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0-09 09:45 原文鏈接: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昨天下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傳出后不久,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招生辦”等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消息稱,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選擇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愿。

      早在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之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任院長饒毅就高度評價過屠呦呦的研究工作: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因為她的研究組第一個用乙醚提取青蒿,并證實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瘧作用。

      北大發布的消息稱:“恭喜北大校友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人物

      從事中西藥結合等研究

      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

      屠呦呦,1930年生于浙江寧波。“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中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選擇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愿。她認為生藥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醫研究院接到了一個“中草藥抗瘧”的研發任務,代號523,成了當時研究防治瘧疾新藥項目的代號。屠呦呦加入了中醫藥協作組,與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一同查閱歷代醫藥記載,挑選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抗瘧疾藥方,并實驗這些藥方的效果。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由用乙醇提取改為用沸點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1971年10月4日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制率。

      1977年,她首次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表于《科學通報》,引起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1980年屠呦呦被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無留洋背景院士頭銜等

      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這是中國生物醫學界當時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屠呦呦填補了華人十年未獲此獎的空白,也成為了第一位在中國獨立完成研究的獲獎者。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當時的媒體報道稱為“三無”科學家。

      獲得拉斯克獎后,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科研默默無聞的屠呦呦一時間名滿天下,當時已81歲的屠呦呦首次在國內公開亮相。

      在當時的采訪中,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發現,不是一個人的成績,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參與這項研究,都做出了貢獻。這也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

      屠呦呦曾向媒體介紹,研究的難點在對青蒿科屬的選擇上,到底應該是哪種植物、提取方法上也需要突破。后來,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服”的啟發,改進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溫提取,最終獲得成功。

      □成就

      青蒿素復方藥物

      對惡性瘧疾治愈率達97%

      瘧疾是世界性傳染病,每年感染數億人,并導致幾百萬人死亡。上個世紀60年代,引發瘧疾的寄生蟲——瘧原蟲對當時常用的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了抗藥性,影響嚴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的親自指示下,中國政府啟動“523項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結構、克服抗藥性的新型抗瘧藥物。

      在當時極端艱苦的科研條件下,中國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協力攻關。屠呦呦所在的團隊于1969年參加“523項目”。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醫藥典籍啟發,提出用乙醚低溫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報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瘧效果。次年,“523項目”研究人員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瘧成分青蒿素。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能迅速消滅人體內瘧原蟲,對腦瘧等惡性瘧疾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青蒿素類藥物可口服、可通過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劑,使用簡單便捷。但為了防范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目前普遍采用青蒿素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的復方療法。

      作為“中國神藥”,青蒿素在世界各地抗擊瘧疾顯示了奇效。2004年5月,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復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英國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的統計顯示,青蒿素復方藥物對惡性瘧疾的治愈率達到97%,據此,世衛組織當年就要求在瘧疾高發的非洲地區采購和分發100萬劑青蒿素復方藥物,同時不再采購無效藥。

      “中國神藥”給世界抗瘧事業帶來了曙光。世界衛生組織說,坦桑尼亞、贊比亞等非洲國家近年來瘧疾死亡率顯著下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泛分發青蒿素復方藥物。僅在贊比亞,由于綜合運用殺蚊措施和青蒿素類藥物療法,2008年瘧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據世衛組織統計,截至2009年年底,已有11個非洲國家的青蒿素類藥物覆蓋率達到100%,另有5個非洲國家覆蓋率為50%至100%。而在2005年,僅有5個非洲國家的青蒿素類藥物覆蓋率為50%至100%。

      □評價

      防治寄生蟲疾病

      獲獎者作出革命性貢獻

      寄生蟲病千百年來始終困擾著人類,并一直是全球重大醫療健康問題之一。寄生蟲疾病對世界貧困人口的影響尤其嚴重。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藥學獎獲獎者,在最具破壞性的寄生蟲疾病防治方面作出了革命性的貢獻。

      坎貝爾和大村智發現了阿維菌素,這種藥品從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癥和淋巴絲蟲病的發病率,對其他寄生蟲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這兩項發現為全人類找到了對抗疾病的新武器。

