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制作恐龍模型的余國梁。 受訪者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 王兆昱 記者 孫滔
穿過忙碌的施工人群,進入中國農業大學西校區操場,右手邊一排矮房間中的最后一間是余國梁的庫房,也是他的恐龍世界。
這是獨屬于他的一方“小天地”,里面擺滿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模型作品,還有膠水、原材料、3D打印機。他曾經展出的作品無處安放,只好拆解分裝在數十個紙箱中。要找某個恐龍作品,高大的余國梁需要彎腰弓背探尋好一會兒。
作為中國農業大學的體育老師,余國梁曾是國家橄欖球隊隊員、北京市橄欖球男隊教練。同時,他還是古生物復原模型原型師。
從業余到小有名氣的模型“原型師”,這條路他走了10多年。
左手橄欖球體育,右手古生物造型,在“走出舒適圈”10多年的人生中,藝術這條支線對于余國梁的事業主線——體育大有啟發。他想要幫助學生,啟發這些年輕的靈魂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因女兒的要求與恐龍結緣
時鐘撥回到1981年,余國梁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工薪家庭。幼時的他在體育和美術兩方面都展現出了很好的天賦。但由于學習藝術的花費相對高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余國梁成為了一名體育生。
從小學到高中,余國梁的體育訓練始終未停,到高三時,他的優勢項目——背越式跳高和擲鐵餅均能達到一級水平。作為體育特長生,他的目標是清華大學。
然而,在一次測試時,余國梁腿部后肌群拉傷,無緣清華。幸運的是,他被中國農業大學接收,主業改為橄欖球,并在進入農大的第二年入選了國家橄欖球隊。
本科畢業后,余國梁留在了農大,繼續他的橄欖球運動員生涯,直到2009年退役轉為農大的橄欖球教練。
在體育這條人生主線外,余國梁并未放棄童年時對美術的愛好。
早在初中時,余國梁就曾多次向漫畫雜志投稿。大學時,他還創作了一套“橄欖球教練和運動員”的漫畫故事系列。在體育場上揮灑完汗水后,他總喜歡在宿舍里靠畫畫度過空閑時間。
2010年,余國梁的女兒出生。4歲時,他發現女兒喜歡恐龍,便到網上買了各種恐龍模型,但有一個模型無法買到。愛女心切的余國梁買來半成品,自己上色,后來索性買了原材料,從零開始純手工制作恐龍模型。
“沒想到,女兒隨口的小要求,竟讓我從此與恐龍結緣。”余國梁笑著說。
當女兒有了更多新玩具,對恐龍漸漸失去了興趣,余國梁反而“上頭了”。他沉浸在恐龍的世界,并將自己制作的恐龍模型拍照發到網絡平臺,還收獲了一大撥粉絲,交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網上,我收到網友的鼓勵,也包括一些專業人士的理論指導,還有人說我的作品有收藏價值。”余國梁告訴《中國科學報》。
來自天南海北同好的支持給了余國梁莫大的信心和堅持的動力,他“上道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出圈”不僅因為興趣
古生物模型有兩個重要特性,一是科學性,二是藝術性。
首先是科學性。制作者不能憑空想象,而是要依照化石依據,保證各處比例和骨骼結構的科學、正確;藝術性則是在確保科學性的前提下,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對于無法找到化石依據的細節(如表皮顏色)進行合理的藝術創作豐滿。
余國梁手下的復原模型體態渾厚、栩栩如生。他喜歡做動物的“動態”,著重展現動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處肌肉,讓觀看者感受到力量與速度。這跟他的主業天然和諧。
在10年探索中,余國梁已然將愛好發展為人生的“第二支線”。他還自學了與數字設計相關的軟件,以及3D打印,緊跟最新的技術潮流,并在農大開設了“生物仿真模型的設計與制作”課程。
把愛好做成專業、做到“出圈”的原因,僅僅是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能堅持下來最關鍵的原因,是它對我的本職工作有幫助。”余國梁說,“要想做好藝術,先要把心沉靜下來。心一旦靜下來,就能反思許多東西,解開我當體育教練和教師的一些困惑。”
某次橄欖球比賽失利,作為教練的余國梁悶悶不樂了好一陣子。那段日子,余國梁利用空閑時間做模型。在與自己不斷對話的過程中,他悟到了體育比賽與做模型的相似之處。
一是收集資料的重要性。做模型的第一步是大范圍收集資料,并仔細分辨、作取舍;而體育也是如此,需要掌握對手的資料,以及自己隊員的情況。余國梁說,那次比賽失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收集資料上沒做好。
二是結構比細節重要。做模型要確立身體結構的比例關系,整體比例如果不對,細節上再追求完美也是無用功。體育亦然,每個模塊都很重要,除了訓練,還有后勤出入口、醫療保障、薪資待遇、技術安排等。教練團隊的分工也很重要,體能教練、技術教練、戰術教練、隊醫,應該平衡好關系。
余國梁說,開辟“第二領域”的愛好能讓自己從當下工作中暫時“跳出來”。
“在一個學科鉆久了,容易出現瓶頸,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但當你轉向其他愛好,暫時抽離出來,反過來再看本職工作時就能找到好的解決辦法。”余國梁說。
體育帶給學生自信和智慧
如今,年過不惑的余國梁仍是講師,他對科研和職稱的態度是“順其自然”,對自己的定位則永遠是一名老師。“跟學生在一起時,你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都能影響到他們。為人師表就是老師價值的一個體現。”
他開設的“橄欖球基礎”課特別受學生歡迎,常常在預選期就爆滿,一課難求。但他也曾對教學感到迷茫。
傳統的體育課是有些枯燥的。比如傳球,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完技術后,學生兩人一組,一遍遍反復練習傳球。余國梁一直在追問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給學生上每節課的目標是什么?
