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1-16 21:30 原文鏈接: 聞玉梅:傳染病沒有國界

    近日,“瞰見未來”2023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年論壇在線上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分享了以《新時代醫學的新內涵、新目標》為題的主旨演講。她表示,醫者的新征途是從單純治病擴大到推進人民健康,從關愛生命、關愛患者擴大到關愛人民生命共同體,擴大到預防,擴大到環境。

    發展醫學新內涵

    聞玉梅指出,醫學是最具有人文性和社會性的一門自然科學,當前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醫學科學的發展和應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上升為如何保障人民健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具有新內涵的學科。在這樣的背景下,她分享了自己的四點思考。

    首先,要實施醫學本身的交叉整合。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的整合勢在必行,要轉化為以疾病防治結合為中心的模式。同時,醫學要加入社會學、倫理學、法學、經濟學、哲學等其他學科的內涵。

    其次,要重視并大力支持醫學技術的發展。醫學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更新,比如倫琴發現的X射線,再如PCR核酸擴增技術,這些新技術都推動了醫學科學發展。因此,要支持一些方向性技術的發展,如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的建立和應用,快速基因測序更精簡更快速,新型疫苗、新型藥物研發的新途徑等。

    第三,要培養多元化人才,重新調整學科建設和發展。在醫學方面,今后基礎、臨床、藥學、預防等都應以疾病群為培養方向,如認識腦、保護腦,綜合性地學習腦結構、功能與疾病防治,而非單單治療。同時還要建立一批防治結合的隊伍。

    醫學技術方面,可以設立疫苗學。疫苗理論涉及免疫學和細胞生物學等,要把這些學科中朝疫苗方向發展的內容結合起來。不單教授理論,還要教授生產技術,比如怎么做疫苗的臨床才能符合國家規定、能獲批上市,都需要“一條龍”式的教學和培養。

    最后,婦女兒童的疾病和遺傳性疾病,也需要進行整合性的教學布局,因為遺傳性疾病常常和兒童遺傳病學、婦女孕期的保健有關系。

    加強國際聯系

    面對突發傳染病,聞玉梅建議設立突發傳染病預警和防治部門,特別要考慮對動物和人源傳染病互作的監測。現在圍繞動物源性的傳染病屬于農業部門,而人源傳染病屬于衛生部門,應設立一個聯合的突發傳染病預警和防控部門。我國每年遷徙的候鳥多達500萬只,占全球的20%。有三條候鳥遷徙路線經過我國,危險性很大,要控制野生禽類感染禽流感非常困難。因此建議設立一個聯合的突發傳染病預警和防控部門進行監測。

    聞玉梅說,現在新型冠狀病毒已得到比較好的控制,以臨床治療為主,針對重病或者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今后要重視病毒性傳播。

    病毒有很多傳播途徑,且傳播速度非常快,如同復印機復印紙張,一下可以拷貝出幾千、幾萬個。所以對于呼吸道傳播的病毒性疾病,需要特別警惕,要開展綜合性的病毒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等研究,同時整合臨床特征、新技術等,有針對性地對病毒性疾病進行研究。

    聞玉梅指出,首先要重視傳染病發熱門診的前哨作用。假如有急性傳染病傳播,首當其沖的不是防疫部門,等疾控中心知道了,“敵人”已經到門口了。今后即使走出了冠狀病毒的傳播困境,我國還要建設并且保持一定數量的前哨醫院,也就是二級醫院。“當年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發現,是上海一家二級醫院觀察到病人的臨床表現,然后通知了檢測實驗室。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前哨醫院和檢測實驗室并重的案例。”

    其次,要加強和國際組織的聯系。傳染病是沒有國界的,及早地了解國際上其他地方的疾病情況,對于應對突發傳染病有好處。所以應該建立一些長期的合作關系,及時了解動向。另外,互相聯系才有創新,譬如一起提倡新型疫苗、一起研發新型的抗病毒藥品等。

    規劃老年醫學

    除了面對當前,也要布局長遠。聞玉梅認為,要重視老年醫學。

    “現在很多醫生都不愿意到老年醫學科去工作,認為這是夕陽科。但其實老年醫學才應該是熱門的一個科。因為醫老和養老的分工合作不可分割。”聞玉梅說。

    現在養老院很多,但很多老人之家、老年院的醫務人員水平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希望一些專科醫生能定期到養老院去查房。如果不能每周都去,就每兩周去一次,在提高養老院里醫務人員水平的同時,也可以讓醫學布局更廣一點、更早一點,把“防”做到前面。

    聞玉梅說,到205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將達到20億,占總人口的22%,這個趨勢不可逆轉。根據調查,老年人中高血壓患病率最高,接下來是心臟病、骨關節病、腰背疼痛,還有視力障礙、失眠、糖尿病、聽力障礙等。調查還發現,到2060年,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也就是所謂的老年癡呆患者大概有500萬,每年新發病例達30萬。中國這類患者的增長速度是發達國家的3倍。

    相關文章

    世衛組織呼吁關注小型供水設施水質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布一項旨在改善小型供水設施水質、確保安全可靠供水、防治介水傳染病的飲用水指南,呼吁各國在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時充分考慮這類供水的安全。根據這份指南,全球很大一部分人口的飲用水來自小型供......

    中國疾控中心:四項措施有效降低呼吸道傳染病感染風險

    國家衛生健康委2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關情況。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呼吸道傳染室主任彭質斌在會上表示,春運即將開始,人員流動將大幅增加,加上春節臨近,聚餐聚會活動也會......

    超2千萬黑龍江一地級市疾控中心21套檢測儀器采購結果公布

    近日,黑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黑河市中心實驗室突發急性傳染病病原體快速檢測能力建設項目結果公告公布。本次采購金額超2000萬元,共21套檢測儀器設備,包括微生物飛行質譜鑒定儀、流式細胞儀、原子熒光分光光......

    主推核酸檢測!11種法定傳染病最新診療方案發布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鼠疫等傳染病診療方案2023版的通知,制(修)訂了鼠疫、霍亂、炭疽、細菌性痢疾、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紅熱、布魯氏菌病、黑熱病、水痘、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傳染病診療方案,......

    傳染病溯源預警與智能決策國重實驗室:青年學術交流會

    2023年12月23日,傳染病溯源預警與智能決策全國重點實驗室“2023年青年學術交流會”在京召開。青年學術交流會自原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以來,每年舉辦一次,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研究生進行......

    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權威發布)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1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介紹了相關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

    修訂《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疫區郵件及處理系統預防控制規范》等1471項國家標準

    關于修訂《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疫區郵件及處理系統預防控制規范》等1471項國家標準的公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修訂《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疫區郵件及處理系統預防控制規范》等1471項國......

    印發鼠疫等11種傳染病診療方案(2023年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為進一步提高傳染病規范化、同質化診療水平,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做好相關疾病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制(修)訂了鼠疫、霍亂、炭疽、細菌性痢疾、流......

    2024年度赴英參加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國際學術研討會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和以色列美以兩國科學基金會(BSF)每年在“傳染病的生態學與演進()”領域聯合征集合作研究與合作交流項......

    基金委新發布3項目指南涉及量子器件、精密光譜及傳染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拓撲量子輸運理論與器件前沿探索”項目指南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