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9-07 12:02 原文鏈接: 這項技術,助力航天員“太空漫步”!

      近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身著艙外航天服,在航天員蔡旭哲和地面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圓滿完成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艙外航天服是航天員出艙活動必需的支持裝備,針對空間站任務出艙活動需求,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已列裝服役,為執行出艙任務的航天員保駕護航。我們知道,艙外航天服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載人航天器,那么在長達數小時的出艙活動中,航天員在艙外航天服的密閉環境中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CO2)該如何處理呢?

      航天員在艙外活動期間,為了確保安全、健康、高效地完成任務,必須使用便攜式生命保障系統(PLSS,艙外航天服環控生保系統)對航天員新陳代謝產生的CO2進行連續清除,從而將其濃度控制在對人體無害的范圍內。便攜式生命保障系統一般安裝在背包結構內,同時集成了包括供氣調壓、通風凈化、溫濕度控制等主要功能模塊的產品,對CO2清除設備的體積、質量、能耗、散熱、結構等方面有許多要求。CO2清除設備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出艙任務類型、出艙時間、頻次及出艙環境。

      基于氫氧化鋰(LiOH)的CO2清除技術

      我國“飛天”艙外航天服采用非再生式的氫氧化鋰(LiOH)作為吸附劑進行CO2清除。通過將LiOH壓制成藥餅,使LiOH吸收罐在保證較高吸收效率的同時可極大降低航天員艙外活動時的呼吸阻力,延長其艙外活動時間。

      基于LiOH的CO2清除技術發展至今已非常成熟。雖然需要在每次完成出艙活動后需對其進行更換和補充,但對于一般短期出艙任務,其設備操作簡單、功能可靠,被用于絕大部分已有的艙外航天服環控生保系統。

      從20世紀60年代末的阿波羅系列登月服至今,美國EMU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Orlan-M艙外航天服均采用了該項技術。但由于吸附劑不可再生且功能單一,且消耗性資源均需地面運輸補給,增加了保障性難度。因此,面向未來長期、頻繁的艙外活動和深空探測任務,需要應用再生式的CO2清除技術。

      基于金屬氧化物的CO2清除技術

      研究和應用再生式的CO2清除技術,是面向未來長期、頻繁的艙外活動及深空探測任務的關鍵。例如驗證基于堿性金屬氧化物的CO2清除技術,一般采用氧化銀作為吸附劑。在該反應中CO2不會與金屬氧化物直接反應,只有當足夠的水蒸氣與氧化物反應生成OH-時,才會發生反應。最終CO2與氧化銀在低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碳酸銀固體粉末。清除裝置由金屬氧化物吸附罐和再生器兩部分組成。航天員在艙外活動結束,返回空間站后,可使用再生器對吸附劑進行重復利用。

      盡管金屬氧化物罐可重復利用,但回收代價較大。與LiOH吸收罐相比,無論是罐體本身還是回收裝置質量都比較大,出艙時間同樣受限于所攜帶吸附劑數量,且回收過程耗能巨大。

      快速循環胺技術

      為此,研究人員還在探尋一種更高性能、再生式的技術——快速循環胺技術。快速循環胺技術以固態胺作為吸附劑,利用固態胺吸附同時去除CO2與水蒸氣。當固態胺吸附飽和時,將其暴露向真空,破壞碳酸氫鹽的化學鍵,釋放出CO2,從而完成再生。

      與金屬氧化物CO2去除系統相比,其設備質量和體積更低;吸附劑可即時再生,無需在空間站安裝大型高能耗再生設備,可極大降低發射成本與空間站能耗;使用時間無限制,大大提升了艙外航天服續航時間,為今后出艙任務規劃、出艙前吸氧排氮時間安排等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保障。

      由于該系統設備的再生裝置必須集成于便攜式生保背包中,對通風凈化管路的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該技術將應用于NASA重返月球任務所使用的xEMU登月航天服,也是未來我國實施載人登月任務的研究重點。

      艙外航天服CO2清除能力是航天員進行艙外活動的主要約束條件之一。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人探索外空的腳步將邁向月球及更遠的深空,工程將不斷取得技術突破,助力航天員“太空漫步”。

      參考文獻:

      [1]楊樂,吳琪,田林,徐小平,李勁東.艙外航天服CO2清除技術發展現狀[J].載人航天,2022,28(03):402-407.

      [2]張萬欣.航天服系統設計與關鍵技術分析[J].載人航天,2022,28(02):147-148.

    相關文章

    湖南油菜種質創新及生產應用學術交流會召開

    8月14日,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湖南油菜種質創新及生產應用學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作了題為《油菜育種進展與多功能利用》的報告,聚焦油菜雜種優勢利用育種及飼用、薹用等油菜多功......

    干細胞研究引領醫藥行業變革

    干細胞研究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學難題,幫助人類實現修復創傷和病理組織、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目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的干細胞研究超8000項。我國至今尚未有干細胞產品或技術上市,需要干細胞應用研究和......

    神十六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出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已......

    聯想集中展示260余項算力及AI產品技術

    6月12日,2023聯想創新開放日在聯想集團北京全球總部開幕,本屆開放日以“計算引領AI賦能”為主題,設置七大展區,全面展示260多項前沿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分布在算力基礎設施、應用與服務,以及ESG......

    戴眼鏡上天?我國出現首位戴眼鏡執飛的航天員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

    利用“三大三小”空間鍛煉器械設備,航天員這樣健身

    “我每天做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和上千次跳繩,這些已經成為我的‘標配’。”前不久,神舟十六號乘組首次亮相時,航天員景海鵬的一番話令許多網友感佩。成為航天員需要具備怎樣的身體素質?為了能順利上......

    回國花了3個月,在“可以發射”鑒定書簽下名字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

    中國官方公開征集載人月球車研制方案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車研制方案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據載人月球探測工程規劃,2030年前中國人將實現首次登陸月球,其間兩名航天員將駕駛載人月球車開展科考活動,根據當前任......

    戴眼鏡上天?我國出現首位戴眼鏡執飛的航天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航天飛行工程......

    神十六30日出征,航天員“一老帶兩新”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將于北京時間5月30日9時31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