受益于做模型過程中的思考,余國梁不斷改進和豐富課堂內容,將各種小游戲融入橄欖球規則,讓學生更喜歡上課,同時將橄欖球規則掌握得更好。
有些學生自認沒有運動天賦,不夠自信,余國梁告訴他們:“橄欖球是團隊項目,每個位置都需要不同類型的人。你也許不是跑得最快、力量最大、耐力最好的,只需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
在他看來,體育比拼的不只是體力,更是智慧。橄欖球講究“四兩撥千斤”,即便是“小瘦猴”,面對“大塊頭”時也有制勝方法——利用慣性原理,在奔跑時適時改變方向,讓對方剎不住。余國梁希望學生能把體育帶給他們的自信和智慧,運用到未來幾十年的人生中。
除了上課,余國梁還將心力傾注于校園橄欖球俱樂部,他想為農大的孩子們創造“體育社交”的氛圍,讓大學生在看電影、吃串和劇本殺之外,擁有不一樣的社交方式。在他任職的十幾年間,橄欖球俱樂部從不到10人,發展到現在的200多人。
利用自己的美術特長,余國梁還為每支橄欖球小隊設計了能傳達團隊文化的吉祥物和LOGO。有了文化載體,隊員們就有了歸屬感。他還親手設計比賽的海報、獎杯等,為校園橄欖球比賽增添一抹風采。
談起自己的學生,余國梁如數家珍。“有一名女生,本科時上過我的生物仿真模型課程,現在兼職畫博物畫,其作品已經被很多出版物收錄。還有一名化學專業的男生,接觸橄欖球俱樂部后,特別喜歡打球,即便腿部受傷,康復后還要回來打球。他第一次考研因發燒沒考上,第二次成功了,超過分數線50多分。”余國梁笑得很開心。
《中國科學報》 (2024-04-16 第4版 高教聚焦)
近日,國家藥典委發布“關于生物活性測定方法設計、建立及驗證指導原則標準草案的公示”的通知。生物活性測定方法設計、建立及驗證指導原則草案分為6個板塊,分別為:1.分析目標概況;2.生物活性測定方法的設計......
2024年6月14日,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在天津盛大開幕(專家學者齊聚,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盛大開幕!)。有來自各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協會、企業界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以......
2024年6月14日,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在天津盛大開幕。本次論壇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全國衛生健康職業教育教學指......
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全國衛生健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學類專業委員會,天津市藥理學會,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市安定......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葉邦策團隊揭示了新型核苷酸類第二信使對于放線菌生理功能的調節模式,對于全面理解放線菌生理代謝與功能,提升放線菌在生命健康領域的應用提供了......
在全球衛生健康領域,人類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特別是在過去十年中,傳染病對人類的威脅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導致慢性病問題日益增加,環境惡化也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而生物武器的潛在風險也給全球衛生安全帶來了新......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巍團隊研究發現擬南芥生物鐘核心振蕩器調控脫落酸以及抗冷信號新途徑。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細胞與環境》(PlantCellandEnvironment)。生物個體進化......
今日開盤,合成生物概念走強。截至12點27分,蔚藍生物四連板,川寧生物漲停,凱賽生物漲6.35%,華恒生物漲5.64%,華熙生物、梅花生物等跟漲。消息面上,近日江南大學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借助微生......
4月2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退行性中心研究員阮長順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受到心臟搏動泵血的啟發,提出了一種力學輔助的“生物3D打印+”新策略。首先,他們結合......
“同學們,你們知道生物的身體是由什么組成的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新正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高中第一堂生物課。“咱們的眼睛、鼻子、嘴唇、睫毛、頭發都是蛋白質,咱們的身體跟其他生物一樣,都是由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