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18北京媒體藝術雙年展(BMAB 2018,以下簡稱“雙年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雙年展聚焦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觀眾除了在以“后生命”(包括“數據生命”、“機械生命”和“合成生命”)為主題的展覽上能夠觀賞到精彩的藝術科技領域跨學科藝術實驗,還能通過“藝術與科技”實驗空間、視聽演出、主題論壇、工作坊等環節,與藝術家、設計師、科學家和理論家們共同探討科技與藝術如何相互影響。
此次雙年展上,中央美術學院和人工智能及人形機器人領導品牌優必選宣布將攜手打造全球性的科技和藝術創新平臺“CAFA + UBTECH/人工智能設計實驗室/AI Design Lab”,通過探索文化藝術與人工智能的邊界,讓人工智能賦能藝術,為中國美育增添科技力量。
優必選攜手央美打造人工智能設計實驗室
8月30日,領導人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作為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公司,優必選的使命是讓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讓人類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在踐行使命的過程中,優必選希望通過讓人工智能賦能文化藝術,為中國的美育工作添磚加瓦。加速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讓人工智能賦能藝術、助力美育,成為中央美術學院與優必選的共同愿景。
在此背景下,在此次雙年展的開幕式上,中央美術學院與優必選共同宣布成立“CAFA + UBTECH/人工智能設計實驗室/AI Design Lab”(以下簡稱“實驗室”)。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教授與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教授(左)與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該實驗室將融合雙方的資源優勢,圍繞兩個層次開展深入合作:一方面,該實驗室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科技和藝術創新平臺,將連接全球的學者、藝術家,促進交流、合作和學習,培養更多的科技和藝術人才;另一方面,雙方將借助實驗室這一平臺,攜手進行科技和藝術前沿領域的探索,讓人工智能賦能藝術,探討人工智能和藝術的邊界,提出具有深刻思考、遠見和洞察力的結合點,幫助更多的藝術理念和成果實踐落地,為人民大眾的審美素養和精神境界帶來更多的福祉,創造美好未來。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教授在開幕式發言時表示:“央美堅持創新,選擇和行業的領先企業優必選合作,結合雙方的資源優勢,按照‘產學結合、校企合作、資源互享、互惠共贏’的發展原則,來扶持藝術與科技學科的教育和研究,推動藝術設計驅動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
宋協偉教授在雙年展開幕式上發言
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中央美術學院達成此次合作。作為中國最大的創意學府,中央美術學院以各種創新的美育教學方式,激發了全民族的創新活力和創造精神,這和優必選讓人類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理念不謀而合。未來,我們將通過這一平臺,為藝術家們帶來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與資源,挖掘更多科技和藝術融合的方式。”
機器人化身藝術品回顧“機械生命”歷程
在此次“后生命”主題展覽的“機械生命”部分,優必選機器人將首次通過極具工業風和科技感的展現形式參與藝術展覽,帶領觀眾回顧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Cruzr(克魯澤)與中央美術學院費俊教授、參會嘉賓及領導互動
此外,優必選北京研究院和優必選悉尼AI研究院分別提供了各自在人形機器人研究和AI技術研究方面的寶貴材料,以文字、圖片、影片及機器人實物資料的多元形式,為觀眾展示了優必選在前沿技術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
通過現場大型展板上的介紹文字和視頻資料,觀眾可以了解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簡史與大事記,同時,現場還展出了多款由優必選機器人零件、半成品和成品組成的藝術展品,多臺懸掛空中的優必選雙足機器人模型更是極具科技感。通過欣賞由機器人打造的藝術品,觀眾可以更為直觀地感受人形機器人逐漸豐富、精細的功能及造型。藝術結合科技元素的呈現方式,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雙年展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費俊教授為嘉賓及領導介紹優必選合作展區
懸掛的雙足機器人模型極具科技感
優必選機器人化身藝術展品
今年是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作為中國第一所國立現代形態的美術專門學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時期,中央美術學院以 新 時 代的美育提升人民大眾的審美素養和精神境界,培育深厚的家國情懷,激發全民族的創新活力和創造精神。
本著“讓人類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使命,優必選與各領域合作伙伴深度合作,讓人工智能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此前,優必選機器人已在央美百年校慶、中國漢畫巡展等多場文化藝術活動中亮相,通過人工智能為中國文化藝術行業添磚加瓦。此次與央美聯合打造人工智能設計實驗室,是雙方在加速人工智能與藝術融合道路上的又一次全新嘗試。
未來,優必選將繼續尋求突破與創新,與文化藝術行業各機構等進行跨界合作,以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技術推動行業發展,通過科技幫助大眾從全新的角度去感受與藝術及文化的共鳴。
2023年2月中旬,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和華東醫院自主研發的全新一代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VasCure成功完成首批5例臨床冠脈支架植入手術。手術治療成功率及器械遞送成功率均達100%,不良并發癥發......
國家知識產權局22日在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把提升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作為2023年的工作重點,尤其是將根據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不斷完善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和關鍵核......
分析顯微鏡拍攝生物過程獲得的大量數據一直是研究中的重要工作。最近,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人工智能(AI)方法,可以跟蹤細胞的運動。這種方法可能對開發更有效的癌癥藥物非常有幫助。在顯微鏡下研......
連日來,一路“狂飆”的ChatGPT持續引發著“話題地震”。作為由OpenAI訓練的對話式大規模語言模型,ChatGPT以對話的方式與人進行交互。重點在于,它的回答之智能、之流暢令人意外。據媒體報道,......
目前,ChatGPT還沒有通過圖靈測試的評估。其實,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工智能模型能真正通過圖靈測試。去年11月,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發布了一款名為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其在推出后的幾......
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3首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正式啟動。該挑戰賽旨在以場景創新驅動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解決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和產業......
2月14日,2023首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在京正式啟動。本屆大賽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以“場景驅動數智強國”為主題,旨在以場景創新驅動人工智能關鍵核......
2月13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2023中關村論壇首場系列活動——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正式點亮北京......
人工智能系統ChatGPT大火,不少領域的從業人員都開始擔心失業,這把火也燒到了醫療領域。據報道,ChatGPT在美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取得合格或接近合格的成績。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彭滬就......
甲烷是一種隱秘的溫室氣體,會不可預測地在管道和氣田等處爆發。科學家一直在想辦法“捕捉”這些氣體排放的行為。過去,調查人員必須從地面或飛機上監測可能的排放點。現在,他們可以從太空和世界任何地方自動監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