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42.shtm
氧氣是創造可呼吸環境的關鍵,也是為未來的火星農業生產燃料和肥料的起點。利用火星上的資源生產燃料,對未來人類在火星上的定居至關重要。
日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想出了一種基于等離子體的方法,在火星上利用和加工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來產生和分離出氧氣。這樣一個系統可以在開發火星上的生命支持系統以及加工燃料、建筑材料和肥料所需的原料和基礎化學品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應用物理雜志》上。
等離子體是物質的第四種自然狀態,它包含自由帶電粒子,如電子和離子。電子很輕,很容易被電場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這種能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引導到二氧化碳分解中。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解離二氧化碳分子來生產綠色燃料和回收化學品,等離子體技術也可能有助于解決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問題。
2003年,科學家在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許多形似蜘蛛的結構,遍布火星南半球,令人驚訝不已。至于這些地質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直難以確定。這些巨型結構形態鮮明且獨特。它們通常以一個中心為起始點......
火星南半球存在蜘蛛狀地貌,主流理論認為,這是由二氧化碳氣體雕刻而成。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2003年,科學家在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許多形似蜘蛛的結構,遍布火星......
中新網9月9日電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日前表示,該公司計劃在兩年內向火星發射不載人的“星艦”飛船。報道稱,當地時間9月7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了其......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談鵬特任教授團隊開發出一種火星電池,由火星大氣成分作為電池反應燃料物質,可實現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綜合類學術期刊《科學通報......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通過航天器觀測在內日球層流相互作用區(SIRs)的形成和初始動態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而對1天文單位(AU)以上流相互作用區的演化知之甚少。作為空間天氣的驅動因素,火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12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證明,火星除了兩極的冰凍水外,仍然擁有大量液態水。該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火星海洋的最有力證據,如果其結論屬......
美國航天局官網日前發布消息說,美國“毅力”號火星車近日在火星耶澤羅隕石坑附近采集到一塊帶有“豹紋”的獨特紅色巖芯樣本。科學團隊初步分析認為,這種“豹紋”可能表明火星遠古時期曾存在微生物。本月21日,“......
項目概況秦皇島監測中心監測能力建設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在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http://ggzy.hebei.gov.cn/hbggfwpt/)網上報名,下載招標文件及相關資料,并及時查......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團隊于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期間,在沙漠極端環境中發現一種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齒肋赤蘚。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綜合性英......
科技日報訊(記者梁樂)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團隊于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期間,在沙漠極端環境中發現一種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齒肋赤蘚。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