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長萬鋼接受采訪
在幾十年前,一位村支書和來他們這插隊的年輕人說,人這一輩子有兩樣東西,是越用越多,一個是力氣,一個是腦筋。后來這個年輕人成長為了教師,工程師,大學校長,科技部的部長,在過去的五年當中,他在什么方面動了腦筋,用了力氣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科技部部長萬鋼。
科技部部長萬鋼,58歲。2007年12月任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記者:做了部長之后,您的腦筋和力氣是越用越多了嗎?
萬鋼:應該說我很珍惜這三年多的經歷,它使我學習到很多東西,更加增加了我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力氣也沒減少,同時還稍微減了減肥。
記者:那腦筋是越用越活嗎?
萬鋼:腦筋有的時候確實也有累的時候,但是高興。
解說:三年前,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七次會議上,萬鋼被任命為科技部長。當時,這位35年來首位由民主黨派人士擔任正職的部長,曾是媒體追逐的焦點人物,在任三年,他是如何看待過去五年的科技工作的?
記者:過去的這個五年當中從科技層面上來講,您覺得最讓您驕傲的是什么?
萬鋼:如果說總體說起來,我就發現科技和經濟更緊密了,科技對于改善民生的作用更大了。
記者:您的答案讓我有一點意外。您并沒有說具體的某一件事、某一個項目,而是說的機制和體制上的這種變化。
萬鋼:對。
記者:你覺得這是真正最大的財富嗎?
萬鋼:我覺得改革永遠是發展的動力,只有改了、變了才會有發展。科技部黨組是特別重視科技計劃的改革。今天的成果已經成為了過去,而作為部長應該研究它是促成這些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解說:過去五年,我國的科技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基礎研究上、量子通信和干細胞研究等多個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在前沿技術上我們向更高、更深探索。中國航天員太空漫步、蛟龍入海、嫦娥飛天,這些畫面成為國人驕傲的記憶,而在萬鋼看來,過去五年,能力的提升是最為珍貴的。
記者:在這些年,發生了不少的大事,有一些需要我們去應對的危機,比如說頻發的自然災害,金融危機,也有像今年的旱情,也有大的喜事:世博會、嫦娥二號的發射,哪一個瞬間是您最記憶猶新的?
萬鋼:有一件事對我是最記憶猶新的。甲流感是不期而遇,來勢兇猛,但是我們在三天之內完成了布防,在一個星期之內完成了試劑盒,在半個多月之內布置了我們的藥材的生產,還有,在一個月之內我們研發了疫苗。這個過程使我感慨萬千,這些速度的背后映襯著我們的能力,而這個能力的建設,它是引進不來的。它必須通過我們的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去建設起來,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記者:所以我理解您說的這個感慨萬千,就是對于未來不管是應對機遇,還是挑戰更加地充滿信心?
萬鋼:對,我們有信心再走上這一步,最近天河一號進行了測試。今天早上看到奧巴馬總統說了,中國已經有最快的計算機,但是這個結果還沒出來,我還不知道到底怎么樣,我們還在靜候佳音。但是從這個角度上說明了,中國在信息技術,尤其是面向未來的云計算,超大規模的地球應對氣候變化,地球模型的建設,對于我們建立智能電網,對于生命科學的探索,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芯片,我們現在說我們國家進口芯片的錢比買石油的錢還要多。那么,芯片的設計和芯片的制造工藝就是一個階段。我們65納米的可視機,現在已經進入了主流廠家,五年以前,我們在這個領域是空白,五年以后,我們今天有了這個關鍵設備。在市場經濟下面的新興舉國體制,它拉動的不是一兩個產品,它拉動的是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解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施重大專項的科技舉國體制把我國的制度優勢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加速提升了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2006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作為綱要中內容的16項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科技專項已于2008年啟動,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集成電路、寬帶移動通信、數控機床、油氣開發等重大專項實施成效顯著。在取得這些重大突破的同時,科技惠及民生的能力也在加強。
記者:其實從你一上任之初就特別強調說讓老百姓能感覺到科技在我們身邊,在我們普通的生活當中。
萬鋼:對。
記者:您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
萬鋼:因為我想我們所做的事情,30年的改革開放,最終的目的,最大的體現是在人民的生活改善上。
記者:那您覺得截至到目前為止,您上任時候給自己,包括給科技的工作者提出這個要求,就是讓科技走進普通人生活,目前為止實現得如何呢?
