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2-12 14:23 原文鏈接: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印發

      《行動計劃》確定開展陸源污染治理行動、海域污染治理行動、生態保護修復行動、環境風險防范行動等四大攻堅行動。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3%左右,自然岸線保有率保持在35%左右,濱海濕地整治修復 規模不低于 6900 公頃,整治修復岸線新增 70 公里左右。

      中國環境報記者牛秋鵬12月11日北京報道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渤海綜合治理工作的總體要求、范圍與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行動計劃》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改善渤海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主攻方向,堅持陸海統籌、以海定陸,堅持“污染控制、生態保護、風險防范”協同推進,治標與治本相結合,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相銜接,科學謀劃、多措并舉,確保渤海生態環境不再惡化、三年綜合治理見到實效。

      《行動計劃》提出,通過三年綜合治理,大幅度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明顯減少入海河流劣Ⅴ類水體;實現工業直排海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完成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清理工作;構建和完善港口、船舶、養殖活動及垃圾污染防治體系;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持續改善海岸帶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漁業資源;加強和提升環境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達到73%左右,自然岸線保有率保持在35%左右,濱海濕地整治修復規模不低于6900公頃,整治修復岸線新增70公里左右。

      《行動計劃》確定開展陸源污染治理行動、海域污染治理行動、生態保護修復行動、環境風險防范行動等四大攻堅行動,并明確了量化指標和完成時限。

      一是陸源污染治理行動。針對國控入海河流實施河流污染治理,并推動其他入海河流污染治理;通過開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排查,嚴格控制工業直排海污染源排放,實施直排海污染源整治,實現工業直排海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并完成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工作;推進“散亂污”清理整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城市生活污染防治等工作;通過陸源污染綜合治理,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

      二是海域污染治理行動。實施海水養殖污染治理,清理非法海水養殖;實施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嚴格執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推進港口建設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置設施,做好船、港、城設施銜接,開展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實施灣長制,構建陸海統籌的責任分工和協調機制。

      三是生態保護修復行動。實施海岸帶生態保護,劃定并嚴守渤海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確保渤海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區在三省一市管理海域面積中的占比達到37%左右,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和岸線開發管控,強化自然保護地選劃和濱海濕地保護;實施生態恢復修復,加強河口海灣綜合整治修復、岸線岸灘綜合治理修復;實施海洋生物資源養護,逐步恢復渤海漁業資源。

      四是環境風險防范行動。實施陸源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范,開展環渤海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工作;實施海上溢油風險防范,完成海上石油平臺、油氣管線、陸域終端等風險專項檢查,定期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在海洋生態災害高發海域、重點海水浴場、濱海旅游區等區域,建立海洋赤潮(綠潮)災害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及信息發布體系。

      為確保渤海綜合治理各項任務的落實,《行動計劃》從組織領導、監督考核、資金投入、科技支撐、規劃引領與機制創新、監測監控、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等方面做出安排,期冀對《行動計劃》各項工作的實施予以充分保障。

      《行動計劃》確定開展陸源污染治理行動、海域污染治理行動、生態保護修復行動、環境風險防范行動等四大攻堅行動。

      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3%左右,自然岸線保有率保持在35%左右,濱海濕地整治修復規模不低于6900公頃,整治修復岸線新增70公里左右。

    相關文章

    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最大組塊在青島裝船

    7月10日,渤中19-6凝析氣田一期項目中心平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成功裝船,即將奔赴渤海西部海域,進入海上安裝和聯調階段,標志著渤海灣首個千億方大氣田建設取得關鍵進展,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

    我國渤海再發現億噸級油田可開采原油超2000萬噸

    今天(3月1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我國渤海再獲億噸級大發現——渤中26-6油田,這是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連續三年獲得的億噸級大發現。渤中26-6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離天津市約170公里,平均水......

    我國渤海再獲重要油氣新發現

    中國海油18日宣布,我國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油氣勘探又獲大發現:位于渤海萊州灣北部的墾利6-1-3井,共鉆遇約20米厚油層,測試單井原油年產量可達40余萬桶。這是萊州灣北部地區首個大型油田。中國海......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怎么打?

    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已于2018年11月30日聯合印發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針對《行動計劃》的背景、目標、任務及思路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回答了......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印發

    《行動計劃》確定開展陸源污染治理行動、海域污染治理行動、生態保護修復行動、環境風險防范行動等四大攻堅行動。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3%左右,自然岸線保有率保持在35%左右,濱海濕地......

    三部門發布《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

    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11日公布。《行動計劃》要求,以改善渤海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主攻方向......

    我國學者破解渤海有機碳和黑碳的地球化學過程

    海岸帶是連接陸地和大洋之間的關鍵過渡地帶,海岸帶有機碳循環是地球化學和海洋科學等學科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往相關研究主要關注總有機碳的地球化學過程,對有機碳中占比高達10%-30%的高度穩定的純燃燒來......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是自2013年啟動以來,在農村司和農村中心的積極推動下,各項目區積極探索,產生出一些鹽堿地改良增效的新模式,極大增強了項目區糧食生產支撐能力。為深入凝練項目成果、及時發現實施中......

    渤海年承受28億噸污水環境嚴重惡化幾成“死海”

    記者近日深入調研發現,渤海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近海海域水體遭到嚴重污染和破壞,渤海環境服務功能和可持續利用功能嚴重減退,近乎成為“死海”。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盡快制定渤海海洋環境保護專項法律法規,建......

    全國政協委員張妹芝建議制訂環渤海污染防治條例

    “近年來渤海近海海域水體遭到嚴重污染和破壞,環渤海區域港口經濟、生態農業、漁業、旅游業正在受到極大影響。以渤海的海水自凈能力,大約需要200年左右才能把這個已污染的渤海置換成一個正常的渤海,甚至有些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