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04 13:37 原文鏈接: 《自然》社論關注論文撤銷

      11月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社論——《一場痛苦的補救》(A painful remedy),關注當前論文撤銷數量的增長趨勢及其背后的原因。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論文被撤銷——科學家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結論無法重現而后被棄用,文章也隨之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然而,近年來的論文撤銷案例讓人們感受到一件更痛苦的事情:被撤文章不僅是出現錯誤,而且還是造假之物。不過話說回來,無論何種理由導致文章被撤銷,相關人員——包括期刊在內——都應該在事情發生后,及時地去正視它。

      對比去年只有一篇撤銷文章的情況,今年的《自然》雜志目前已撤銷文章數達到不尋常的四篇。統計過去十年里的《自然》論文撤銷數量,達到平均一年兩篇。湯森·路透公司去年的調查也顯示,2008年,全球有大約140萬篇文章發表,其中有95篇被撤銷,與1990年相比,文章發表量增加了1倍,但撤銷文章比例卻增加了10倍。

      究其原因,期刊和學術界對學術不端的逐漸重視、數據造假水平和造假檢測技術的提升、期刊撤銷文章的逐漸主動,均與論文撤銷數量增加有很大關系。同時,實驗室領導人員在實驗具體細節上管理難度的增加,也導致研究人員對造假后難以被發現存有僥幸心理。

      此外,在一個高度競爭的學術環境中,對保證研究質量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其達成的難度也會增加。過去的例子證明,合作研究中的數據核查難度大,合作者往往也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從期刊角度來說,面對來自非論文作者方面的舉報,即使是匿名的(盡管我們很反對匿名),《自然》雜志也會追查。但我們會非常注意舉報——特別是經過查證的誹謗——可能給論文合作者帶來的傷害。

      歸根結底,那些恪守職責、勤奮、勇于發現并改正錯誤的科學家才是最深受影響的。但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認真卻得不到應有的肯定。

      

      

    相關文章

    造假最狠的10位學者,竟有5位出自這一國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588.shtm就在6月,日本學者藤井善隆讓出了占據多年的“王位”,德國學者JoachimBoldt......

    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

    近期,全國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科技部辦公廳此前已于4月27日印發“關于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據北京建筑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網站6月7日消息,按照北......

    荒謬至極!高校院長將P上自己名字的Nature論文寫入簡歷..

    你見過最荒唐的學術造假是什么樣子的?有人直接靠P圖為自己得來一份Nature還寫到了簡歷里....雷人的學術剽竊據知乎網友爆料,一開始收到匿名檢舉人發來的郵件,作者本人都覺得是天方夜譚。然而,事實卻讓......

    江西:對被國家部委通報學術不端行為人延伸懲戒

    近日,江西省科學技術廳(簡稱“江西省科技廳”)作出決定,對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國家自然基金委”)有關通報中的7名學術不端行為人給予延伸懲戒:在國家自然基金委取消相關行為人的國家自然科......

    網傳重慶沙坪壩荔枝園小區核酸檢測造假,真相來了

    今日,一些微信圈群和網絡社交平臺有傳言稱,重慶沙坪壩區天星橋街道荔枝園小區核酸檢測造假。經核實,真相如下:11月21日上午,天星橋街道荔枝園小區2名居民單管核酸采樣檢測結果呈陽性(系混管發現異常,單采......

    北大復旦等52人學術不端曝光國家級科研為何屢次造假?

    日前,自然科學學術界再起波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又爆出46起學術不端行為,涉及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2名學者。屢禁不止的學術不端事件,引發......

    他因科研造假入獄,多篇論文35年后仍未撤稿

    美國心理學家拉塞爾?沃恩(RussellWarne)于2022年1月在他的博客中披露了一件令他震驚的科學“發現”。他寫道,“盡管我很熟悉這個領域的歷史,但我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個案例。”上個世紀80年代,......

    《自然》:知名數據庫中超34萬篇論文涉嫌造假

    說起PubMed,很多小伙伴都非常熟悉,這應該算是國內最常用的生物醫學相關SCI文獻檢索數據庫,實驗室的小白們一開始用的基本都是它。最近,Nature的一篇報道文章稱,就是這樣一個廣受好評的文獻檢索集......

    12起!自然基金委公布2022年查處的學術不端案件處理決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精神,持續深入開展科研誠信建設,對涉及國家自然......

    12起!自然基金委公布2022年查處的學術不端案件處理決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精神,持續深入開展科研誠信建設,對涉及國家自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