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由來已久,伴隨著現代食品加工工藝的改進和食品工業的發展,食品添加劑的研發和使用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食品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日前,由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發起的《中國消費者食品添加劑認知調查》顯示,我國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仍存在四大誤解。
誤解一:長期大量攝入食品添加劑有害健康?
本次調查顯示,62%的消費者認為“長期大量攝入食品添加劑有害健康”。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長期大量”其實是外行話。在評估食品添加劑安全性時,要充分考慮“終生、每天、大量攝入”的極端情況,因此網絡上所謂的“長期大量攝入有害健康”幾乎不可能出現。此外,國家標準在規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使用量時也是“算總賬”,因此大家擔心的“疊加效應”也涵蓋在內了。
誤解二:天然來源的食品添加劑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
本次調查顯示,70%的消費者認為“天然來源的食品添加劑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
對此,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羅云波表示,這種想法可能與人們普遍存在“化學恐懼癥”有關,但不論是天然來源還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都是“化學物質”,在管理上也是一視同仁:用同樣的方法和準繩去評估其安全性。因此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同樣安全的,無論何種來源。
誤解三:“0添加”“0防腐劑”更安全?
本次調查顯示,66%的消費者認為“0添加”“0防腐劑”的食品更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指出,“0添加”“0防腐劑”是典型的恐慌營銷,利用了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擔憂和不信任,反過來也進一步強化了“食品添加劑有害”的認知。實際上,“0添加”“0防腐劑”并不會更安全,有時還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作用,可能對其他產品形成污名化和不正當競爭,不利于食品行業的良性發展。
誤解四:三聚氰胺、瘦肉精是食品添加劑?
三聚氰胺、瘦肉精是兩種典型的違法添加物,然而本次調查顯示,仍有近八成消費者將其誤認為食品添加劑。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指出,只有政府批準使用的才是食品添加劑,未經批準而使用的是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劑被妖魔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費者混淆了食品添加劑與違法添加物。盡管政府有關部門、專業界和食品行業圍繞食品添加劑已經做了大量科普,但很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建議專業界進一步加強傳播策略研究,讓科學知識和理念真正做到“入耳入心”。
10月12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重慶市地方標準《消費者組織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工作規范》(以下簡稱《工作規范》)。據悉,《工作規范》由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編制。發布......
中秋佳節是個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日子。每年中秋節都會吃的傳統美食——月餅,在最近的一次出口歐洲的過程中,被歐盟拒之門外,數量達1萬多噸,按一個月餅重100克算,大概是10億只月餅被退回。 &......
歐亞經濟聯盟官網2023年8月30日新聞消息:歐亞經濟委員會在8月29日召開的會議中擬修訂《食品添加劑、香精香料和加工助劑安全》技術法規,相關修訂內容將按流程評估并發布。該修正案由哈薩克斯坦衛生部在參......
近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3年第26號通告,檢出不合格食品26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農獸藥殘留、質量指標、微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問題。9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9批次食品檢出食......
一、新食品原料解讀材料(一)文冠果種仁文冠果種仁是以無患子科文冠果屬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Bunge)的種籽為原料,經干燥、磁選、脫殼、篩選等工藝制成。文冠果種仁的主要營......
2023年7月26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495230101號提案,報修訂食品和食品添加劑規格標準。主要內容為:1.修制訂部分食品中新型殺菌劑inpyfluxam等多種衣獸藥的最大殘留限量,具體見下表;......
為幫助企業了解國家食品添加劑安全監管要求,滿足企業生產合規的需求,提升企業風險防控管理能力,7月20-21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以下簡稱“市食安聯”)協辦的“2023食品添加......
2023年6月30日,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歐盟委員會通過(EU)2023/1329條例,修訂(EC)1333/2008號法規的附件二中有關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E476)的使用和(EU)No231/20......
2023年6月30日,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歐盟委員會通過(EU)2023/1329條例,修訂(EC)1333/2008號法規的附件二中有關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E476)的使用和(EU)No231/20......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由來已久,伴隨著現代食品加工工藝的改進和食品工業的發展,食品添加劑的研發和使用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食品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日前,由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發起的《中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