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檢驗檢疫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結合近年來的教學經驗和食品檢驗檢疫學的課程特點,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總結經驗。通過教學實踐改革,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高食品檢驗檢疫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以期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的復合型高素質食品安全專業人才提供參考。
食品檢驗檢疫學實踐教學改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食品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事關人民健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問題。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食品安全把關成效,成為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作為食品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關卡――食品檢驗檢疫工作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因此急需大批懂法律、精通食品檢驗檢疫業務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門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食品檢驗檢疫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為了使學生在掌握扎實的食品檢驗檢疫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加熟練地掌握相關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一些探索與改革創新,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
一、食品檢驗檢疫學實踐教學的特點和現狀
我校從2005年開始招收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生,同時開設食品檢驗檢疫學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采用我校焦新安教授主編的《食品檢驗檢疫學》(全國高校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作為本門課程的教材。從幾年來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反映來看,普遍反映課程內容多,學時不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對于實踐教學,仍然存在學時少、學生人數多等問題,任課老師主要根據教學大綱給學生安排一些基礎的驗證性實驗,如應用PCR法檢測水產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況,老師給學生準備好所有實驗材料,甚至包括DNA模板,老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實驗前的準備,而學生只要按照老師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進行簡單的加樣操作、擴增儀的使用以及擴增產物的電泳檢測等關鍵環節,這樣就缺少了學生主動思考的環節,只有被動地接受,缺乏自主意識;再加上學生人數多、高值實驗儀器和設備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學生不可能進行全部操作。另外,現在主要以理論課的考查為主,實驗成績占的比重小,直接導致學生實驗課積極性不高,從而減弱了他們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對食品檢驗檢疫學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
二、食品檢驗檢疫學實踐教學改革的內容
食品檢驗檢疫學是食品安全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正確掌握基本的實踐操作技能,才是學好本門課程的關鍵,也是畢業班學生做好畢業論文實驗的基礎,學得好壞將影響將來從事科研和食品衛生檢驗監督等工作的能力,現對以下4個方面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
1.調整教學內容,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我校食品檢驗檢疫學課程安排在學生的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基礎課程,如食品微生物、食品免疫學原理與應用、食品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分析等,同時正在學習的課程有分子生物學、食品感官評價等,這些課程與食品檢驗檢疫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內容上相互滲透,并有著一定的重復性,同時這些課程也是食品檢驗方法的基礎。
根據這一特點,我們重新調整了教學內容,從形式上,我們在教學計劃上做了調整,設置食品檢驗檢疫學實驗單獨作為一門0.5學分的課程,并單獨對其進行考核,這樣可以引起學生對實踐環節的足夠重視。從內容上,我們重新設計了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取消了以前針對某一章節某個知識點的多個獨立的驗證性實驗,設計一些綜合性試驗,指導學生如何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學習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例如,“檢驗市售成品鮮牛乳是否合格”,這個實驗要求學生去了解鮮牛乳的合格標準,必須檢驗的指標和標準,并設計詳細的檢驗方案,同時要求學生完成采樣、理化指標檢測、感官指標檢測、微生物指標檢測、可能污染物和摻假物的檢測、結果的判定、數據的分析、檢驗報告的撰寫等步驟,這就涉及到多門課程綜合應用的過程。這種多課程知識的融合,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有效利用了實驗室的現有資源,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技能。學生通過獨立設計完成實驗,增強了學生的科學研究意識;通過實驗設計和檢驗報告的完成,加強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培養了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
2.結合科研教學,建立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
研究型教學是教師以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教學過程的研究性,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型學習,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培養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2005 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研究型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研究型教學模式關注的是專業理論知識在該模式下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強調學生學會收集、分析、歸納、整理資料,學會處理信息,更加注重獲取知識的過程。食品檢驗檢疫學實驗項目的多樣性、檢測方法的可選擇性、檢測結果的歸納總結性等特點恰恰是最適合應用研究型教學的模式。因此,我們根據該課程的特點,結合任課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等設計幾個綜合性的研究型試驗供學生選擇和分組討論。例如,綜合性試驗“檢驗市售成品鮮牛乳是否合格”中,需要檢測鮮牛乳中的理化指標、感官指標、微生物指標、可能污染物和摻假物等,這些指標的檢測方法也是可選擇的,因此,我們采取如下模式進行研究型實踐教學,首先我們給出3~5個綜合性試驗題目,指導學生先進行選題,根據所選題目查閱資料、確定需要檢測的項目并各自做好實驗設計、再討論優化實驗方案、然后分組選擇具體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最后各小組再細化實驗步驟,任務分配到人,實驗結束后小組總結實驗結果,每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討論實驗結果,最后形成總的實驗報告。
通過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學生只有做畢業論文時才參加科研的局限性,而是在學生學習專業基礎課時就結合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選項目的研究,讓學生盡早熟悉科學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使他們不但拓寬了知識面,增強了實際動手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科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它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信息溝通能力和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并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學習思維能力,因此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3.結合檢疫機構,建立現場檢疫教學基地
