高福、施一公說了什么?

    6月10日,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開幕,眾多院士專家、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同研討生物醫藥技術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專家的主旨演講......

    科學界“勞模”施一公:我平均每晚睡5小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12.shtm......

    饒毅與梅林創立首都醫學中心,建“高水平創新研發集群”

    2023年4月9日,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微信公眾號平臺正式上線運營。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由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和知名神經生物學家梅林教授創建,是北京市政府批準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

    MolCell:施一公團隊解析人類pretRNA剪接機制

    長久以來,剪接體的調控機理是怎樣的,它們在細胞內部的動態組合和變化是怎樣的,深深地吸引著科學家們的研究興趣,但其神秘的面紗一直未被揭開。2023年4月6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在 Molecu......

    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新進展:解析人類pretRNA剪接機制

    從tRNA前體(pre-tRNA)中去除內含子在生命的三個王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類中,這一過程是由tRNA剪接內切酶(TSEN)介導的,包括四個亞基:TSEN2、TSEN15、TSEN34和TSE......

    10年饒毅團隊在Neuron/NC等發表29篇文章

    嬰兒的母系依戀關系是哺乳動物的首要社會行為。嬰兒依戀行為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2023年3月2日,首都醫科大學饒毅及劉琰共同通訊在Neuron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andcellularmec......

    施一公校長,獲聯合國重要獎項

    2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網公布了2023年(第七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的4位獲獎者。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因在剪接體相......

    饒毅:世界科學史的百年冤案(中英對照)

    【本文發表于2019年英文《內分泌與代謝趨勢》雜志,評論迄今廣為流傳的有關腎上腺素的科學史錯誤】本文指出生物醫學史上有三個錯誤與腎上腺素有關:一是誤認為第一個激素是胰泌素,二是誤認為化學分離純化腎上腺......

    饒毅教授創始|華毅樂健蘇州GMP基地正式開業!

    2023年1月9日,蘇州工業園區重大科技領軍企業蘇州華毅樂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蘇州GMP基地正式開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倪乾,園區科協主席、科創委副主任、科技招商中心主任肖詩滔,華毅樂健科學創......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