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是世界各國在爭相研究的國際前沿技術。該技術采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循環介質,在相同條件下,比傳統的水蒸汽朗肯循環發電技術效率高出5%~10%,同時設備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少。得益于這兩大突出優勢,該技術在太陽能光熱發電、中小型核電和艦船動力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壓縮機和透平是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系統的核心部件,其實驗研究技術難度大、投入成本高,多年來國內外相關實驗研究鮮有報道。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新工質發電團隊從2016年開始開展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關鍵技術實驗研究,在中科院先導專項、衡水高新區院地合作項目支持下,于2018年9月建成我國首座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測試平臺,并投入運行。實驗臺建成后,先后完成了控制系統調試、系統聯調聯試,開展了二氧化碳充裝和超臨界二氧化碳狀態調制、高速轉子空載和輕載測試等一系列實驗,驗證了實驗系統工藝流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獲得了一系列珍貴的實驗數據,改變了超臨界二氧化碳離心式壓縮機數值分析缺少可靠實驗數據的現狀。
近日,團隊完成了國內首臺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樣機的測試。壓縮機首次實現全載測試運行,進口總壓7.3~7.9MPa,進口總溫305.4K,實驗進口狀態為超臨界態,且在臨界點附近,壓縮機運行穩定;壓縮機出口總壓最高達到14.9MPa,總壓比約1.9,流量達到12~17 kg/s,等熵絕熱效率70~80%。實驗結果顯示,壓縮機等熵效率、工作邊界、間隙泄漏量等與理論設計基本相符,從而實現了第一次對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氣動設計理論和方法的驗證。
本次壓縮機實驗測試的成功是國內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研究的重要階段性成果。首先,國際上除了美國SANDIA實驗室的100kW級測試數據外,尚無公開報道的大型等尺寸壓縮機測試數據,且本實驗測得的壓縮機效率具有明顯優勢。測試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原始實驗數據,對于國內外相關單位驗證數值模擬以及設計理論,進而優化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近臨界點附近壓縮機運行的穩定性問題一直以來是困擾該領域研究人員的關鍵科學難題,本次實驗測試結果對該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解答;最后,作為國內首套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通用測試平臺,本次測試充分驗證了該測試平臺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具備了提供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實驗測試服務的能力,對該領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1 兆瓦級壓縮機測試現場
圖2 壓縮機測試結果曲線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與內蒙古大學劉健教授等合作,發表了調控二氧化碳(CO2)加氫產物選擇性的催化劑設計綜述性文章,系統總......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款利用陽光提供能量的新裝置,能直接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CO2),并將其轉化為合成氣,作為生產可持續燃料的原料。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自然·能源》雜志。該裝置是一種太陽能流動......
據最新一期《自然·催化》雜志報道,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團隊將微小的銅納米花附著在人造葉片上,高效轉化二氧化碳,用以生產清潔能源和化學品,而這些可能正是現代能源和制造業的支柱產品。團......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組群)劉中民院士團隊,與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腦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烴技術”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12月5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23年)》(以下簡稱《公報》),這是中國氣象局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的溫室氣體監測情況。《公報》指出,2023年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二氧化碳年平......
近日,我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烯烴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合成了電子助劑Na和結構助劑Co共修飾的鐵基催化劑,并研究發現Na和Co的協同作用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清潔流域團隊揭示了二氧化碳濃度長期升高的條件下作物調節根系形態和生理性狀及根際微食物網以獲取磷的生物學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宏(imeta)》上。......
在近日于阿塞拜疆巴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最新全球碳預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迄今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了初步核算,并......
2024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與多能互補系統國際會議于9月21日在上海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及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華北電力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