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耦合器件(CCD)與電荷存儲器件(Memory)作為現代電子系統中兩個獨立分支分別沿著各自的路徑發展,同時具備光電傳感和存儲功能的原型器件尚未見報道。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在線發表題為《柔性碳納米管傳感-存儲器件》(A flexible carbon nanotube sen-memory device)的研究論文。
圖1. 器件設計與結構。a)器件結構示意圖;b)均勻離散分布的鋁/氧化鋁納米晶點陣結構與c)碳納米管薄膜溝道材料的SEM圖;d)溝道中電荷密度分布仿真;e)鋁納米晶表面形貌圖;f)碳納米管薄膜與浮柵層結構的截面TEM與元素分布圖;g)存儲窗口。
科研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鋁納米晶浮柵的碳納米管非易失性存儲器,具有高的電流開關比、長達10年的存儲時間以及穩定的讀寫操作,多個分立的鋁納米晶浮柵器件具有穩定的柔性使役性能。更重要的是,電荷在氧化生成的AlOx層中的隧穿機制由福勒-諾德海姆隧穿變成直接隧穿,從而實現光電信號的傳感與檢測;基于理論計算分析與實驗優化設計,制備出32×32像素的非易失性柔性紫外光面陣器件,首次實現了光學圖像的傳感與圖像存儲,為新型柔性光檢測與存儲器件的研制奠定了基礎。
科研人員采用半導體性碳納米管薄膜為溝道材料,利用均勻離散分布的鋁納米晶/氧化鋁一體化結構作為浮柵層與隧穿層,獲得高性能柔性碳納米管浮柵存儲器(圖1),實現在0.4%彎曲應變下器件讀寫與擦除之間的電流開關比高于105,存儲穩定性超過108s(圖2)。同時,較薄氧化鋁隧穿層可使在擦除態“囚禁”于鋁納米晶浮柵中的載流子在獲得高于鋁功函數的光照能量時,通過直接隧穿方式重新返回溝道之中,使閉態電流獲得明顯的提升,完成光電信號的直接轉換與傳輸,實現集圖像傳感與信息存儲于一身的新型多功能光電傳感與存儲系統(圖3)。
該項研究工作由金屬所孫東明和曲庭玉提出設計構思,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邱松、李清文,吉林大學教授王偉以及金屬所的科研人員共同合作下完成。曲庭玉與孫隕開展了器件制備、電學測量和數據分析工作,陳茂林進行了電子束曝光等器件工藝研究,邱松、李清文合成了半導體性碳納米管溶液,劉志博進行了樣品的透射電鏡表征,譚軍開展了聚焦離子束等樣品加工。所有作者共同參與了數據分析討論及論文撰寫工作。曲庭玉、孫隕、陳茂林為共同第一作者,邱松、韓拯、成會明、孫東明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金屬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青年千人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資助。
圖2. 柔性器件電學性能與柔性表征。a)柔性器件結構示意圖與b)實物圖;c)鋁納米晶/氧化鋁一體化結構的條件優化;d)器件保持特性與e)循環性能表征;器件在f)不同彎曲應力與g)次數下的柔性表征。
圖3. 器件光電響應與圖像存儲。a)柔性傳感存儲器件;b)器件結構單元;c)不同波長的光響應特性;d-g)器件光存儲特性表征。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存儲器的存儲密度、訪問速度及操作次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氧化鉿基鐵電存儲器具有低功耗、高速、高可靠性等優勢,被認為是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的潛在解決方案。現在普......
目前人類空間運輸主要依靠火箭。雖然相關技術已足夠成熟,但其回收和燃料成本仍然太高。如果使用太空電梯,運輸費用會降至每公斤幾百美元。另外,如果太空電梯計劃能夠實現,人類太空旅行的成本也將降低,其中蘊含的......
建立碳納米管電學輸運性能與其手性結構的依存關系,對于設計和構建高性能碳基器件具有重要意義。十多年前,科研人員嘗試基于單根碳納米管構建晶體管,探測其電學輸運性能與結構的關系。由于單根碳納米管電學信號弱,......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磁輻射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電磁屏蔽技術在電磁輻射污染控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開發具有優異電磁屏蔽性能的電磁屏蔽材料是實現有效電磁屏蔽的關鍵。目前,傳統電磁屏蔽材料在低......
新一代航天器對宇航芯片的性能和抗輻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碳納米管器件的柵控效率高、驅動能力強,是后摩爾時代最具發展潛力的半導體技術之一,并具有較強的空間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抗輻照器件技術重......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德國帕德博恩大學和烏爾姆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首個可編程光學量子存儲器。新技術的工作原理類似于糾纏“裝配線”,其中糾纏的光子對會按順序創建并與存儲的光子結合。......
記者日前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前沿軟物質學院林志偉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研究員MingZheng,利用DNA首次實現了單壁碳納米管(SWCNTs)的可控有序修飾。相關研究發表于S......
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陶虎團隊開發出了用于多模態信息存儲加密的植入式瞬態可溶蠶絲蛋白存儲器,相關成果于4月8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瞬態可溶存儲器是柔......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勇教授與德國德累斯頓萊布尼茨高分子研究所PetraP?tschke博士合作在高分子學科頂級期刊《ProgressinPolymer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S......
圖1非厄米拓撲聲子晶體構建和相位控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922407、1207418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劉曉峻教授和程營教授課題組與西班牙約翰·克里斯滕森教授課題組合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