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有近20億人超重或肥胖,從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導致的死亡高達280萬。
實際上,肥胖不僅會導致生活不便、運動能力下降,還會增加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數據,肥胖會增加乳腺癌、肝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甲狀腺癌等13種癌癥的發病風險,還與多種癌癥死亡風險升高有關。
減肥手術,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減肥方式,平均能減重20%-40%,而且減肥效果能持續多年。那么,減肥手術能否降低肥胖者的癌癥發病和死亡風險呢?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發表了題為:Association of Bariatric Surgery With Cancer Risk and Mortality in Adults With Obesity(減肥手術與肥胖成人的癌癥風險和死亡率的關系)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對于肥胖成年人而言,通過減肥手術實現體重減輕,與肥胖相關癌癥發病風險降低32%和癌癥相關死亡風險降低48%有關。
該研究的領導者、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減肥與代謝研究所所長 Ali Aminian 博士表示,減肥手術是目前治療肥胖最有效的方法。肥胖患者在手術后可以減重20%-40%,而且效果往往可以維持超過十年。而這項研究顯示,通過手術減肥,體重減輕的越多,患癌癥的風險就越低。
該研究對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30318名肥胖患者進行了長期跟蹤研究,其中5053名肥胖成年人在2004年-2017年之間接受了減肥手術,按照1:5的比例,有25265名肥胖成年人未接受減肥手術,用他們來作為對照。這30318名肥胖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6歲,中位身體質量指數(BMI)為45,其中77%為女性,73%為白人。該研究的主要重點是這些參與者患上13種肥胖相關癌癥中的任何一種,次要終點為相關癌癥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這13種肥胖相關癌癥分別是:食管腺癌、腎細胞癌、絕經后乳腺癌或接受雙側卵巢切除術的年輕患者的乳腺癌、賁門癌、結腸癌、直腸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宮癌、甲狀腺癌、和多發性骨髓瘤。
十年后,手術減肥組相比手術前平均體重減輕24.8千克,即體重降低了19.2%。而沒有進行手術減肥的人體重基本保持穩定。
這些進行了手術減肥的人有2.9%的人患上了癌癥,而未進行手術減肥的人有4.9%患上了癌癥。經調整后的風險比,手術減肥者比未進行手術減肥者癌癥患病風險降低了32%。
10年后,手術減肥的人0.8%的患者和未進行手術減肥的人1.4%的患者死于癌癥。經調整后的風險比,手術減肥者比未進行手術減肥者癌癥死亡風險降低了48%。
這表明,在肥胖的成年人中,與不進行手術減肥相比,進行減肥手術與癌癥的患病率和癌癥相關死亡率顯著降低相關。
該研究還進一步分析了其中200名接受手術減肥的患者和1331名未接受手術減肥患者的患上任何癌癥的比例,結果顯示,接受手術減肥者10年后患上任何一種癌癥的比例為6.8%,而未接受手術減肥者為8.3%,經調整后的風險比,手術減肥者比未進行手術減肥者患上任何一種癌癥的風險降低17%。
研究人員指出,減肥手術的好處在廣泛的研究參與者中都得到了體現,包括女性和男性、年輕人和老年人以及黑人和白人患者。此外,胃繞道手術和胃袖狀切除手術這兩種減肥手術具有類似的益處。
大量研究表明,減肥或減肥手術對肥胖患者的健康有益。克利夫蘭醫學中心之前的研究顯示,減肥手術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體重能夠持續保持減輕,2型糖尿病也會得到有效控制。他們還發現,對于脂肪肝患者,減肥手術可降低肝病進展和嚴重心臟并發癥的風險。
而這項最新研究顯示,減肥手術與肥胖成年人將來的癌癥患病和死亡風險大幅降低有關。提示了我們減肥手術也是幫助預防癌癥和降低癌癥死亡率的潛在方法。研究團隊表示還將進一步探究減肥手術后癌癥患病和死亡風險降低的潛在機制是什么。
據美國癌癥協會的數據,在美國,肥胖是僅次于煙草的可預防癌癥原因,這項研究提供了關于刻意減肥對降低癌癥風險和死亡率的價值的最佳證據。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許多制藥公司都致力于開發出能與減肥手術效果相媲美的肥胖治療藥物,但實際效果差強人意。
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癌癥療法,通過誘騙癌細胞吸收自然阻止細胞分裂的RNA片段來攻擊腫瘤。在為期21天的研究過程中,接受新療法治療的腫瘤尺寸沒有增加,而未經治療的腫瘤在同一時期內尺寸增加了......
在四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布羅德研究所、楊百翰大學和世界各地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臨床蛋白質組腫瘤分析聯盟(ClinicalProteomicTumorAnalysisConsort......
據10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團隊設計出了可檢測活生物體中腫瘤DNA存在的細菌。這種細菌作為生物傳感器,可部署在腸道內,檢測結直腸腫瘤釋放的DNA。實驗中,它檢測到了小鼠結腸中的......
據10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團隊設計出了可檢測活生物體中腫瘤DNA存在的細菌。這種細菌作為生物傳感器,可部署在腸道內,檢測結直腸腫瘤釋放的DNA。實驗中,它檢測到了小鼠結腸中的......
根據《自然·醫學》雜志7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使識別一些神秘癌癥的原發灶位置變得更容易。研究人員利用近3萬名22種已知癌癥的患者數據來訓練......
盡管非整倍體(此處定義為整個染色體或整個染色體臂DNA的失衡)存在于約90%的腫瘤中,并且是癌癥中首次提出的體細胞改變,但其普遍發生的原因及其在驅動癌癥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有研究表明,非整倍體的普遍發生......
俄羅斯專家開發出一款軟件,能通過非特異癥狀早期識別癌癥。該項目以持續機器學習方法為基礎,面向內科醫生、助理醫師、全科醫生及衛生工作者和科研人員。開發人員認為,該軟件可提高癌癥早期診斷率,從而提高療效。......
代謝生物標志物有望解碼胃癌(GC)的表型,并為胃癌診斷和預后提供高性能血液檢測。2023年7月17日,浙江省腫瘤醫院程向東、袁莉和上海交通大學錢昆共同通訊在Gut(IF=25)在線發表了題為“Effi......
“(泛癌種)早篩面向健康人群,需要很大量的數據才能夠做好,它只能顯示你有沒有患癌癥,但不能顯示具體是哪種癌癥。它肯定有需求,但是成本要低,然而新技術往往都很貴。假陽性率要少,否則會給患者帶來無端的壓力......
日前,英國生物技術公司CellCentric宣布FDA已授予其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藥物孤兒藥資格。今日,該公司表示獲得輝瑞投資2500萬美元,繼續支持該藥物的臨床研究。此外,輝瑞的腫瘤生物學副總裁A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