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周奕豐如是說:
“在土壤污染防治中引入社會和民間資本,可充分獲得市場資金的支持,解決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而產出緩慢的后顧之憂。”
“如果不能給農民提供經濟的補償,那么休耕制度就難以真正推行。”
“經過這么多年的呼吁,看到‘土十條’終于出來了,我非常高興。”談起剛剛新出臺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鴻達興業集團董事長周奕豐表示,“土十條”的推出,意味著我國現在環境治理的“三大戰役”全面啟動,對推動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和保障農產品安全意義重大。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周奕豐一直呼吁全社會提高對土壤污染防治及土壤改良工作的重視程度。他多次在參加全國人代會時建議,重視土壤污染防治與改良修復,這些建議已經被“土十條”采納。
周奕豐認為,“土十條”出臺后,應該及早配套相應政策,確保其落實。
明確商業推廣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要求達到95%以上。”“土十條”提出的這一目標要得以實現,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土壤保護和修復。這其中,社會資本的引入必不可少。
在全國兩會上,周奕豐曾兩次呼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給予市場明確的風向標。記者注意到,在日前發布的“土十條”中規定: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勵相關企業參與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社會資本靈活、高效、創新性強,在土壤污染防治中引入社會和民間資本,可充分獲得市場資金的支持,解決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而產出緩慢的后顧之憂。”周奕豐表示。
“土十條”對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有了原則上的規定,周奕豐認為,還應盡快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和法規,明確其商業推廣模式。
他認為,對于被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先確認后改良,通過國家財政補貼、土地流轉、指標補償置換等方式,鼓勵全社會共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在具體的操作上,他建議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收回或置換:一是由國家或者當地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等形式收回;二是給予參與改良的企業同比例的工商業用地指標置換,允許企業或個人合法轉讓或買賣獲得的工商業用地指標;三是對參與置換的工商業用地指標,在征地時收取每畝3萬~5萬元的土地指標轉讓費用,將這筆費用納入設立土壤改良的專項基金。
針對土壤污染治理具有持續性、持久性和所需資金巨大的特點,“土十條”中還明確提出:“中央財政整合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等,設立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用于環境調查與檢測評估、監督管理、治理與修復等工作。”
在全國兩會期間,周奕豐也曾建議建立“超級基金”。他認為,要滿足土壤修復的資金需求,資金來源要從工業指標和商業指標中提取,采用政府性信托基金運作模式,專人投資管理,獨立核算。
休耕應建立生態補償,改良應因地制宜
民以食為天,農以地為安。相比而言,周奕豐更關注農業用地的保護和修復問題。
“好地為什么種不出好糧食?”周奕豐認為,我國的農田絕大部分是連續種植,長時間超負荷耕種,其后果之一是加大了土壤的擾動次數,加速了水土流失,從而使土層變薄,質地變粗,肥力減退,地力下降。
“過度施用化肥、農藥等,對土壤、水體造成污染,危害農業生態環境,因此急需進行休耕。”周奕豐表示。
“土十條”中明確規定,要“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那么休耕該如何試點?又要怎么操作?
“如果不能給農民提供經濟的補償,那么休耕制度就難以真正推行。”周奕豐認為,休耕制度應在保障農民收入的前提下實施。他建議,國家對農民按休耕土地的面積給予休耕期補償,補償標準可對比國家退耕還林、還草的標準執行,結合當前的物價水平,根據休耕試點區域或輪作區域的不同,給予農民每年每畝200元~300元作為補償。
除了要對休耕進行補償,對于土壤的修復和改良則應該因地制宜。
周奕豐介紹說,目前我國重污染的農業用地仍是少數,多數是因為其酸堿度超標影響了農產品的產量。致力于土壤防治與修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的民營土壤研究機構——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采集并分析的500個土壤樣本顯示,廣東等南方地區土壤pH值一般都在5.5以下,有些甚至低于4.0,屬于強酸性土壤。而北方則多為堿性土壤,同樣影響農產品產量質量。
在改良土地方面,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西部環保有限公司已經在廣東、內蒙古等地流轉土地用以改良,并進行土壤改良示范基地的建設。
周奕豐介紹,土壤改良示范種植結果顯示,作物在生長、產量、品質、抗病蟲害等方面大大提升,土壤的酸堿度及其重金屬鈍化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一)對土地的“奇妙幻想” 您能想象,在未來,您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吃的每一種糧食、喝的每一滴水,都可能是“毒藥”嗎?時間軸到達2038年。清晨,起床的你走到洗漱間準備洗漱,抬頭看看實時水費......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農用地標準》)《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建設用地標準》),將從2018......
近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范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不過,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
人心齊,泰山移。“大氣十條”“土十條”“水十條”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污染防治的復雜性與艱......
一種開著小黃花、叫做東南景天的植物如今在石家莊欒城區被大面積種植。這片看起來尋常無異的農區,正在進行著農田修復。很難想象,這片占地400畝的農田被污水灌溉了50多年,鎘污染嚴重。2016年底,一家專門......
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布實施后,我市高度重視,把落實“土十條”擺在重要位置,與“水十條”“氣十條”一起,納入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定期調度,強力推動,保持了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的良好形勢。......
“土壤環境狀況直接影響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更是國土資源環境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國土壤利用仍面臨諸多挑戰。”全國人大代表、鴻達興業集團董事長周奕豐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
在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2016年必將在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于2016年5月31日正式發布。至此,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打響。土壤環境質量是......
近日,陜西省政府出臺《陜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陜西“土十條”),提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達標率不低于82%,耕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