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2月17日電 (記者 索有為)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17日線上舉辦“香港沙龍第2期——港澳高校、人才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學術會議,粵港澳三地專家、學者和粵港澳高校的博士生就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人才培養與流動等議題展開交流。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兼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呂祥教授以中國近代史為基礎,詳細梳理了香港在中國不同發展階段下所扮演的角色。他指出,如今大灣區內部的合作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學術研究還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現實生活,學者間合作還可以更加系統化常態化。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兼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胡偉星教授表示,科技創新成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定位,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也因此水漲船高,大灣區首先需要聚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科研資源。他表示,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吸引和培養環節應發揮出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兼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方舟博士通過援引數據指出,香港經濟結構和就業市場之間的矛盾需要得到重視,香港可以借助北部都會區建立起“北創科、南金融”的發展格局,通過引進海內外龍頭科技企業帶動和構建完整的創科生態圈,從而破解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化的難題,增強香港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助理教授兼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錢輝環博士則分享了自己在香港和深圳兩地的科研和生活經歷,論述了作為大灣區核心支點的兩座城市的優勢,并引入了香港中文大學關于傳統與現代結合、中西結合、文理融合的辦學理念,為大灣區建設以及深港產業合作提出了獨到見解。
■郭英劍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近日,美國《高等教育紀事》發表了一篇題為《教室里的顧客》的文章。該文是“Z世代教育”系列報道的一部分。所謂“Z世代”,指大約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本世......
張端鴻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劉虹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自2010年以來,我國就十分注重引導高校分類發展、特色發展,避免高校走同質化道路。國家和各省級教育管理部門也通過探索和推動高校分類評價,......
編者按近日,浙江某高校教師在網絡上曝光,由于其教授的3門課程學生不及格率高于30%,學校要求該老師作出說明并提供整改方案。回復中,該教師列舉了一道他出過的填空題以評價試卷難度:“《孔雀東南飛》的主人公......
四年前,上海某高校的家政專業“升本(科)”成功,曾引起一番議論。但議論歸議論,國內的一些高校管理者總會“力排眾議”。至今,不僅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30余所,最近又有高職院校決定將婚姻類專業和殯......
四年前,上海某高校的家政專業“升本(科)”成功,曾引起一番議論。但議論歸議論,國內的一些高校管理者總會“力排眾議”。至今,不僅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30余所,最近又有高職院校決定將婚姻類專業和殯......
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媒體提問:上個月公布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由高校牽頭的占到三大獎勵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兩位最高科技獎得主李德......
《洛杉磯書評》是美國一本著名的文學評論雜志,其內容涵蓋國內外的圖書評論。前不久,該刊發表了一篇題為《博士生教育的未來》的文章,作者為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公共實驗室主任哈特曼與同校的人類學......
又是一年高考季,不少家庭會關心:教育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嗎?去年,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胡德鑫和該學院碩士研究生田云紅刊發了《教育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嗎?——來自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經驗證據》的......
近期,國內多個省份公布了一系列與公民科學素質有關的數據。比如,不久前召開的福建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會議上透露,2023年該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14.65%;幾乎同一時間,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召開的第九......
6月25日左右,全國各地陸續公布高考分數,隨之而來的志愿填報及錄取是很多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近日,不少高校在2024本科招生政策發布會上介紹了學校本科生轉專業的新規,進一步降低學生轉專業申請門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