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態系統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約占國土面積的41.7%,且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溫帶地區及青藏高原,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土壤細菌和真菌在調節草地生態系統功能與服務方面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然而,關于土壤細菌和真菌群落(多樣性、群落結構、生物量)如何分別驅動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尚不清楚。
中科院植物所王仁忠研究組在對中國溫帶草地和高寒草地進行連續兩年3500公里樣帶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測量多種生態系統功能(土壤碳、氮、磷含量,土壤酶活性,養分礦化),利用高通量測序和磷脂脂肪酸技術量化土壤細菌和真菌多樣性(豐富度、譜系多樣性、結構多樣性)及生物量,結合植物多樣性和生物量,以及地理位置、海拔、氣候和土壤特性等關鍵驅動因子,系統揭示了微生物群落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驅動作用。研究發現,土壤真菌多樣性與多功能性呈顯著正相關,且真菌譜系多樣性與之相關性高于真菌豐富度。然而,土壤細菌多樣性并未顯著影響多功能性,僅放線菌和變形菌菌群豐度與多功能性顯著相關。此外,盡管微生物生物量是多功能性的主要驅動因子,但其貢獻低于真菌多樣性和主要細菌菌群的作用。本研究從土壤微生物視角全面闡明了細菌和真菌群落不同特性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直接驅動作用,考慮土壤微生物多種特性的作用將有助于為退化草地生態系統功能與服務的恢復提供理論支持。
該研究成果于10月29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Functional Ecology上。中科院植物所馬琳娜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王仁忠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已畢業碩士研究生張超雪和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徐小峰教授也參與了部分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的資助。
文章鏈接:
(植被生態實驗室供稿)
近年來,集約化農業和畜牧業的擴展導致森林和草地的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主要原因。不同營養級生物通過多樣性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多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即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因此,明......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浮游生物生態學研究團隊牽頭在人類活動引起的營養物質輸入背景下近海生態系統長期變化及穩態轉換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水研究》(......
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導致褐藻和海草的全球分布范圍縮減。這一研究為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產生普遍影響提供了新證據。褐藻和海草是構建海洋生態系統的關鍵植物,它們參與......
近日,深圳大學教授李猛團隊在《環境研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揭示了長江口水體,尤其是該低氧區域的微生物群落構建機制及其氮代謝功能。由于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海洋中的低氧區逐年擴大,嚴重影響整體的微......
“夢想成真”是所有人的愿望,科學家也不例外。為恢復喪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生態學家早期提出一個聽起來很美的“夢境”假說。他們援引美國奇幻電影FieldofDreams(中文譯作《夢幻成真》)中的一......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李躍林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森林火災與災后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細菌與真菌反應差異。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環境管理雜志》。野火對森林生態系統具......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章家恩教授團隊在微塑料污染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環境國際》(EnvironmentInternational)。自20世紀......
三十多年扎根黃土地,三代科學家常駐鄉村田野,研發旱作農業技術,保障糧食穩產豐產,并建起了一座中國農業科學院山西壽陽旱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在山西......
美國科學家研究顯示,海洋熱浪對底棲魚生物量的影響有限。雖然某些情況下,短期熱事件之后確實會出現生物量減少,但這不是規律而是例外。這種變數出現的原因令人好奇。氣候變化被認為與極端溫度事件有關,這類事件對......
生態系統是復雜的動態平衡系統。一方面,植物個體一直處在生長變化中,個體間差異巨大,且鄰近個體間具有復雜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現為資源競爭);另一方面,由大量個體組成的植物群落一般具有穩定的結構特征(如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