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北半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近年來,由于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洋災害以及海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對漁業、交通和海上石油勘探等活動影響重大。
“面對南海海上生產活動和交通運輸不斷發展的需求,南海海洋氣象設施仍顯不足,大片海區氣象觀測幾乎是空白,亟待進一步加強氣象設施建設。”針對南海氣象觀測能力的建設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認為,提升南海氣象觀測能力刻不容緩。
我國南海屬于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氣溫高、溫差小;年降雨量充沛,時空分布不均,是臺風、暴雨、強風、大霧等災害性天氣高發區。據統計,登陸南海沿岸的臺風占全國登陸臺風的80%以上,其中36%的臺風源于南海區域。
丁一匯說,從全球來看,南海是北半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通過加強南海氣象觀測預報服務能力建設,獲取基礎觀測資料,是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基礎性工作,有助于人們科學認識大氣海洋狀態和準確把握海洋天氣氣候演變規律。
世界氣象組織(WMO)對該區域的天氣氣候也非常關注,在這里建立了全球氣象資料交換站。中國還承擔了世界氣象組織規定的為全球海上遇險安全系統XI-印度洋責任區(包括南海區域)提供海洋氣象情報的國際義務。
“實際上,從科研層面講,從上世紀開始,科學家已充分認識到氣象觀測設施建設與其他活動關聯的重要性,在該區域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觀測和科學研究。”丁一匯說。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逐步在南海區域建立了地面氣象觀測、高空氣象探測、天氣雷達探測等多種觀測業務,其中西沙永興島、南沙永暑礁氣象站承擔了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氣象數據交換任務。
近年來,根據防災減災和氣象保障服務需要,我國在西沙和南沙部分島嶼建成了數十套自動氣象站、雷電監測站,更新改造了原建站點氣象設施。丁一匯透露,近期我國還籌備在南海區域進行飛機下投探空和海洋氣象浮標等觀測試驗,用以支持世界氣象組織在臺風領域的科學研究。
“在南海開展氣象觀測設施和通信設施建設,是加強與完善我國海洋氣象監測、預警、預報、預測和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是做好海洋公共氣象服務的第一步,更是提升該區域防災減災能力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第一步。”丁一匯表示。
丁一匯認為,南海海基氣象觀測應以填補重點區域監測空白為主,岸基氣象觀測應以優化、補充現有的觀測能力為主,中遠海空基觀測能力也應相應提升,強化海洋氣象綜合應用能力。
“加強觀測能力建設,無疑能更好地獲取南海區域觀測資料,掌握更加完整的氣象信息,大大提高這一區域及其影響區域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準確度。”丁一匯說。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深部地球物理團隊系統分析了大量在南海獲取的深反射/折射聯合采集數據和歷史數據,在南海地殼結構、深海盆莫霍面特征及分布、同擴張過程相關構造、裂后巖漿活動、綜合地球物理數據的處理解......
國家文物局今天(13日)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新成果。國家文物局介紹,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
昨天(10日),北方繼續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河北中部、山東西北部、新疆吐魯番等局地氣溫達40—43.3℃,山東、河北、天津、江蘇有27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最高氣溫突破6月上旬極值。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十......
6月3日,復旦大學和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智院)聯合舉辦“走進智能氣象”主題活動暨智能氣象創新生態聯盟成立儀式,并發布了面向產業應用的伏羲系列氣象大模型2.0(以下簡稱“伏羲”2.0)。包括復......
近日,國際地學期刊QuaternaryScienceReviews《第四紀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等單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基于南海西北部陸架沉積記錄,重建了過去......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5月16日透露,由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廣西環江喀斯特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牽頭,聯合普定、平果、金佛山等國家喀斯特站共同編撰的《國家野外......
5月14日,第二屆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19個青年個人和集體獲得表彰。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南海珊瑚礁生態安全與生物適應研究集體被授予“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
日前,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通信與定位技術創新團隊被授予第二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2023年,哈工程“星海1000”極地探測無人潛器深潛于北極冰蓋之下,我國科研人員首次清晰地觀測北極海冰冰底形態......
每周五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工程技術團隊負責人沈學順都會召集團隊成員開會,討論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從古至今,人們從未停止過對天氣預測的探索。而數值預報的出現,終于讓......
多項科考項目首次在北冰洋展開一起關注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考。目前,“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在本次北冰洋科考期間,考察隊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尋找合適的海冰區域作為“冰站”進行作業。建立起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