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魏源送在南昌烏沙河現場采樣 受訪者供圖
采訪魏源送的這個下午,他雙眼通紅,追問之下記者得知前一晚他加班到凌晨兩點鐘。作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最近,他正忙于南昌市長江保護修復工作。
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二期工作啟動,魏源送所在的生態環境中心繼續牽頭南昌、常德兩座城市的駐點跟蹤研究工作。他本人負責的南昌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魏源送來說,加班是一種常態。他心里秉持一個觀念:“科研一定要下功夫,一天只干八小時很難有成績。”
如果從博士階段算起,魏源送在水污染控制研究這個行當里已經干了25年。他用三個字概括這些年的研究變化:點、面、球。“點的研究是關鍵技術,面的研究是河流、湖泊及流域的治理恢復,球的研究則是國際水環境治理。”
“水利萬物,水不只是供養人,它也是生命,也需要保護和呵護。”魏源送說。
一次觸動
從履歷中可以看到魏源送的銳意進取。
本科和碩士畢業后,他曾先后在江西省一家冶金化工廠和天津化工研究院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工作過兩年。不過,他沒有在這些工作崗位上久留,而是不斷追逐著理想,尋找著個人在時代發展中的坐標。
經過在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和荷蘭應用科學研究院共計4年的博士和博士后訓練,魏源送逐漸確定了未來幾十年要做的一件事:把脈問診水環境健康。
“品”到這項工作的價值和意義,與他在山東濰坊的一次水庫水污染治理經歷有關。
2005年,受當地市政府委托,魏源送作為主要參與者跟著生態環境中心研究員劉俊新到濰坊開展峽山水庫保護工程方案研究。
這是濰坊的一個水源地,受上游兩個縣的影響,水庫水質已經惡化。對解決途徑,當地市政府部門不同人士持三種意見:把水庫變成工業水源地,不再作為飲用水源;修建管道,把來自上游支流的污水繞過峽山水庫直接排到渤海;堅持治理,改善水質。
究竟要怎么治?作為團隊科研主力,魏源送對當地水資源、水環境、水保護進行調查分析后發現,濰坊是一個缺水的地區,峽山水庫如果調整為工業水源地,將無法滿足日常供水需求;同時,讓上游污水繞道而行成本很高,還會對渤海造成污染。
初步問診幫當地政府統一了思想,確定了第三種治理方案。隨后,他又根據當地工業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其它點源的污染特征,逐一“開藥方”。這些方案有理有據,很快便被當地政府接納,該工程也成為當年濰坊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十件大事之一。
切身參與這個直接影響到當地300余萬人的源頭飲水保護工程,對魏源送的觸動非常大,讓他體會到水污染控制研究的價值。
這項實踐中積累的第一手的經驗,也為他此后承接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國家“水專項”)的相關課題,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魏源送在實驗室 受訪者供圖
水是有生命的
北運河,一水連通京津冀。作為京杭大運河北段水系,它北起北京通州北關閘,流經河北香河,入天津匯入海河,全長238公里。其上游河流為發源自昌平區軍都山麓的溫榆河,在北京境內長41.9公里。
北運河北京段是人口最集中、產業最聚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流域,承擔著北京六個城區90%的排水任務。
盡管長年有水,但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迅速膨脹,北運河的水質逐漸惡化,甚至一度處于劣五類。北運河流域治理對整個北京市的水生態環境至關重要。
從“十一五”到“十三五”,北運河水系及其上游是國家“水專項”海河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水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綜合示范區。
“水專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項目。
在跨度長達15年的治理過程中,魏源送作為課題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先后主持或參加“水專項”中6個工程項目示范,其中包括三次主持和參與北運河水系中段及上游的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修復。
魏源送常這樣打比方來形容一條河流的治理過程:“河流是有生命的,水環境治理就像一個生了病的人逐漸康復的過程。”
“治理河流污染的‘頭等大事’是改善水質,就好比一個手臂骨折的病人要康復首先要打石膏固定,對于河流來說,這個階段要以環境工程手段為主,建立污水收集管網和處理廠。下一步,病人手臂好了后要拆掉石膏做康復訓練,河流需要進行生態修復治理。最后,像恢復身體機能一樣,通過治病和康復,實現河流生態服務功能的恢復,達到健康狀態。”魏源送說:“這些階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走。”
2009年,魏源送首次承擔北運河水系中游段生態治理關鍵技術與示范課題,為找到“病因”“對癥下藥”,他帶領團隊花費大量時間搜集整理了從1980年到2010年三十年間北運河的水質數據,通過建模“把脈”河流的健康狀態,如這條河的污染指數是多少?超標多少倍?主要污染類型是什么?上游河段要初步治理目標要采取什么手段?
