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13 14:34 原文鏈接: 《NatureMedicine》發布:量化你的免疫年齡!

    圖片.png

      斯坦福、以色列理工學院和CytoReason的科學家合作,首次描述了一種可靠地量化一個人“免疫年齡”的方法,并在《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最新數據。這種改變游戲規則的能力為免疫系統狀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并可能導致藥物和疫苗開發,以及醫療實踐根本性的變化。

      免疫系統是人體管理健康的一道衛士,它很復雜,有數百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具體的量化免疫狀態的指標。這一突破性的進展,盡管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它描述了一個名為“IMM-AGE”的指標,通過該指標,我們可以準確地了解每個人的免疫狀態,為準確地預測和管理疾病和死亡風險提供更多信息。

      斯坦福大學免疫、移植和感染研究所所長Mark M. Davis教授說:“這篇論文是在制定有效免疫健康措施,幫助識別疾病相關風險方面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自從上一個免疫學基準(全血細胞計數)被引入臨床,已經過去60年了,這種更復雜的方法反映了該領域知識的巨大爆炸。”

      九年來,研究人員通過跟蹤一組健康志愿者(135人)的獨特數據,并根據一系列“組學”計數(包括細胞亞群表型、細胞對細胞因子刺激的功能反應和全血基因表達)對每年的血樣進行分析。隨著時間的推移,捕捉免疫系統種群和個體水平的變化。當使用一系列新穎的、免疫校準機器學習方法進行分析時,科學家能夠識別細胞亞群變化模式。然后,用來自Framingham心臟研究的2000多名患者對生成的數據和指標進行驗證。

      “從2007年開始,這項研究實際上是CytoReason的起點,收集獨特的以免疫為中心的數據集,并開發特定技術來詢問和轉化這些高度復雜的多維數據,使之成為更豐富的大局知識和有臨床價值的見解,”CytoReason聯合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以色列理工大學系統免疫學和精準醫療實驗室主任Shen-Orr教授說。

      “免疫年齡擁有自己的生物鐘,隨著個體衰老,免疫功能隨之下降。我們的目的是確定預防措施并開發新的治療方案,以盡量減少慢性疾病和過早死亡。”


    相關文章

    投稿3個月被接收!這項研究改寫教科書經典理論

    “超乎想象!”《自然》(Nature)審稿人在論文評審意見中說。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書山告訴《中國科學報》:“他們(指審稿人)大概都覺得太顛覆了,給我們的評審意見都是這樣的調調:你......

    NatureCommunications:尿液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標準操作流程(SOP)與全流程質控(QC)體系助力多平臺尿液蛋白質組學研究

    2025年1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劉超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孫偉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

    薛其坤院士,Nature最新研究成果

    據新華社深圳2月18日報道,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于2月18日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自然》)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常......

    Nature:2025年值得關注的9大事件

    2025年,科學領域將迎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突破與挑戰,從新一代抗肥胖藥物的問世,到改變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再到關乎全球氣候政策的關鍵會議,這些發展不僅影響著科學研究的前沿,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

    Nature首發!πHuB計劃即將引領生命科學新變革

    近日,國際頂級科學雜志《自然》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家領銜發起、十八位兩院院士和十八國科學家團隊聯合署名的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

    Nature|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培育冠狀病毒的新方法

    冠狀病毒已經在本世紀引發了三次重大疾病爆發,包括COVID-19大流行,科學家們懷疑潛伏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家族成員威脅著人類。但是,這些病原體中的許多都很難在實驗室中生長,這使得在它們襲擊之前研究它們并......

    你知道中國人在Nature上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什么嗎?

    能夠在CNS(Cell、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對于科研人員可以說是夢寐以求的,其實,早在140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考證律......

    我國學者發表國際首個通用CART治療成果

    中國學者關于CAR-T細胞療法的研究登上Nature(自然)官網頭條。10月5日Nature官網首頁,頭條文章關注中國學者發表的國際首個通用CAR-T治療自身免疫病成果。網站截圖10月5日,澎湃新聞記......

    北科大這支團隊《Nature》子刊一月雙發!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呂昭平教授團隊一月內在《NatureCommunications》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呂昭平教授團隊研究成果介紹01高熵非晶合金中的連續多形性轉變非晶態多形性轉......

    35歲轉行做科研,他把兩度被拒稿的成果送上Nature

    從27歲成為臺積電的基層工程師,到32歲成為最年輕的項目主管經理,再到35歲出國做博士后,直至37歲出站后成為香港大學最年長的助理教授,沒有“人才帽子”的馮憲平如今已是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學院的副院長。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