萬鋼:既感到很滿足,又感到不滿足。我從我的感受來體會每一個人的感受。你今天出去拿個手機,它已經不像十幾年前的大哥大、大磚頭了。這個手機它不光有通話,它有短信,它有上網,它能炒股票,這一個手機它的容量,它的能力已經是過去一個大計算機所完成的。但是我也感到不滿足,我們的(世博會)“滬上生態家”告訴大家未來的能源,屋頂上有風機,有熱水,又有發電,對吧?用的是地熱空調,這一些代表著未來的憧憬,也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未來的技術還沒有真正地走入每家每戶,希望它進步速度能夠更加快一些。
解說:2008年,金融危機突如其來,世界各個國家都啟動了科技攻關,而新能源,風能,生物質能、生物醫藥,電動汽車等被一致認為是發展的方向。在過去五年里,我國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而萬鋼本人也是這一領域的專家。
記者:您是汽車專家,所以好像不跟您談汽車,似乎說不過去。在一年前,我的同事就跟您談過關于新能源汽車。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有什么變化嗎?
萬鋼:我們的汽車產業的發展,得到了一個健康穩定的發展,而且這個速度是很快的。電動汽車正在進入產業化的過程當中。去年推動十城千輛,在十個城市的公共交通領域,開展電動汽車的示范運行。今年擴展到25個城市,2015年的時候實現百萬輛。電動汽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已經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目標了。
解說:科技部作為國家科技行政主管機構,深刻感受著世界科技形勢的變化。如何在一個最為活躍的創新時代中占得先機,過去五年,科技部在機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而這也是過去幾年科技成績取得的重要原因。
萬鋼:我們國家科技資源分布比較分散,需要我們去集成、共享。科技部和各個省市建立了省部會商機制,就是和省長書記們在一塊來確定我們未來兩年的發展局勢,把中央資金的資源和地方資金的投入集中到一個戰略目標上去,來匯聚資源,來拉動產業的參與這個來推動它的發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對于每個省市說的,具有自己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特點的特色,和全國的各具特色的性質。
解說:而這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我國高鐵技術的攻關,該計劃集合了25個研究型大學11個研究院所5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中心,有68位院士500多名教授200多研究人員和上萬名企業科技人員為之共同奮斗。兩年的時間,我國就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所以鐵道部的同志跟我說,我不用去購置超級計算機了,因為中科院就有,我不用去建造風動了,因為當時同濟大學就建了一個,集成共享,然后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記者:鐵道部的這個感慨說明了什么呢
萬鋼:它說明我們國家的科技管理體制的改革還可以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要更多地來從這個方面著手。
記者:所以說,機制的捋順就是帶來效率創造價值。
萬鋼:對。
記者:當有弊端,有不順的時候,必然要去進行一些變革,不過我看到有媒體形容您,說您不是一個激進的改革者,更多的是在做凝聚共識的工作,您同意這樣的評價?
萬鋼:我的理念是于變革與不變之中
記者:怎么去體會你說的在不變當中求變革?
萬鋼:變革就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和部門圍繞重點工作來確定研究方向,來集成這個資源,讓人們共同,這和過去研究的形式不一樣的。
解說:在這個變革過程中,國家加強科技宏觀管理與統籌協調,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綜合集成和高效利用。在萬鋼心里,只有順應形勢積極變革才能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
記者:經過這些大事印證了我們的實力,所以更加有信心,在這些大事發生之前您曾經有過什么方面的擔心嗎?