      瘧疾的傳統療法是氯喹或奎寧,但其療效正在減低。上世紀60年代,消除瘧疾的努力遭遇挫折,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再次升高。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從傳統中草藥里找到了戰勝瘧疾的新療法。她通過大量實驗鎖定了青蒿這種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閱大量醫書,最終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質,之后命名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個發現青蒿素對瘧疾寄生蟲有出色療效的科學家。青蒿素能在瘧原蟲生長初期迅速將其殺死,在未來的瘧疾防治領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揭秘

      參加“523”戰備項目研究抗瘧藥

      1969年,各項科研工作都已停頓的中國中醫研究院(現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接到一項特殊任務——參加一個代號為“523”的戰備項目。當時正值越南戰爭,耐藥的惡性瘧在越南流行,引起雙方部隊嚴重的非戰斗性減員,中國在越共的請求下開始在軍內開展抗瘧藥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國瘧疾防治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代號“523辦公室”)。屠呦呦畢業于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又有從事中醫藥研究工作的經驗,當時在大多數學術權威都被打倒的情況下,她被委任為組長,負責重點進行中草藥抗瘧疾的研究。

      耗時3個月,從包括各種植物、動物、礦物在內的2000多個方藥中整理出640個,再從中進行100多個樣本的篩選,最終選出的胡椒“雖然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84%,但對瘧原蟲的抑殺作用并不理想”,而“曾經出現過68%抑制瘧原蟲效果”的青蒿,在復篩中因為結果并不好而被放棄。

      其后,屠呦呦在重新復習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時,發現其中記述用青蒿抗瘧是通過“絞汁”,而不是傳統中藥“水煎”的方法來用藥的,她由此悟及用這種特殊的方法可能是“有忌高溫破壞藥物效果”。據此,她“改用低沸點溶劑,果然藥效明顯提高”。經過反復試驗,最終分離獲得的第191號青蒿中性提取物樣品,顯示對鼠瘧原蟲100%抑制率的令人驚喜的結果”。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不要說知識產權了,即使以個人的名義發表研究的結果也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1972年3月,按照523辦公室的安排,屠呦呦以研究小組代表的身份報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實驗結果,她報告的題目是:“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抗瘧中草藥工作”,當時全場振奮。在其后的臨床觀察中,屠呦呦不僅帶頭試服,還親自攜藥去海南昌江瘧區現場,驗證治療效果。在她報告了“30例青蒿抗瘧全部有效”的療效總結后,掀起了全國對青蒿抗瘧研究的高潮。

      屠呦呦所在的中藥研究所繼續進行青蒿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最終分離提純出抗瘧有效單體,并命名為青蒿素。在此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青蒿提取物中,由云南藥物研究所用汽油從當地的青蒿變種大頭黃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臨床試驗中展示了極好的抗瘧療效。之后,上海無機化學所的周維善研究小組測定了青蒿素的化學結構,并發現了其抗瘧機理。

      在《青蒿及青蒿類藥物》一書中,有一頁印制粗糙的新藥證書復印件,那是中國新藥審批辦法實施以來的第一個新藥證書——(86)衛藥證字X-01號。這份由中國中醫研究院申報獲批的證書上,并沒有屠呦呦的名字。

      □爭議

      為何沒拿國內獎項反而先拿國外大獎?

      2011年屠呦呦獲拉斯克獎時引發疑問:青蒿素為何沒有拿到國內的科技大獎,反而先拿到了國外的大獎?

