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康復和生存為目的的最優癌癥治療策略選擇,很大程度取決于特定癌癥類型或癌癥亞型確診,”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基因組醫學研究所張康教授說。“微創活檢對癌癥科學和醫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因此DNA甲基化標記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新方法。”
附著在DNA上的甲基基團包括1個碳原子和3個氫原子。DNA甲基化是一個基本的表觀遺傳過程,它并不改變基因DNA序列卻能調節正常發育所需的基因功能,并與許多疾病發生發展關鍵過程有關,例如癌癥。
張康教授和同事們嘗試利用3個不同數據庫的數據信息,區分4大常見癌癥(肺癌、肝癌、乳腺癌、結腸癌)的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DNA甲基化差異。
研究人員發現,甲基化分析可以區分癌組織和正常組織。三組數據矩陣所有樣本的預測準確率大于95%。
此外,出現肝臟轉移的結腸癌診斷準確率為97%,肺轉移的結腸癌診斷準確率為94%。“約10%的樣本表現為轉移性病灶(metastatic lesions)或未知原發癌,鑒別組織來源對選擇正確治療至關重要,甲基化分析這一簡單方法對確定腫瘤主要來源很有價值。”文章共同通訊作者、藥理學教授Michael Karin說。
張康教授建議,DNA甲基化對改善精準診斷很有潛力。特別是相對緩慢或侵襲性腫瘤,患者究竟需要多少侵入性治療來改善預后。“雖然本文只聚焦于4種常見癌癥,但我們希望DNA甲基化分析可被拓展用于更大規模的癌癥輔助診斷工作,”他說。“一個很大的好處在于,僅需要少量組織,就能獲得足夠的DNA進行分析,盡可能地減少侵入性活檢或轉移病灶活檢,尤其適合未知原發癌患者。”
目前,課題組已經計劃更多相關研究,全面探討DNA甲基化在個性化癌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潛力。
記者10月6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棉花遺傳改良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科學》雜志。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
記者9月2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與天津市環湖醫院合作提出了一種創新的DNA信息存儲編解碼方案——“DNAPalette”。通過體外存儲實驗,該方案成功將患者疾病全周期的腦部核磁共振......
93年前,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六渡坳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襲擊壯烈犧牲。近年,疑似黃公略烈士遺骸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出土。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近年來,科研人員雖然在分子療法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新發現的活性物質數量依然不足。現在,美國哈佛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共同開發的DNA編碼化學庫(DEL)......
生活工作中,人們已能感受到生成式AI的強大。但除了覆蓋到日常生活,還有一類領域也正在被AI模型悄悄改變——醫學中的癌癥診斷。革命性的轉變就在眼前。現在,美國哈佛醫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布萊根婦女醫院聯合團......
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3D物質定制”卓越集群、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有機體研究中心和分子生物學中心合作,開發出一種新的分子工程技術。研究團隊利用特定折疊的......
DNA因其標志性的雙螺旋結構而廣為人知。但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還含有超過5萬個不尋常的結狀DNA結構,稱為i-基序。最新一期《EMBO》雜志發表了這些獨特DNA結構的第一張綜合......
DNA雙螺旋結構中伸出的結狀i-基序結構已被定位在人類基因組的50000個位置上,集中在包括控制基因活動的區域在內的關鍵功能區域。圖片來源:加文醫學研究所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DNA內長期潛伏的“空間語法”,這是理解基因活動如何在人類基因組中編碼的關鍵。這項研究或重塑科學家對基因調控的理解,更深入地揭示遺傳變異如何影響發育或疾病中的基因表達。相關論文發表于《......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醫學實驗室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如何識別DNA損傷并啟動其修復的基本機制。他們使用尖端的成像技術來可視化DNA修復蛋白是如何在單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