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血液微生物組,到底存在嗎?

    雖然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認為血液是無菌的,但是近年來的一些研究發現,除了敗血癥等疾病情況外,健康人血液中實際上也存在多種微生物。

    那么這可以說血液中也存在所謂的“血液微生物組”嗎?它會像“腸道微生物”一樣成為健康的新風向標嗎?

    《自然·微生物學》近期發表的一篇研究為這個問題畫上了句號。科學家們對9770個健康人的血液樣本進行測序,發現血液中的少量微生物主要來自于其他器官的共生菌,絕大部分樣本中根本無菌,而且也無法檢測到不同菌種之間的共生模式和它們與宿主表型之間的聯系。

    換言之,血液中有微生物,但是它們不過是天南海北的過路客,血液不存在自己的“原住民”。

    論文題圖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下什么叫“微生物組”。能稱為“組”,那么這些微生物應當在特定生態位中,比如口腔和腸道,在彼此之間以及與環境產生某些相互作用。而且,其中可能存在核心微生物物種,也就是在不同個體之間均會出現的高頻物種,比如人類皮膚微生物組中的表皮葡萄球菌。

    血液中能找到符合這些規則的微生物嗎?

    研究者們對來自6個不同隊列的9770名健康參與者的血液樣本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血液測序分析。當然,這些數據中人類的DNA要遠遠多于菌的,所以事先處理也非常重要,排除人類DNA數據、排除分類起源不明的序列、排除讀取率低的樣本及種種質控手段,此時才得到可用于分析的數據。

    篩選流程

    最終,研究者們共在8892份符合標準的樣品中檢測出117種微生物,包括110種細菌、5種病毒和2種真菌。

    這些微生物中,最為常見的是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但也僅有4.7%的樣本中有它的存在,可見“核心物種”一說可以放棄了。

    實際上,有82%的樣品中沒有檢測到任何微生物,其余18%的樣品,中位數也只是檢測到一種微生物。雖然部分被判定為無微生物的樣本中微生物的讀數可高達210萬reads,但是這些最終都被歸類于污染物。

    以上結果完全可以說明,在健康人的血液中,微生物的存在是極其罕見的。

    檢測到物種的流行率都很低

    查詢有關疾病中微生物組成的數據庫Disbiome之后,研究者發現,全部117種微生物的約50%其實是來自人體其他部位的共生菌種,約36%為專性厭氧菌或專性細胞內微生物,它們可能是采血過程引入的。

    結合這些微生物的低流行率,研究者認為,這些數據足以說明血液中的微生物是外源的、是零星進入血液的。

    研究者還針對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分析,結果并未發現在其他微生物組中常見的關聯。

    最后,研究者分析了117種微生物與采血時記錄下的八種宿主表型,包括性別、種族、年齡、BMI、血液總膽固醇、血液甘油三酯、收縮壓和舒張壓,結果它們都未能表現出與特定微生物存在之間的關系。

    當然,這項研究在健康人中開展,只是說明了健康人血液中不存在常駐的“血液微生物組”,對于癌癥或慢性疾病來說,還是可能存在特殊的血液微生物群落的。

    參考資料:

    [1]Tan, C.C.S., Ko, K.K.K., Chen, H. et al. No evidence for a common blood microbiome based on a population study of 9,770 healthy humans. Nat Microbiol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3-01350-w


    相關文章

    “首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邀您參加

    “首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將在2023年7月16日-7月18日在天津召開......

    “天津市首屆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即將舉行

    為促進天津市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質譜的發展與學術交流,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分析測試百科【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和天津分析測試協會指導,全國......

    “達爾文”大模型發布為生物領域打造AI大腦

    7月4日,賽靈力聯合清華珠三角研究院、賽業生物、大灣區科創中心共同舉辦達爾文大模型發布會。達爾文大模型基于多元、多模態復雜數據和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對生物領域的復雜系統建模和分析進行深入研究,為生物學......

    科研人員開發鄰域納米結構生物傳感膜

    葡萄糖檢測和實時連續監測對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診斷和預防,以及制糖和發酵過程中的可控生產至關重要。在這一過程中,以葡萄糖氧化酶、普魯士藍、電極為核心的葡萄糖生物傳感設備極具前景。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

    關注|56歲教授端午遭遇重大交通事故,高校發訃告

    6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植物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張大兵6月22日遭遇重大交通事故,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56歲。訃告......

    合成生物學的投資人,也去縣城挖項目?

    “最近投了幾個縣城里的合成生物學項目,”一位投資人告訴動脈網,“還在看,如果沿著這個思路繼續深挖,應該還能看到更多潛力項目。”談及縣城里的合成生物學項目,這位投資人興趣盎然。他關注合成生物學賽道的時間......

    2023年中國生物醫藥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1、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供給情況——中國生物醫藥行業藥品批準文號數量:2022年中國共有境內外藥品批準文號156711件截至2022年,中國共有境內外藥品批準文號156711件,其中國產文號數量為1527......

    港中大證明血液中性粒細胞具抗癌力可成抗癌新療法

    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醫學院1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港中大團隊成功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大幅提升血液中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在腫瘤中的抗癌能力,并證實中性粒細胞作為新一代抗癌免疫療法的臨床潛力。肺癌是香港最常見的......

    生態環境部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

    5月22日,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球主場宣傳活動在昆明舉辦。為紀念中國作為主席國推動達成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Fr......

    生物醫學領域免費chatGPT梅斯小智開放內測

    生物醫學領域免費chatGPT----梅斯小智開放內測,歡迎大家試用!https://mschat.medsci.cn/ 打開注冊登錄即可(通過手機號+驗證碼即可自動注冊和登錄)。歡迎大家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