傳統的食品檢驗檢疫實踐教學活動大都在校內實驗室完成,一方面,這對拓展學生的視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部分學生參與實驗的主動性不夠,大大降低了學習成果;另一方面,食品檢驗檢疫學包括食品的檢驗和檢疫兩個部分,而實驗室完成的僅僅是檢驗的一部分工作,還有現場檢驗和檢疫工作大都限于條件的限制無法開展。但是近年來隨著進出口貿易日益頻繁,有害生物入侵也呈現加重趨勢,已經出現數例突發疫情。因此,學習現場檢疫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通過與檢驗檢疫機構的合作,建立現場檢疫教學基地,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現場檢疫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檢疫的理解,更使他們對檢驗檢疫工作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讓學生對食品檢驗檢疫學這門課程有更全面的認識。
4.改善考核機制,建立實踐教學考核標準
以前食品檢驗檢疫學實驗課成績大多以實驗報告作為評定依據,這使學生過分注重實驗報告的完成而忽略實驗的操作技能的鍛煉,達不到實驗教學的目的。針對這一情況,結合課程實踐改革的特點,我們對其考核標準進行了改革,力求從全方位來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考核體制。
我們采用綜合評定的方法來對食品檢驗檢疫學實驗課程進行考核,將課程的考核分為5部分:實驗理論成績(20%):實驗部分理論考試的卷面成績;實驗設計(20%):包括自主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等;平時的實驗態度(20%):包括實驗過程是否積極參與,與團隊的協作完成情況;基本的實驗操作(20%):包括實驗素養、操作過程和儀器的正確使用情況;出勤和實驗報告完成情況(20%)。
總之,通過對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多角度的考核,合理地評定學生的課程成績,確保客觀、公平地反映學生的真正水平,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實踐證明,實踐教學考核標準的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刻苦鉆研、實事求是的精神,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
三、食品檢驗檢疫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成效
食品檢驗檢疫的實踐教學改革是我們七年多的實踐教學經驗的總結。基于研究型教學的理念,我們重新編寫了食品檢驗檢疫學實踐教學大綱,給出了幾個綜合性實驗的步驟和檢驗報告的范本,用于指導學生的課程實驗教學。通過實踐教學改革的執行,讓學生有了明確的收獲,感受到了成就感,激發了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其次,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實踐工作作風,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在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中,能夠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效率。
根據課程結束后的學生評教活動,學生們普遍認為這門實踐課的內容安排緊扣實際,系統地培養了他們的資料查詢、實驗設計、實驗準備、實驗過程、實驗報告等的能力,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過與老師不斷的交流和實踐,真正地了解到了什么是科學研究,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任課教師也完成了實驗教學與自身科研項目的結合,以科研優勢促進人才的培養。
四、結語
以上是我們在食品檢檢驗檢疫學實踐教學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和經驗總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改革與實踐,深刻感受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評定者。為了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高度抽象性和枯燥性,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同時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注重創新研究能力的培養,這要求實踐教學手段及方法也應不斷更新。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和實驗室資源條件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宋曉慶,李大鵬,陳義倫.農業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J].高等農業教育,2008,12(12):53-55.
[2]黃妍妍,潘俊鵬,陳小飛.植物檢疫學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2):96-97.
[3]楊振泉,方維明.《食品衛生檢驗檢疫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99-100.
[4]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
食品成分復雜,生產水平參差不齊,安全管理方式千差萬別,對于食品安全和風險的管理要求高,但實施難度大。面對突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或風險事件,往往受制于檢驗方法的缺失或不完善,導致事件定性困難。而國家標準、行......
近日,河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專用儀器設備購置項目中標結果公布,總中標金額995.3萬元。采購內容包括自動電位滴定儀、氣相色譜三重四級桿質譜聯用儀、原子吸收光譜儀、超高效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等。一、項目......
市場監管總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藥監局以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方式,組織完成了2020年度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現將有關情況通告如下:一基本情況本次聯合監督抽查將......
廣義的食品檢驗是指研究和評定食品質量及其變化的一門學科,它依據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各種技術,按照制訂的技術標準,對原料、輔助材料、成品的質量進行檢驗。食品檢驗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食品營養......
第一章緒論食品理化檢驗概念:是衛生檢驗專業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是以分析化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食品化學為基礎,采用現代分離、分析技術,研究食品營養成分與食品安全有關成分的理化檢驗原理和方法的一門科學......
隨著“問題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大面積爆發,社會及政府廣泛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也對此表現出強烈的關注與擔憂。食品檢驗作為確保食品安全的基本環節,應遵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等嚴格執行,......
摘要:亞硝酸鹽作為常用的添加劑在食品中被廣泛應用,但是在近年來食品安全備受關注,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了食品中標準的亞硝酸鹽含量,本文就測定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幾種方法:光譜間接測定法、色譜檢測法、電......
摘要:食品的安全直接關系的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證食品的質量得到保障,要加強對食品的監督工作,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而現在我國的食品質量采用的是市場的準入制度,這是一項行政政策,是一項強制......
食品檢驗檢疫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結合近年來的教學經驗和食品檢驗檢疫學的課程特點,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總結經驗。通過教學實踐改革,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高食品檢驗檢疫學......
通過加強食品檢驗職業道德教育,實現國家職業標準教學目標,圍繞國家檢測標準授課,實施食品分析與檢驗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使學生掌握扎實的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食品檢驗應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