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23 11:17 原文鏈接: 重提紫金礦業污染門:制度缺失縱容了污染




      紫金礦業應被釘在環保恥辱柱上低成本擴張之后,企業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是“污染錢”。不足千萬元的罰款,也正顯示出中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無奈。

      近年來,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環境保護部門的核查中屢屢登上環保黑榜,其承諾的環保整改也成為一句空話,以致今年7月終于釀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在被立案調查的第二天,紫金礦業股價卻以漲停收盤。為何多次核查仍無法拔去紫金礦業的污染禍根?環境保護部門對其進行的這次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環境執法行動最高數額的處罰,對紫金礦業有何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講師、亞洲開發銀行咨詢專家石磊博士。

      不敢管、不能管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今年,紫金礦業集團榮獲“2009年度中國最誠信企業”稱號,但今年5月,環保部曾經發文通報批評11家存在嚴重環保問題的上市企業,包括紫金礦業在內的11家公司因為承諾的環保整改工作沒有實現,被環保部指責“言而無信”,你如何看這個現象?

      石磊: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一件事。這樣的企業不僅缺乏誠信,而且喪失了企業基本的環境責任,即使獲得高額的利潤回報,在一定程度上賺的也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污染錢”。這樣的企業能成為上市公司、能當選最誠信企業,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企業只把環境保護當成嘴上說說、墻上掛掛的擺設,企業的環境管理和治污控污未能隨企業的經濟發展同等進步,那么高額利潤背后是巨大的環境風險。

      這已經不是紫金礦業第一次上環保黑榜了,早在2008年初,中國證監會出臺“綠色證券”新規后,紫金礦業就被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列入了首輪上市環保核查黑名單。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為什么核查、整改都避免不了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紫金礦業的污染屢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石磊:首先可能的原因是,我國對于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缺乏相應的法規制度,制度缺失導致監管無憑無據,因此地方環保部門難以執行監督職能。

      其次,處罰機制不健全。國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既然點名整改,就需要后續的監督和檢查,而盡管環境保護部門制定了公開點名批評這一程序,但卻未考慮到接下來進一步的監督處罰機制,使得企業有恃無恐,整不整改都一樣。

      再次,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執行監管出現了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不敢管、不能管。

      上杭縣近70%的稅收均來自于紫金礦業,可以說紫金礦業是上杭縣政府的衣食父母。面對這樣一個利稅大戶,提高企業的環境投入成本,往往會導致企業短期利潤下降,連鎖反應就是政府收入減少,這是當地政府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可能就會出現環保監管只好服從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大方向。紫金礦業的管理層中有不少人曾經具有官方背景。可能就會出現即便環境保護部門想管,縣政府也未必讓管。

      再看“不能管”這方面。這里所說的并非是主觀意識上的“不愿管”,而是沒有能力去管。基層環保部門監管硬件差,很多縣級環境監管部門甚至缺少最基本的監測儀器。還有許多被查企業能夠事先得到消息,在檢查時表現優異,如此一來,監管部門便很難有效發現重大事故隱患。

      從企業角度看,企業無視環保責任,導致企業社會公德缺失是污染頻發的主要原因。紫金礦業是一家上市企業,而我們看到的卻是這樣一個贏利能力一流、環境保護很不到位,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從公眾角度看,早在7月之前,媒體就已報道過當地居民對紫金礦業污染的多次投訴,但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如果這些訴求能夠得到重視,就可以在事故的起始階段及時防范和治理,從而極大地減少治理污染的花費,同時避免污染的嚴重危害。

      在紫金礦業的污染事故中,我們可以看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效力大打折扣。公眾投訴難以得到有效解決,這不僅影響公眾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使公眾面臨更大風險。

      法律制度缺失縱容了污染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福建省環境保護廳對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罰款9563130元,這個有零有整的數字是如何得來的?怎么看待這個罰款數額?

      石磊:未修訂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按照直接損失的3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100萬元。”

      200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也僅是規定:“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的30%計算罰款。”雖然取消了100萬元的上限,但仍無法完全涵蓋其所造成的損失。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從紫金礦業污染事件造成的影響來看,這個賠償額度是否合適?能否對紫金礦業產生震懾作用?

      石磊:乍看起來環保部門給予了近千萬元的經濟罰款,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環境執法行動處罰數額最高的一次。

      但通過一組數字,我們再來審視一下這近千萬元的罰款:紫金礦業2009年年報顯示,公司銷售收入209.56億元,凈利潤高達35.41億元。對于這樣的公司,千萬元的罰款不過是其利潤的0.27%。

      我想起前不久發生的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故,同樣是水體污染,權威機構估計,包括民事和刑事罰款,BP將支付629億美元,而2009年BP的利潤也就是200億元多一點,629億美元的罰款極有可能導致BP破產。

      毫無疑問,近千萬元的處罰金額對于紫金礦業這樣擁有幾十億元凈利潤的企業而言,毫無威懾力,對企業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不足以促使其真正重視環保。長此以往,這種事故還會發生,污染會成為不治之癥。

      讓人絕望的集體狂歡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紫金礦業污染事故發生以來,股價依然一路高升,多次以漲停收盤,為什么持有紫金礦業股票的眾多股民仍然對捅了簍子的紫金礦業充滿信心?你如何看待股民的選擇?

