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8-27 15:45 原文鏈接: 我國生化藥外貿延續穩增之勢

      近幾年,國內生化藥產業的轉型升級繼續進行,研發投入、生產能力、產業集中度均出現進一步提升。同時,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使生化藥產業發展的大環境趨好。在此背景下,2014年上半年,我國生化藥延續了2013年的穩定增長態勢,顯示出我國生化藥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

    Ⅰ 出口:高端生化藥激增拉動

      2014年上半年,我國生化藥出口額達到12.33億美元,同比增長5.19%,延續了2013年的穩定增長勢頭。從月度數據上看,1月份生化藥出口額為2.36億美元,環比增長率高達36.67%,奠定了今年上半年出口穩定的增長格局。生化藥出口數量為19.49萬噸,同比增長7.23%,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同時,出口均價略降1.90%,價格延續下跌勢頭。

      新興市場最具潛力

      2014年上半年,我國生化藥共出口到17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亞洲出口4.30億美元,同比增長15.34%;對北美洲出口2.16億美元,同比增長14.85%;對拉美、非洲的出口也呈現出一定幅度的增長;唯一出現出口額下降的是歐洲,出口額減少7.42%,主要原因是歐洲對我國肝素類產品進口需求大降23.71%,導致我國生化藥對歐洲市場的出口額占對全球總出口額的比重從去年的36%下降到34%。

      從具體國別來看,我國10大生化藥出口目的國為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印度、俄羅斯、意大利、泰國、奧地利、菲律賓,10國占總出口額的比重高達55.54%。近年來,美國一直是我國生化藥最大的出口目的國,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其出口額為2.07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對德國、日本、法國、意大利等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呈下降趨勢;而對印度、巴西、東盟國家等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則日益繁榮,顯露出我國生化藥出口有向新興國家轉移的勢頭。這與發達國家對藥品進口的限制和偏重于區域內貿易,以及廣大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對性價比較高的中國藥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很大關系。

      在出口企業構成方面,2014年上半年,我國從事生化藥出口貿易的企業共有924家。民營企業以6.14億美元的出口額占據了半壁江山,三資企業以4.49億美元的出口額占據36.44%的比重。國有企業出口額的同比增長速度最快,達14.68%。

      2014年上半年,我國生化藥出口額前10名的企業分別為海普瑞藥業、安琪酵母公司、煙臺東誠生化、南京健友生物、艾博生物醫藥、山東谷神進出口有限公司、常州千紅生化、臨沂山松生物、諾維信(中國)生物、浙江省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10家企業占據了我國生化藥出口的三分之一強。

      人用疫苗出口大幅攀升 2014年上半年,我國主要的生化藥出口品種為肝素及其鹽、蛋白胨衍生物、未列名的酶及制品、其他抗血清和血份及免疫制品、其他未列名的人體或動物制品、活性酵母等,這些品種的出口額均過億美元。

      肝素及其鹽是我國生化藥的出口領軍品種,其出口額為3.08億美元,占比高達25%。主要的肝素出口企業為海普瑞藥業、南京健友生物、煙臺東誠生化、常州千紅生化和青島九龍生物。近兩年,受歐美等主要出口市場不景氣和歐美加緊對肝素類原料藥監管的影響,我國肝素出口額呈下降趨勢,201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14.24%。

      我國第二大生化藥類出口品種為蛋白胨衍生物,上半年出口額2.6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33%。主要出口企業為山東谷神進出口有限公司、臨沂山松生物和山東御馨生物。重點出口市場為俄羅斯、日本、美國、南非、菲律賓等,對5大國家的出口金額占我國蛋白胨衍生物總出口額的4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人用疫苗和重組人胰島素及其鹽的出口額增幅分別達到48.95%和88.48%,延續了去年的高速增長態勢,可以看出,我國高端生化藥的出口增長勢頭迅猛。

      人用疫苗的出口數量也出現了大幅攀升,同比增幅高達115.63%,但出口價格下降了30%。我國人用疫苗的主要出口市場是亞洲,出口金額占我國人用疫苗總出口額的72.8%。前5大出口國別為印度、埃及、緬甸、韓國、泰國,5國合計所占比重高達72%。人用疫苗出口企業中排名前5位的是長春祁健生物、遼寧成大生物、上海東寶生物、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國醫藥對外貿易公司。

      自2011年我國疫苗監管體系通過世衛組織評估后,國內多家企業開始向WHO申請預認證,已有企業通過預認證,被聯合國列入采購清單,這無疑對于我國人用疫苗的出口起到了促進作用。

    Ⅱ 進口:30.77% 增速拉大逆差

      2014年上半年,我國生化藥進口延續2013年的態勢,繼續迅猛增長,進口額達到22.75億美元,同比增長30.77%。自2012年生化藥貿易順差轉變為逆差后,逆差金額迅速拉大,2013年達到14.99億美元,同比翻了兩番,今年上半年,逆差就已達10.42億美元,并有進一步拉大趨勢。

      市場集中度明顯提升

      2014年上半年,我國生化藥進口表現出量價齊升的態勢。進口數量同比增長16.78%,進口均價同比增長11.98%。

      2014年上半年,我國累計從58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生化藥,歐洲和北美洲仍然是主要的進口市場,占比分別為70%和20%。生化藥進口前10大貿易伙伴依次是德國、美國、瑞士、法國、丹麥、愛爾蘭、奧地利、新西蘭、西班牙、日本,均為發達國家,10國占了我國的生化藥進口總額的90%,市場集中度非常明顯。其中,我國從德國和美國進口生化藥的金額分別為6.25和4.67億美元,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從丹麥和愛爾蘭進口生化藥的金額同比增長最快,增長率均超過100%。

