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曉雪團隊建立了一種不依賴于噬菌體基因序列相似性的原噬菌體de novo預測新算法,集成分析流程的工具名為Prophage Tracer。9月22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核酸研究》上。
烈性噬菌體侵染細菌宿主后,大量繁殖,裂解宿主細胞釋放子代噬菌體粒子。溫和噬菌體則是進入宿主細胞內,將自身的DNA整合在宿主的基因組中,隨著宿主細胞的復制而復制。這一過程稱噬菌體的“溶原化”,整合在宿主基因組中的噬菌體DNA稱“原噬菌體”(prophage)。特定條件能重新激活原噬菌體使其裂解宿主。研究發現在人、小鼠腸道以及珊瑚微生物組中溶原化的溫和噬菌體比裂解狀態更普遍。溫和噬菌體的溶原-裂解轉換是微生物生態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之一。
溫和噬菌體能和宿主形成長期共生關系,其整合切離等可以破壞或恢復宿主的基因正常功能,是宿主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途徑。研究團隊前期發現,希瓦氏菌的原噬菌體CP4So可以在低溫誘導條件下發生切離,是細菌一種重要的適冷機制,且CP4So的切離受到宿主溫度依賴性的H-NS磷酸化調控。因此,精確鑒定細菌中的原噬菌體及其插入位點對于研究溫和噬菌體與宿主的共生關系至關重要。當前,鑒定原噬菌體的方法依賴于利用已知的噬菌體進行序列相似性檢索。然而,噬菌體的基因組變異快,基于序列相似性檢索方法較難發現未知類型噬菌體。此外,對噬菌體插入位點的預測不準確,較難區分原噬菌體攜帶的“cargo基因”和宿主基因的邊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湯開浩等建立了一種從頭預測原噬菌體的方法(如圖)。該方法利用原噬菌體整合切離過程中會產生基因組結構變異基因組序列。這些序列隱藏在細菌基因組、轉錄組測序數據的reads中。研究建立重疊的序列比對方法,追蹤和挖掘埋藏于測序原始數據中reads。只需甄別到1-2條reads便能精確定位原噬菌體(精確到單個堿基)。該方法不依賴于序列相似性,可預測未知的噬菌體。研究在珊瑚共附生細菌中鑒定到九個溫和噬菌體,兩個為新穎的溫和噬菌體。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圈微生物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Prophage Tracer流程
Roche454、Illumina、Solexa和ABISOLiD為主的三個測序平臺,目前最主流的二代測序平臺是Illumina所生產的測序儀,包括MiSeq系列、HiSeq系列、NextSeq系列等......
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在介紹高通量測序發展之前,需要先為大家介紹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創舉——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
11月15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開幕首日,華大智造攜自主研發的多款設備“硬核”亮相國家科技創新成果展知識產權專區和鹽田展區。基因測序儀作為生命科技底層基礎支撐工具,已經廣泛應用于科研......
華大智造攜自主研發的多款設備“硬核”亮相國家科技創新成果展知識產權專區和鹽田展區,其中包括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DNBSEQ-T20×2、中小通量基因測序儀DNBSEQ-G99、小型化基因測序儀DNBSE......
11月10日,華大智造與元一(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一生物”)在天津舉行DNBSEQ-E25測序儀簽約儀式。此次合作意味著華大智造小型便攜式測序儀DNBSEQ-E25進一步將應用拓展至合......
在我心中,近100年生物技術最大的突破就是測序技術,正是由于測序技術的不斷進步才使得人類可以破解生命的密碼。但是一直以來由于成本較高加之技術復雜,大多數檢測實驗室始終無法將測序作為常規檢測方法。近年來......
在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和物種消失的時代,有時被稱為“第六次大滅絕”或“全新世滅絕”,人們對開發有效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和監測工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迄今為止,世界各地的分類學家已經描述了超過170萬個物種。然......
近日,QIAGEN和ElementBiosciences公司宣布,雙方已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ElementAVITI?臺式系統提供新一代測序(NGS)工作流程。對于使用AVITI系統的客戶來說,Q......
基因測序技術基因測序技術也稱作DNA測序技術,即獲得目的DNA片段堿基排列順序的技術,獲得目的DNA片段的序列是進一步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基因改造的基礎。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歷史1977年,Walter......
納米孔測序技術(又稱第四代測序技術)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新一代測序技術。目前測序長度可以達到150kb。這項技術開始于90年代,經歷了三個主要的技術革新:一、單分子DNA從納米孔通過;二、納米孔上的酶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