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國科學院建設運行、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21日晚發布消息說,該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先導專項撰寫的《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紐約當地時間20日在聯合國“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上由中方正式發布。
來自中國4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等共170余名科研人員參與的《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反映了可持續發展大數據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落實的創新性實踐。
該報告聚焦零饑餓、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可持續城市和社區、氣候行動、水下生物、陸地生物等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25個具體目標及可持續發展(SDG)多指標交叉與綜合開展了一系列指標監測評估示范研究工作,形成42個典型案例,貢獻31套數據產品、21種方法模型和33項決策支持,展示了全球、區域、國家和典型地區四個尺度的SDG指標監測和評估成果。
“零饑餓”方面,研究發現2020年全球約85.2%的耕地為單季種植模式,復種指數仍有提升潛力;2015-2020年,中國農田耕層土壤有機碳增加了3.4%。
“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方面,研究發現中國地下水環境改善顯著,農業用水效率顯著提高,總體用水緊張程度呈下降趨勢,水資源管理工具優化提升明顯。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方面,研究發現2020年全球通電建筑面積較2014年增加顯著;202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分別是2015年的2.12倍和1.79倍。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方面,研究發現2000-2020年全球城鎮化協調發展;中國以全球19%的城市建成區面積貢獻了全球28%的城市顯著變綠區域,中國城市增綠受益人口占全球受益總人口約47%。
“氣候行動”方面,研究發現中國及其省級政府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減災體系,中國氣候變化教育體系相對完善;全球陸地不斷升溫,高溫熱浪頻率和強度增加,海洋熱含量不斷增加。
“水下生物”方面,研究發現近十余年中國近海營養鹽濃度顯著降低;中國近海濕地在抵御臺風減少災害損失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近十年來中國圍填海管控和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陸地生物”方面,研究發現中國土地退化治理成效顯著;中國山地生態系統受保護比例較高,空間布局正在進一步優化;主要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效果顯著,并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防控技術體系。
在SDG多指標交叉與綜合方面的研究發現,過去20年,中國省級行政區SDG多指標協同與權衡關系具有顯著的時空差異;通過在海南省、云南省臨滄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廣東省深圳市等四個典型區域開展SDGs綜合評估,可為中國不同特色區域科學確立優先發展目標、緩解發展中存在的 SDG指標權衡問題、優化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決策參考。
同時,《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對2010-2021年中國56個環境類可持續發展指標進展情況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中國環境類指標相比于2015年(議程起始年)整體大幅改善,在2030年議程實施接近中期之際,在評估的中國56個指標中,已有近一半的環境類指標提前實現目標,為2030年整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2023年3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公布,意向采購土壤生態系統分子生物學研究與分析平臺,現代農業與環境合成微生物學和生物智造平臺,總預算金額超700萬元人民幣。......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付巧妹科研團隊和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科學中心、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等合作,針對青藏高原地區古人群開展的大規模、系統性古基因組研究取得......
3月17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黃慶研究員等人在國際學術雜志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Chemicalscissor-mediatedstructuraledit......
1月31日至2月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陰和俊先后到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和微電子研究所調研。陰和俊在相關單位參觀了解最新科研進展,分別聽取了各單位在重大科技任務和黨建工......
經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組織專家評審,并經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包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岳躍民研究員在內的3位科學家近日榮獲“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伙伴獎”。亞熱帶生態所......
“這就好像一艘航空母艦,把研究低維量子物質需要的各種技術和設備集成在一個平臺上。有了它,我們就能攻克在這個領域研究中盲人摸象的問題,從更高、更全面的站位開展探索。”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用這樣一個比喻,......
2022年,甘肅省第十四屆黨代會提出了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并在甘肅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再次強調將強科技行動深度嵌入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依靠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
1月26日,中科院半導體所發布王圩院士訃告。以下為訃告全文: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23年1月26......
2023年1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陸熙炎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陸熙炎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在上世紀50年代,他參與了我國抗菌類鏈......
2023跨年科學演講海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供圖2022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舉辦2023跨年科學演講。本次活動以“復興路上的科學力量”為主題,面向全網播出。2023跨年科學演講再度創新,連續超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