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男,漢族,河北寧晉縣人,中醫內科專家。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主任,第十一屆藥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監事長,世界華人中醫醫師協會副會長,第十一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開展中醫舌診客觀化研究,開拓了舌象色度學和舌底診研究方向,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90年代,開展血管性癡呆(VD)系統研究,制定了VD證類分型標準和按平臺、波動及下滑三期證治方案;明確了中風病證候和先兆癥動態演變規律,建立了綜合治療方案;創立了腦脊液藥理學方法,揭示中藥對神經細胞保護作用機制;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1999年開展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并連續三次得到“973”計劃支持,創建了以組分配伍研制現代中藥的途徑和關鍵技術,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世紀初,完成了首個中醫藥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大規模循證研究,建立了中醫藥循證評價系列方法,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拓中成藥二次開發研究領域,促進中藥科技內涵和質量提升,推動了中藥產業技術升級,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群,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在武漢奮戰80余天。指導中醫藥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法成為中國方案的亮點,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1年獲中醫藥國際貢獻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6年獲吳階平醫學獎,2017年獲“全國名中醫”稱號,2022年獲“國醫大師”稱號;2009年、2018年兩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9年獲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2020年獲全國創新爭先獎、“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教學大師獎;2021年獲“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全國優秀教材獎特別獎、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經中國工程院第八屆主席團第六次會議審議,中國工程院黨組審定,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確認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655人。四川大學褚良銀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方案》是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意見的重要具體舉措,針對性強,力度大,進一步加......
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7日在香港舉行“中國建筑國際集團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香港建立的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據介紹,中國建筑國際集團將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以“......
“全面采用AI技術,智慧制藥能夠為制藥企業帶來從研發、生產、流通到終端消費全鏈條的質量提升。”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建議,設立生物醫藥制造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71.shtm......
趙仁愷院士(1923.2.16~2010.7.29)是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設計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被譽為核潛艇守護神。今天是趙老誕辰百周年。他的一生可謂經歷豐富,為中國核潛艇研制、為......
1月31日,東部戰區總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普通外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東部戰區總醫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名譽所長,......
歐陽平凱(1945-2023)歐陽平凱,男,1945年8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專家。曾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江蘇省科協主席、江蘇產研院創院院長。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曾獲2000......
2022年,甘肅省第十四屆黨代會提出了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并在甘肅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再次強調將強科技行動深度嵌入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依靠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葛修潤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4日20時47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葛修潤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上海南匯。1952年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