      石磊:從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相當多的部門、機構和公眾仍然“唯經濟增長”馬首是瞻,并以此作為自己行為決策的依據。只要能掙錢,有利可圖,完全可以置環保于不顧。

      為什么券商、機構、公眾愿意持有紫金礦業的股票?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企業的利潤可觀,能夠保障股票持有者獲益。企業能有高額利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高污染、高排放、高風險、低成本的生產工藝。因此企業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是“污染錢”。

      股民的投資熱情充分反映出,社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仍然很低,公眾的環境意識有待加強,“經濟發展至上論”仍大有市場。目前,實施環境保護,僅僅是停留在字面上、口號中,在很多人的意識里、行動上并未將環境保護放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紫金礦業的股民不僅不會收回投資,眾多不知情的投資者還通過這一事故了解到紫金礦業股票行情大好,公司反而因此獲取了廣告效益,這是一場讓人絕望的集體狂歡。

      事前預防大于事后處理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為避免類似紫金礦業污染事故再次發生,我們應該做什么?

      石磊:這個污染事故暴露了我國環境保護領域尚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亟待完善改進,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首先,強化立法建設。加大對污染者、污染事故的處罰力度,使得處罰能夠真正改變污染者的意識行為,從法律上為增強環境保護的權威性、威懾力提供根本的依據基礎。

      其次,完善環境監管體系。增強基層環境管理機構的硬件配置,強化監管人員專業業務素質,加大對污染企業的監管頻次與力度,增強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在政府決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再次,建立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估體系。形成明確的上市公司環境保護準入門檻,實施一票否決制,不達標的企業堅決不準上市;對于已上市公司,增加環境績效考核制度,將其納入年報內容,環境管理部門定期公布上市公司環境績效,對于環境保護工作差、出現重大污染事故的公司采取公開批評直至停牌等一系列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強化環境管理。

      最后,轉變環境保護管理模式。變“污染事故應急管理”為“事前預防預警”,針對重大污染源或易發生污染事故的企業設施,建立相應的環境預警體系,完善環境應急預案、實施風險評估、強化日常監管,從而降低污染事故發生的幾率,從源頭上控制污染事件的發生。

      中國目前還有多少類似紫金礦業這樣的污染源?還有多少企業在環保問題上跟監管部門捉迷藏?我們急需調查評估,事前預防永遠大于事后處理。

    相關文章

    國家統計局: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同比增長35.4%

    國家統計局8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以2014年為100)為598.8,比上年增長35.4%。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首席統計師何強表示,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598.8,比上年增長35.4%

    31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598.8,比上年增長35.4%,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實現穩步成長,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統計......

    立足國內發展現實,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和4億左右的中等收入群體,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全可以建立起以我為主的新賽道體系和生態。我國還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是全球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新賽道上具備......

    55.8億!財政部下達2022年第二批水污染防治資金

    為促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近日財政部下達2022年水污染防治資金(第二批)的通知,用于支持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工作,通知明確列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安排金額,全國共......

    西安的三張名片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西安市為人們展示出了三張閃亮的名片,不但城市規劃超過國內眾多一線城市,而且以西北人特有的膽識與魄力,拆舊立新大建新西安。當人們來到古色古香的大唐芙蓉園中,仿佛“夢回大唐”,不禁遙想漢唐雄風,激發出炎黃......

    新成果為纖維素基吸附劑的制備與應用提供新思路

    近日,國際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期刊《清潔生產雜志》(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在線發表了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木材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齊錦秋團隊題為《基于廢棄竹紙和殼聚糖的雙交聯生......

    “未來地球計劃”——走向區域和全球的碳中和之路

    11月12日,備受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簡稱“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閉幕。記者從“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秘書中心(中國)了解到,會議在繼續UNFCCC......

    IMF預測2020全球經濟負4.9%;Q2中國經濟超過基準預期

    7月1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9例(廣東4例,上海1例,江蘇1例,山東1例,廣西1例,陜西1例),本土病例1例(在新疆);無......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也不會成為某些國家的機會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為了阻擊病毒的蔓延,這個春節假期“非同尋常”:交通和人員流動管制、大量服務業經營場所歇業、假期延長、企業推遲復工,一切列舉措都是為了盡可能減少人員流動聚集帶來的病毒......

    2020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國準備這樣打……

    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也是謀劃“十四五”工作的關鍵年。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2020年還有哪些工作要做?一、水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相當突出。2019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