      對此,科學界主流的答案是:沒法確定獎項的歸屬。1978年,“523”項目的科研成果鑒定會最終認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國科技工作者集體的榮譽,6家發明單位各有各的發明創造”。在這個長達數頁的結論中,只字未提發現者的名字。當年大協作的“523”項目以“勝利完成”而告終,然而后來的幾十年中卻爭議不斷,屠呦呦則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淡泊名利”“個性執拗”。

      2009年,屠呦呦編寫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一出版,就因為引文署名的細節而招致批評: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組和研究成員的作用。反對者認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項目中的作用。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早在拉斯克獎頒發之前就高度評價過屠呦呦的研究工作。他提到:“我們作為無爭議方試圖和屠呦呦交流也有一定困難,不理解她把中醫研究院的原始材料至少有段時間收藏在自己家,不愿給我們看。”但查過一些相關的非公開資料后,他還是得出結論: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因為她的研究組第一個用乙醚提取青蒿,并證實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瘧作用。

      在拉斯克獎頒獎期間陪同屠呦呦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瘧疾研究室研究員蘇新專認為,從青蒿到抗瘧藥,各種各樣人的貢獻肯定少不了,但拉斯克獎并沒有頒給整個組織,這是因為“作為一個鼓勵科學發現的獎項,拉斯克獎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發現者”。在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個靠“洞察力、視野和頑強的信念”發現了青蒿素的中國女人。

      據中國新聞周刊

      □鏈接

      諾貝爾文學獎預計8日公布

      昨天,諾貝爾獎官網網站顯示,備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最早將在三天后公布。按照往年慣例,文學獎于10月的第二個周四公布,也就是今年的10月8日。英國立博博彩公司近日公布的賠率中,白俄羅斯女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位列榜首,“陪跑”多年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位列次席。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前,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英國立博(Ladbrokes)都會發布一個作家賠率榜,在這個榜單上作家排名越靠前、賠率越低,就表明博彩公司認為此人獲獎的可能性越大。

      在立博公司近期的賠率榜上,白俄羅斯女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以1比5的賠率位列榜首。實際上,亞歷塞維奇近年來一直是諾獎熱門人選,她的作品多為非虛構文學作品,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代表作品有《車諾比的悲鳴》《來自切爾諾貝利的聲音》等,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

      每年諾獎頒獎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名字總被人們提及,他本人也深受其擾。今年,這位《挪威的森林》的作者依據是熱門人選,他以1比6的賠率占據賠率榜的第二位。村上春樹年年陪跑卻為何總是落選?有評論家認為,對于看重作品內涵和思想性的諾獎評委們來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往往過于通俗,并不是他們青睞的類型。

      10位中國作家入諾獎初選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5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從今日起陸續舉行。根據安排,今年各獎項揭曉時間將從10月5日一直持續到10月12日。據援引自瑞典文學院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常務秘書PeterEnglund方面消息稱,今年諾獎初選有210位作家入圍。除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外,王安憶、北島、張一一、方方、章詒和、阿來、賈平凹、蘇童、閻連科、張悅然等10位中國作家獲得提名。

      湯森路透集團近日發布了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這也被看作是一份諾獎預測名單。今年又有一位華人出現在這個名單中,他就是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

    相關文章

    復旦團隊發現青蒿素新用途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復旦團隊發現青蒿素新用途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復旦最新成果:青蒿素類衍生物可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

    2024年6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其群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發表了題為:Artemisininsamelioratepolycysticovariansynd......

    屠呦呦:希望更多年輕人接過科技創新的接力棒

    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關鍵變量,作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她欣......

    屠呦呦:希望更多年輕人接過科技創新的接力棒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羅海兵)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

    屠呦呦:她以身試藥,用一株小草改變了世界!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正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

    屠呦呦:她以身試藥,用一株小草改變了世界!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正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

    我國科學家發現黃花蒿首個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

    瘧疾至今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黃花蒿是全球普遍使用的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主要天然資源,保障全球優質廉價的青蒿素原料供應對于全球瘧疾防控有重要價值。但黃花蒿基因組雜合度和重復度很高,致使高質量的黃花蒿基......

    屠呦呦:愿青蒿素的故事一直寫下去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分享到它的好處。自己一輩子想的,就是老老實實把科研做好,把課題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開發出更多藥物來,造福更多人,這也是......

    屠呦呦:愿青蒿素的故事一直寫下去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分享到它的好處。自己一輩子想的,就是老老實實把科研做好,把課題做好,希望把青蒿素的研究做得更深入,開發出更多藥物來,造福更多人,這也是......

    扫码下载分析测试百科网APP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