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蘇州工業園區組織人事局牽頭、聯合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市總工會、蘇州工業園區工會聯合會及共青團蘇州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的“蘇州工業園區第四屆高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競賽”——微納米加工與測試技術決賽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舉行。選手們通過激烈的技藝比拼,角逐競賽項目的一、二、三等獎及優勝獎。
在大賽組委會和承辦單位的精心策劃、協同努力下,本屆大賽不論企業參與面還是參賽人員規模都創歷屆新高。自7月30日大賽報名系統開通以來,得到了園區各產業領域一線技術人員的積極響應,共有來自40余家企業的183名在職員工報名參加微納米加工與測試技術項目。經過9月14日的預賽,共有30家企業的102名選手進入決賽。據統計,決賽選手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1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有36人,具有本科學歷的有36人,具有大專學歷的有17人,中專及其他學歷的為2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共83人,占決賽總人數的80%以上。
本次微納米加工與測試技術競賽項目分電化學沉積加工和掃描電鏡測試技術兩個方向,分別遴選微納米加工和微納米測試兩個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其中電化學沉積項目考核選手在指定的時間范圍內,在給定的電鍍液、電鍍槽、電源和晶圓有效圖形面積的情況下,在晶圓上沉積指定厚度的金屬銅鍍層,最終在晶圓上形成一銅線條構成的蘇州園林圖。掃描電鏡測試項目考核選手在指定的時間內,按照要求找到材料上的納米小球區域,并選擇一完整的小球拍照,然后對小球的信息進行分析。
本次大賽受到了多家新聞媒體的關注,其中蘇州電視臺社會傳真頻道對微納米加工與測試技術項目進行了現場報道,并對納米技術人才公共實訓基地負責人——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納米加工平臺主任張寶順研究員進行了采訪。張寶順在表示,納米技術是蘇州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已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聚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今年新增的微納米加工與測試技術項目正是滿足園區新興產業對大批工程技術人才需求的舉措。
據悉,競賽成績將于近期在大賽的官方網站( www.sip-gjn.com )進行公示。
對人類而言,微觀世界仍然存在很多謎題——無論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微型生物水熊蟲,還是被譽為“微生物工廠”的微米級大腸桿菌,甚至是可寄生在大腸桿菌中的納米級噬菌體,以及蘊含著神秘生命起源的分子基因編碼......
骨骼是一種復雜的生物礦化組織,由微納米尺度的有機(細胞、蛋白質)和無機(羥基磷灰石、碳酸鈣)材料組裝而成。理想的生物材料需要具有優良的骨傳導性與骨誘導性,才能高效促進新生骨的形成。而生物材料植入體的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
生物芯片技術原理:首先利用生物智能全數字癲癇定位儀查出致癇病灶,并進行精確定位,運用生物芯片技術進行植入病灶頂部,運用生物芯片調節神經興奮及異常發作的微小電流,芯片植入后(就是出現發作人體也感應不到,......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微型機器人及微操作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2Dto3DManipulationandAssemblyofMicrostructuresUsingOptoth......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王曉平和羅毅研究團隊發展了光刻膠軟掩膜蠟紙印刷技術,成功實現了多種形貌三維超結構的可控制備,同時實現了非平整和曲面襯底上微納米結構的自由構建。相關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王曉平和羅毅研究團隊發展了光刻膠軟掩膜蠟紙印刷技術,成功實現了多種形貌三維超結構的可控制備,同時實現了非平整和曲面襯底上微納米結構的自由構建。相關研究......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以后封面形式,刊載了來自于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員利用機器人化的微納操控和組裝技術在多維細胞裝配領域取得應......
表面潤濕特性是表面界面科學中的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研究和制備不同性質的浸潤性表面,可加深對表面/界面物理的理解,增強各種材料表面的功能性能以及擴展材料的應用范圍。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無......
日前,由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全資子公司上海計測工程設備監理有限公司牽頭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跨尺度微納米測量儀的開發和應用(2014YQ090709)”2016年度會議在該院召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