萬鋼:有擔心,如果說和發達國家相比的話,我們的企業的創新能力還是比較低。我們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能力也不充足,我們在一些農民急需的環保工程,環保產業,發展、發育不充足,這些都是我們急需、所需要的。
記者:那么在接下來的五年當中,我們能看到這些擔心都變成信心嗎?
萬鋼:我們正在逐步地走上這一步,接下來的五年在實施重大專項的時候要注意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的作用,從科技項目的立項平常工作當中,我們可能更多的要考慮項目基地人才的建設,特別是給予科學家一個穩定的支持。
記者:什么是給予科學家一個穩定的支持?
萬鋼:我們今天有所成就是我們十幾年前所確定的一些前沿研究所做的。現在的科學技術要把它轉化成為生產力要把握它的規律。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十年磨一劍的道理
記者:所以您是在提醒我們怎么看待科學家在科技領域當中的失敗,要對他們有足夠的耐心還有信心?
萬鋼:對,我們必須創造一個寬容失敗、捐棄浮躁的一個積極向上的科研環境。我再想強調再強調一些,失敗是可以的,造假是不允許的,是零容忍的。但是我也想說一點,不能因為這片樹林的里面有幾個蛀蟲,就說這個樹林是腐敗了,我覺得這不對。因為這么講對我們30多年改革開放,使我們國家從一個比較落后的國家變成一個制造大國,并且向創造大國進軍的科技人員不公平。十二五期間,我們不光到現在,我們是立項指南都是網上公布,今后驗收、結題的課題也要在網上公布。一個接受大家的監督,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告訴大家科研出了這些成果大家可以用了,推動它的發展。
記者:對于接下來的五年您最期待的是什么?
萬鋼:接下來五年當中,是我們面向2020年中長期科技發展所規劃的目標,是一個沖刺的這一年。這一次十二屆五中全會特別提出了,未來的發展仍然是一個機遇期但是挑戰也是嚴峻的。我們一定要認清這個規律,機遇是稍縱即逝的,挑戰是不期而遇的。我們的責任就是抓住我們身邊任何的機遇,來推動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創新發展。
工信部等部門發布《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其中提出,針對銅、鋁、鎳、鋰、鉑族金屬等緊缺戰略性礦產,加大國內勘查開發力度,制定鋰等重點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總體方案。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有色金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588.shtm就在6月,日本學者藤井善隆讓出了占據多年的“王位”,德國學者JoachimBoldt......
降低新能源汽車購置使用成本。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日前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10條措施,要求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制度和市場......
8個大功率充電樁并排而立,15分鐘最快可充電60千瓦時……7月19日一早,位于杭州亞運村,由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建成投運的充電站內,一輛搭載無線充電系統的新能源車開始充電,標志著杭州亞運村正式啟用新能源車......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這幾天,我國一大批新能源重大工程相繼投產,為緩解當前迎峰度夏期間用電壓力提供了更多的綠色電能。這個光伏電站在迎峰度夏期間并網發電,將提升華北地區電力保供能力。與此同時,在我國五......
這幾天,我國一大批新能源重大工程相繼投產,為緩解當前迎峰度夏期間用電壓力提供了更多的綠色電能。這個光伏電站在迎峰度夏期間并網發電,將提升華北地區電力保供能力。與此同時,在我國五大海上風電基地之一的渤海......
這幾天,我國一大批新能源重大工程相繼投產,為緩解當前迎峰度夏期間用電壓力提供了更多的綠色電能。這個光伏電站在迎峰度夏期間并網發電,將提升華北地區電力保供能力。與此同時,在我國五大海上風電基地之一的渤海......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調整新能源車型積分計算方法,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修改對積分市場供......
在嘹亮的汽笛聲中,中國新能源輕軌列車6日在中國中車唐山公司正式發布,也標志著中車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項目首列車成功下線。據悉,這是我國新能源輕軌車輛首次出口。這款綠色、智能、人文的“中國智造”新能源輕軌車......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風電裝機3.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4.4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突破8億千瓦,達到8.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的30.9%。8.2億千瓦,約為36個三峽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