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COVID-19大流行已導致人類流動性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有可能改變其他傳染病的傳播動態。現在,在《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雜志上報道的研究人員發現,社交距離已導致泰國登革熱感染顯著增加,而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的登革熱則沒有變化。
登革熱病毒是由伊蚊傳播的,可引起嚴重的發燒,頭痛,肌肉和關節痛,疲勞,惡心和嘔吐。估計每年發生1.05億登革熱感染,大多數病例集中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在該地區,COVID-19導致工作場所關閉,禁止群眾集會,有時甚至徹底關閉。這提供了一項自然實驗,以評估減少的人員流動和工作場所暴露對登革熱傳播的影響。
在這項新工作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的Jue Tao Lim及其同事使用了截至2020年中的國家監控數據,分析了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登革熱病例數。還獲得了有關氣候,COVID-19干預措施和總體人口普查數據的信息。
在泰國,研究人員發現,社交疏散預計將導致每10萬人每月增加4.32例病例。病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與工作場所相比,住宅暴露的增加,導致全國范圍內又增加了2008例登革熱病例。但是,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未發現對登革熱傳播有重大影響。
“全國范圍內在社會隔離政策方面對報告的登革熱病例的影響方面的差異,被認為是由于工作場所居住結構的差異所致,社會隔離引起的蟲媒病毒傳播風險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在住所中增加了接觸媒介的時間,研究人員說。 “ [這表明]有必要了解在新的人口混合條件下(例如在社會疏遠政策下)地理位置對登革熱傳播風險的影響。”
西班牙巴塞羅那科技學院NuriaLopez-Bigas和AbelGonzalez-Perez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進展。他們研究提出了免疫治療應答的五個潛在因素。相關研究成果2024年9月12日在......
由中國食藥促進會疫苗及生物制品質量評價與標準專業委員會組織全國30多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編制的《基于mRNA-LNP技術的(細胞)免疫治療產品開發指南》(T/FDSA0055—2024)團體標準于近日正式......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王海、聶廣軍、重慶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冉海濤等人在Nature子刊Nature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Metal-ion-chelatingphenylalanine......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致命的原發性腦腫瘤之一,但其診斷和治愈性治療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2024年8月19日,東華大學李靜超團隊在Advanced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Neutrophil-......
如今,鴨子已經成為中國人餐桌上重要的肉制品。據統計,我國肉鴨的年出欄量已超過40億只,鴨子成為我國肉類產品的第三大來源。但長期以來,鴨用疫苗品種不全,特別是多種新發疫病仍無疫苗可用,成為制約我國養鴨業......
腫瘤免疫微環境在影響癌細胞免疫逃逸和轉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癌細胞的轉移通常要求降解與重構微環境中的胞外基質。過去相關研究主要側重于生物化學層面,微環境中物理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特別是細胞外......
在人體復雜的免疫系統中,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既能有效清除“異己”,又能避免誤傷“友軍”。然而,這種平衡有時會被“狡猾”的腫瘤細胞所利用,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CD47-SIRPα免疫檢查點就是人體內的......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科學家創建了一種人源化小鼠模型,這是首個具有完整功能性人類免疫系統的動物模型。研究成果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免疫學》雜志上。新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創造一種具有完全發......
急性感染通常伴隨著食欲減退(或厭食)和嗜睡等“疾病行為”,這些“疾病行為”看似簡單尋常,但其實際上是由免疫系統介導的一套精心調控的代謝適應性反應所介導的結果。人體產生和感知“疾病行為”的目的是優化免疫......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陽大海教授課題組從魚類組織駐留細胞的角度,解析訓練免疫激活緩解機體感染性器官損傷的分子機制,豐富了對于訓練免疫效應細胞類型及調控信號的理論認知,為基于訓練免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