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基因組計劃(genome project)為美帶來1萬億美元經濟增長。
美國巴特爾紀念研究所6月12日發布的一份頗具爭議的報告指出,解碼人類基因組項目的經濟收益持續增長。該項目結束10年后,目前其帶來的收益已接近1萬億美元。
1988~2003 年進行的人類基因組計劃(genome project)是一項由美國牽頭的國際合作計劃,報告指出,投入到最初測序研究中的每1美元公共資金,已使美國經濟得到178美元的回報。這一數目比巴特爾紀念研究所2011年首次估計該研究經濟影響時所得出的“每1美元回報141美元”的結果高出26%。巴特爾紀念研究所總部設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是世界最大的獨立研究機構之一。
眾說紛紜
“人類基因組排序所產生的經濟影響很大、范圍較廣,并持續增長。”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巴特爾紀念研究所技術合作實踐研究領導者Martin Grueber說。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Francis Collins也引用該報告來反對聯邦資助的減少。NIH是人類基因組計劃(genome project)的先鋒部隊。“現在不是削減生物醫學研究經費的時候,證據證明這是對美國未來非常重要的投資。”他說。
但是,未參與該調查報告相關工作的經濟學家表示,這個數字并不可靠。批評者補充道,該報告采用的基本方法有缺陷,因為它量化了人類基因組計劃(genome project)產生的經濟效益,而不是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后者能夠通過諸如病人康復效果、藥物和診斷方法的產生等指標來測量。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經濟學家Robert Topel指出,衛生研究的效益不能用其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力或就業崗位的影響來衡量。他說:“問題是:人們能從中獲得什么健康收益,以及未來大家能收獲什么?”
數字游戲
在其最初的研究中,巴特爾紀念研究所計算了該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直到2010年底,對美國經濟產生的金融影響。該報告使用了一種“投入—產出”經濟分析法,測量了該項目通過基因相關業務和大學研究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產出。而投入主要是政府最初劃撥給該項目的經費。
最新的研究更進一步。新研究檢索了直到2012年的數據,并計算了政府最初投入經費(54億美元)的每1美元的收益。另外它還計算了如果投入價值也包括基因組計劃(genome project)完成后,政府花費在相關基因研究上的91億美元,這種“花小錢辦大事”的做法會產生何種變化。如果按照145億美元的聯合投資價值計算,巴特爾紀念研究所評估出65倍的回報——1美元回報65美元。
盡管并未非常關注基因組學的經濟影響,但是其他研究得出了更為適度的結論。2009年由非營利機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進行的廣泛分析顯示,研究和發展方面的投入回報僅為每美元回饋2.5美元~3美元。
Julia Lane稱巴特爾紀念研究所報告的數字是“可笑的”。Lane直到去年還管理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和創新政策計劃中的科學工作,目前是美國研究協會高級管理經濟學家。Lane說,這項分析“加固了這樣一種概念:科學是臺老虎機,你把錢投進去,奇跡就發生了,最后錢就蹦出來了”。
她解釋道,例如,要定義哪些工業活動受到基因組學的影響,巴特爾紀念研究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一家收集公司信息用于信用評級目的的公司——總部設在新澤西州肖特山的鄧白氏公司,而非使用美國人口普查局制訂的更為嚴格的工業代碼。同樣地,Lane補充道,巴特爾紀念研究所使用了來自鄧白氏公司的“欠合理”的就業數據,而不是美國勞工統計局的高質量數據。
其他因素
布魯金斯學會恩格爾貝格醫療改革中心的內科醫師和經濟學家Mark McClellan表示,政府的投入不能解釋基因部門所有的增長。“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私人投資和創新,也有助于促進隨后的基因組學的臨床和實踐應用的增長。”他說。
但是巴特爾紀念研究所技術合作實踐資深總監Simon Tripp對最新報告努力辯護。他說,該報告采用的方法代表了“影響分析的黃金標準”。Tripp還表示,該報告甚至還低估了人類基因組計劃 (genome project)對美國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產業的影響,因為它只集中關注了人類應用。
并未參與報告相關工作的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家Bruce Weinberg也同意,巴特爾紀念研究所使用了一個非常標準的方法。盡管如此,他補充道:“這里的現實是我們沒有完全衡量我們希望衡量的內容。不只是‘創造了多少工作’,還包括‘拯救了多少生命’。”
Topel 把巴特爾紀念研究所的方法比作這樣一個論斷,軍備支出是值得的,因為它使許多人被雇傭于建造船只和飛機等。“事實上,那些人可以從事其他的追求,這應該被計入成本,而不是軍備支出獲得的好處。”他說。這些支出的實際收益是強化安全,這就像改善健康一樣很難衡量,Topel補充道。
究倫理指引》 7月8日,科技部官網公布《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倫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意在規范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行為,促進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健康發展。《指引》明確了開展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
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至今已有20年。當年的“大工程”花費38億美元,而20年后的今天,基因組測序成本已下跌8個“0”,降至不到100美元。降價讓很多事情成為可能——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
美國杜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方法,可擴大CRISPR技術的覆蓋范圍。最初的CRISPR系統只能靶向人類基因組的12.5%,而新方法使CRISPR技術能夠準確靶向幾乎所有人類基因,使人們通過......
現在,距離人類基因組草圖公布已經過去近20年。2001年2月15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國科學家和美國塞萊拉公司聯合發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結果——人類基因組草圖及初步分析,這也是有史以來最準確......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衰老相關疾病的高發正成為健康挑戰。延緩衰老以及增強衰老組織活力和功能維持,進而促進老年健康是亟待解決的科學難題。細胞衰老(cellularsenescence)是器官衰老乃至機體......
·據世界銀行估計,到205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1.4億人遷移,目前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南亞、拉丁美洲的人遷移的可能性尤其高。·大規模遷移的后果之一,是生物學界所謂的“基因流動”,即由種群之間基因......
除了Nature一次性發表6篇論文外,NatureGenetics雜志發表了3篇,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9篇,NatureBiotechnology一篇,詳細報道BioArt后續......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10000GenomesProject,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制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數據庫。原生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PacificBiosciences公司本周一宣布,它已經產生了到目前為止最連續的單個人二倍體人類基因組組裝,表示遺傳自父母雙方的46條染色體的DNA序列近乎完整。此次使用的樣本來自一名......
作為一種知名度極高的猛禽,金雕經常以威猛霸氣的形象出現在影視作品和小說中。現在,英國研究人員完成了對金雕的基因組測序工作,希望從基因層面深入了解這一物種,以便更好地保護它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