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被認為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強度最高的幾種材料之一,其楊氏模量高達1 TPa以上,拉伸強度高達100 GPa以上(比強度更是高達62.5 GPa/(g/cm3)),超過T1000碳纖維強度10倍以上。理論計算表明,碳納米管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幫助我們實現太空電梯夢想的材料。如何將一根根碳納米管組裝后仍保持其單根的優異力學性能是制備超強纖維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然而,目前已報道的碳納米管纖維的強度只有0.5~8.8 GPa,遠低于碳納米管理論強度(>100 GPa)。主要原因是形成纖維的碳納米管長度較短,單元體之間以范德華力相互搭接,在拉力作用下極易發生相互滑移,無法充分利用碳納米管固有的本征高強度。此外,碳納米管內的結構缺陷、雜亂的取向等都會導致纖維強度的下降。相比之下,超長碳納米管具有厘米甚至分米以上的長度并且具有完美的結構、一致的取向和接近理論極限的力學性能,在制備超強纖維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的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與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研究,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的制備。研究團隊通過采用原位氣流聚焦的方法,可控地制備了具有確定組成、結構完美且平行排列的厘米級連續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巧妙避免了上述的限制因素。通過制備含有不同數量單元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定量分析其組成和結構對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力學性能的影響,建立了確定的物理/數學模型。提出了一種“同步張弛”的策略,通過納米操縱來釋放管束中碳納米管的初始應力,使其處于一個較窄的分布范圍,進而可將碳納米管管束的拉伸強度提高到80 GPa以上,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的拉伸強度。所報道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拉伸強度優于目前發現的所有其他纖維材料。這項工作揭示了超長碳納米管用于制造超強纖維的光明前景,同時為發展新型超強纖維指明了方向和方法。相關成果于2018年5月14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一個看似普通的背包,能夠實現為手機充滿電,不僅如此,歷經彎折、水洗、強紫外照射后它仍能穩定供電。復旦大學彭慧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讓曾經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成為現實。近日,復旦大學彭慧勝團隊在高性能纖......
2023年第16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3年第16號附件文件下載:2023年第16號關于廢止《光學纖維面板測試方法》等265項國家標準的公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
你見過穿上身就能發光發電的纖維嗎?你期待智能可穿戴設備實現哪些功能?對于未來的人機交互場景,你又是如何暢想的呢?據東華大學官微,近日,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功能材料課題組在Science(《科......
碳納米管最早發現于20世紀90年代初,因卓越的性能而獨樹一幟。碳納米管在導電和導熱方面的表現令人驚訝,在研發更快、更小、更高效的電子產品的過程中,一直被認為是硅的潛在替代品。但是,生產具有特定性能的碳......
2月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楊春雷課題組陳明研究團隊,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魏磊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華健團隊、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研究員張其沖團隊,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魏磊教授、七院院士高華建教授,以及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張其沖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陳明,共同發表了一篇關于高性能半導體纖維的最新研究成果。這篇題為“High-qualityse......
目前人類空間運輸主要依靠火箭。雖然相關技術已足夠成熟,但其回收和燃料成本仍然太高。如果使用太空電梯,運輸費用會降至每公斤幾百美元。另外,如果太空電梯計劃能夠實現,人類太空旅行的成本也將降低,其中蘊含的......
建立碳納米管電學輸運性能與其手性結構的依存關系,對于設計和構建高性能碳基器件具有重要意義。十多年前,科研人員嘗試基于單根碳納米管構建晶體管,探測其電學輸運性能與結構的關系。由于單根碳納米管電學信號弱,......
白質是神經元軸突組成的纖維束,通過傳遞動作電位實現腦區間的信息傳遞。非侵入式檢測白質的功能活動對于探討人腦的信息交互至關重要。雖然白質的血氧(BOLD)信號微弱,但仍能夠通過超高場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磁輻射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電磁屏蔽技術在電磁輻射污染控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開發具有優異電磁屏蔽性能的電磁屏蔽材料是實現有效電磁屏蔽的關鍵。目前,傳統電磁屏蔽材料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