      2014年上半年,全國共有950多家企業經營生化藥進口,進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33家。三資企業進口金額占據我國生化藥進口總額的近6成(59.12%),金額同比增長20%;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進口額各占到20%。國有企業活力迸發,進口增長了85%。進口最多的5家企業分別為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雅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上海國藥外高橋醫藥有限公司。

      血制品進口呈高占比

      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的主要生化藥品種分別為其他抗血清和血份及免疫制品、人用疫苗、獸用疫苗、未列名的酶及制品,進口額都在1億美元以上。

      其中,其他抗血清和血份及免疫制品進口額為16.06億美元,占比高達70%。該產品的主要進口來源國為德國、美國、瑞士、奧地利、愛爾蘭、西班牙、法國、日本、芬蘭、英國,這10國的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97%,可見發達國家在該產品的生產上處于絕對壟斷地位。

      人用疫苗的進口額為1.20億美元,同比增長11.23%,相比去年94.98%的增長率,速度大幅減緩。經營人用疫苗進口的企業主要有科園信海(北京)醫療、深圳賽諾菲巴斯德、國藥空港(北京)等。科園信海(北京)醫療高居我國人用疫苗進口額榜首,其人用疫苗進口額占我國總進口額的55%。

      未列名的酶及制品的進口額為1.03億美元,增長率為17.27%。主要的進口企業為:諾維信(中國)、帝斯曼(上海)公司、無錫杰能科生物、上海牧安國際等。

    Ⅲ 展望:生化藥產業將受惠國家政策

      盡管近年來我國生化藥取得了一定發展,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研發經費不足、學研貿割裂狀況嚴重、科研成果針對性差、轉化率偏低等方面。而且,我國生化制品出口還面臨著國外技術壁壘、更嚴格的標準要求等阻礙,這導致了我國生化藥進出口貿易逆差進一步拉大。

      根據中國醫保商會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生化藥出口額僅占我國醫藥出口總額的4.89%。同時,生化藥產業在國內醫藥產業中的總產值占比也較低,整個行業發展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由此可見,我國生化藥產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另一有利于生化藥產業發展的因素就是,政府的扶植力度越來越大。受醫療改革持續推進、醫保覆蓋逐步擴大、大部制改革以及出口企業逐步規范等因素的影響,國內醫藥行業取得更大的突破,運行更加 健康 。去年是國家基藥年、醫保年、 招標 年,創造了新的市場空間。

      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全民基本醫保體系初步形成,各項醫療保險參保超過13億人,去年已經全面開展20種重大疾病保障試點工作。另外,“十二五”規劃中,已將生物技術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支持創新成果產業化。2013年上半年發布的新版基藥目錄,將基 藥品 種由307種擴容至700余種,其中化學藥和生物制藥約為580種。政府扶持政策將為生化 醫藥 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進步創造良好環境,給產業注入動能,增強 企業 市場開拓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最后,國際上的大型醫藥企業的生產和研發成本日益加大,將被迫對研發模式作出調整,把以前只放在總部的研發項目外包。例如,輝瑞、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默沙東等制藥巨頭相繼在海外設立了研發中心,將研發工作轉移至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借此產業轉移的機會,我國可以在生化藥研發、生產供應等方面與國際接軌,提升我國生化藥的整體技術水平。

      以上多方有利因素,將推動我國生化藥快速發展,生化藥的生產、進出口貿易的前景都十分廣闊。

    相關文章

    “互聯網+藥品監管”出口藥物有自己的APP了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重大決策部署,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提升國家藥監局“互聯網+藥品監管”應用服務水平,為藥品出口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經......

    青海在校研究生實現倍速增長

    中新網西寧10月30日電(李雋)30日,記者從青海省教育廳獲悉,該省深入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規模和培養質量。十年來,普通本專科生在校生數量穩步增長,研究生在校生數量......

    2021年中國創新指數較快增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83.shtm本報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張翼)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中國創新指數研究......

    賽默飛2022年Q2財報出爐:收入109.7億美元增長18%

    近日,賽默飛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本季度收入增長18%,達109.7億美元;有機收入增長3%;收購增加了19%的收入,貨幣換算減少了4%的收入;核心有機收入增長為13%,其中新冠病毒測試收......

    中國汽車出口逼近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超200萬輛

    汽車是全球第一大產業,也是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強項,然而中國汽車行業奮起猛追,去年出口超過200萬輛,今年上半年將超越德國,逼近日本,未來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也指日可待。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

    丹納赫Q1收入增長12%Cepheid持續領跑Sciex增長超10%

    近日,丹納赫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第一季度財務業績報告。報告稱,丹納赫本季度總收入76.9億美元,同比增長12%,而去年同期是68.6億美元。這超過了分析師對第一季度平均估計的75.4億美元收......

    內外因素疊加,鋁需求預期或有望邊際提升

         銀河證券指出,從需求的維度看,歐洲電解鋁生產與俄羅斯電解鋁出口受阻,可能造成歐洲部分下游企業被迫轉向中國進行電解鋁或鋁加工品采購,也將利好國......

    穩增長政策的落地見效,1月信貸社融增長實現“1開門紅”

    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人民銀行特意在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中加了一句“(這)是單月統計高點”。1月信貸社融“開門紅”實現了。2月10日,人民銀行發布的2022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

    財政部:去年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超10%

    1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1年全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請問財政部對此采取了哪些支持舉措?對此,財政部副......

    沃特世Q3財報發布:收入增長11%!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11月2日,沃特世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報告稱,其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長了11%。 沃特世第三季度營收為6.592億美元,高于2020年第三季度的5.938億美元,并且超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