方案中有說服力的數據以及清晰的目標和治理手段,得到北京市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這也為此后北京市相關區域連續實施3個“三年治污行動”,開展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
2017年,魏源送作為國家水專項北運河上游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修復綜合示范項目的整體負責人,視野更開闊了。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傳統水污染控制三維坐標的基礎上,提出水動力這一新維度,通過統籌四個方面,把河流的生態服務價值與生態廊道、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發展相關聯,以期讓這條水系活起來。
如今,北運河已經完成“蛻變”,流域隨處可見魚蝦暢游、綠樹成蔭、水鳥棲息的美麗環境。
過去二十多年,從海河北系、渾河中游、濱海鹽堿退化濕地等水環境治理,到掛職江西省科學院、駐點南昌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攻堅戰,魏源送在大大小小各類實踐中不斷實現著個人的價值。
“總體上看,我國水污染控制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水環境和水生態正在變得越來越好。”他回顧說,近年來我國水環境治理有許多顯而易見的變化,如環境治理有了約束指標,流域治理從單一的污染治理轉變為污水治理、好水保護協同發力,最典型的是水源地保護被提升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魏源送在伊春野外考察 受訪者供圖
“沒有魏教授,此事成不了”
6年26次,這是魏源送前往斯里蘭卡的旅程次數。
給當地人送去安全的飲用水,是魏源送心里的一份“事業”。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種不明原因的慢性腎臟疾病在斯里蘭卡肆虐潛伏,20多年來已有兩萬人因此喪生,而且仍有超過4萬名患者被疾病折磨,每年約1000人因此死亡。當地調查顯示,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與不清潔飲水有關。
確保人人享有安全且價格低廉的飲用水,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在魏源送看來:“科技合作就應該從發展中國家的重大民生需求出發。”
2014年開始,依托中科院—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水與環境卓越中心的平臺,魏源送開始了頻繁往返斯里蘭卡的旅程。除了探尋當地不明原因慢性腎病的病因,他和團隊還嘗試幫助當地群眾“改水”——通過摸清當地的水質特征,采用農村地區雨水收集與利用、集中供水地區水處理設施改進以及能夠輻射周圍一定范圍的分散式飲水站等模式,給斯里蘭卡老百姓送去安全飲用水。
這些措施推廣后受到當地老百姓的好評,也給了魏源送動力,希望把合作延伸到更大范圍。
2016年1月,魏源送準備去拜訪斯里蘭卡國家科學基金會主席思睿瑪麗·費爾南多教授,對方說自己很忙,只能給他10分鐘時間。第二天一大早,魏源送驅車5個小時,敲開了主席家的門。進門前,他已經打開了電腦上準備的3個PPT。
魏源送的真誠打動了這位主席,原本10分鐘見面兩人最后聊了兩個多小時。這次會面直接促成了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斯里蘭卡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
2016年4月,中科院海外科教基地“中國-斯里蘭卡水技術研究與示范聯合中心”(以下簡稱中斯水中心)和“慢性腎病追因”也被列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同年12月,經過兩年的籌備推動,中斯水中心獲得兩國政府批準立項。
2018年11月,在中科院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歡迎晚宴上,談起中斯水合作項目,佩拉德尼亞大學校長Upul Dissanayake教授說了一句玩笑話:“Without Professor Wei, our cooperation no way”。(沒有魏教授,此事成不了。)
回望來路,魏源送心里充滿了自豪感:“這真正是用科技支撐國家外交。”
在今年9月于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上,魏源送向全世界參會者自信地介紹:過去8年來,中斯水中心已經培育了66名水環境和醫療領域的專家,43名研究生,為5300多名村民和小學生送去了安全飲用水,通過科技合作為斯里蘭卡飲水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魏源送看來,過去20年,中國在水污染治理技術和產業方面已經有巨大的進展,在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中國要有自信為發展中國家“兄弟”提供成功的經驗模式、先進成熟的技術產品,助力解決他們的問題。
隨著中國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的青年一代也應具備全球視野,面對氣候變化、城市化以及工業化中的全球性問題,敢于擔當。
魏源送的希望是,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讓世界更美好”!
2021年7月,魏源送與團隊前往南昌烏沙河現場采樣前留影 受訪者供圖
項目概況浙江省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能力提升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政府采購云平臺(https://www.zcygov......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生態環境部在廣西桂林舉辦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科普工作交流會。會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地化所)科普基地獲頒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牌匾。據了解,此......
近日,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計劃,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已順利完成《環境空氣二氧化碳高精度監測檢定系統表》等共計9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初步起草工作。為確保國家......
一項地球科學研究指出,地球早期的甲烷形成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容易也更普遍。研究結果顯示,溫暖環境和光驅使的反應或許能在無需高壓和高溫的情況下,在全球含水環境中產生甲烷。這些反應可能影響了生命出現前的大氣......
近日,美國地質調查局一項新研究顯示,近一半美國自來水樣本中包含有毒的“永久化學品”,廣泛接觸此類物質可能帶來嚴重健康風險。這項研究對來自全美700多個住宅、企業和飲用水處理廠的自來水樣本進行檢測,以查......
近日,美國地質調查局一項新研究顯示,近一半美國自來水樣本中包含有毒的“永久化學品”,廣泛接觸此類物質可能帶來嚴重健康風險。這項研究對來自全美700多個住宅、企業和飲用水處理廠的自來水樣本進行檢測,以查......
熱帶森林貢獻了全球約1/4的陸地碳庫和1/3的初級生產力。研究熱帶森林樹木生長對環境變化的響應,對于模擬和預測全球碳循環動態頗為重要。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熱帶地區的大氣水汽壓差(VPD)普遍升高,可......
各有關單位:為落實《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方案》(環辦監測函〔2022〕63號)要求,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技術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技術指導委員會)將于2023年4月啟動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2023年7月10日我部擬對1個核與輻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文......
序號采購項目名稱采購需求概況預算金額(萬元)預計采購時間備注1快速響應能力提升項目(第一批)采購內容:地下水流速流向儀;全自動智能化低速洗井采樣系統(含氣囊泵、低流量潛水泵、洗井六參數測定及三水位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