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2-14 10:11 原文鏈接: 三代核電技術路線爭議再起專家呼吁讓市場選擇技術

      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正急切盼望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核電專家張祿慶近日撰文稱,中國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尚不適宜批量建設,建議優先核準建設國內已自主開發的三種三代核電機型。這三種國產三代核電機組分別為:中核集團研發的ACP1000、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發的CAP1400、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聯合研發的“華龍一號”。

      他在文中建議,國家能源局盡快核準早就上報備案并已列入核電新規劃的自主化三代機型示范項目,發給路條使企業能開展后續工作。

      接近國家能源局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正值核電相關問題的決策過程之中,此時出現技術路線爭論可能導致決策延后。但張祿慶表示,并非希望引發爭論,而是希望讓市場來選擇技術。

      AP1000仍是主線

      “我并不是反對AP1000。”張祿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我是說先把現在AP1000遇到的問題弄清楚,不要急著建新的機組,以后再建也不遲”。

      2006年,中國決定引進美國西屋公司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并于2009年陸續開工建設了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兩個示范項目,共計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張祿慶指出,AP1000開工以來,由于存在較多設計修改及主設備拖期的原因,工期預計拖延兩年以上,而且調試階段還可能需進行一些調整,這種情況下新建AP1000機組為時過早。

      上述接近國家能源局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AP1000在建設當中遇到的問題相關領導一直都了解,但當前重要的是找到解決的辦法。

      “AP1000是未來中國核電發展的主線,這個是國家已經確定了的。”他說,“任何國家出口技術都會有所保留,遇到問題也是難以避免的。但引進AP1000為中美兩國在核能合作領域打開了新的局面,而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盡量多地掌握技術”。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提供資料顯示,AP1000依托項目工程設計、設備制造中的開口項已基本關閉,不存在顛覆性的技術和工程風險。而且通過引進AP1000,提升了中國在核電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管理、運行服務等多方面的能力。

      上述人士更為擔心的是,在當前的核電發展階段出現技術路線的爭論,可能不利于核電新項目的審批。

      盡管中國在關于核電發展的官方文件中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但在核準新的核電項目上仍未有實質性行動。無論是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還是自主開發的三代核電技術,都在觀望著何時才能獲得決策者的垂青。而爭論越多,也將讓主管部門越難下決心做出決策。“這樣的爭論其實對哪一方都是不利的。”他說。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核電專家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爭論的意義是避免主管部門做出錯誤的決策,否則更不利于核電行業的健康發展。

      讓市場做選擇

      “這并不是技術路線的爭論,AP1000現在沒有投產的機組,所以沒有做判斷的依據。”張祿慶說。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也贊同未來新建核電機組都采用三代核電技術,但以目前的情況下,應該盡快啟動國內自主的三代核電機組。

      三種國產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CAP1400、華龍一號之中,ACP1000已經實現出口,在巴基斯坦開工建設;CAP1400今年1月通過了初步設計審查;華龍一號的總體方案已上報國家能源局等待審批。

      “ACP1000去年已經在國外開工了,在國內核準新項目不應該再有障礙,但卻還是批不下來。”張祿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實際上,ACP1000遇到的問題并不在其自身。一直以來,中國核電行業就有著“統一技術路線”的呼聲。2011年,中國開始推動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將各自掌握的ACP1000和ACPR1000技術進行整合。知情人士介紹,雙方談判歷時8個多月,最后形成了“華龍一號”的總體方案。該方案把雙方技術的優點都涵蓋其中,但兩大集團也各自保留了一些技術選項,以讓彼此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自己的技術特點。

      但這份總體方案在國家能源局組織的評估中也遇到了問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認為,“華龍一號”方案還需繼續整合成完全一致的技術。張祿慶介紹,這種不一致主要是在安全系統上,中核集團選擇的是“兩套能動+一套非能動”的方案,中廣核集團選擇的是“三套能動+一套非能動”的方案。

      “兩個方案就是經濟性上有些差別,對總體性能和安全性都沒有影響。”張祿慶說。“企業也是市場主體,應該多尊重企業的選擇。”

      正是由于在參與上述國產三代核電技術的研發論證過程中,看到主管部門決策上的困難,張祿慶才撰文建議加快國產三代核電機組審批。

      “三個都是自主技術,應該讓CAP1400建一個示范堆,ACP1000和華龍一號各建一個原型堆,通過比較運行業績,讓市場來做選擇。”張祿慶說。

    相關文章

    多國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應用監管

    隨著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AI)應用快速發展,全球監管機構也在加快探索如何妥善進行監管,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保護公眾利益。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25日表示,政府將毫不猶豫地打擊......

    這五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醫療領域

    20年前,遠程醫療、機器人醫生或3D打印器官還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過去10年中,現代技術的創新極大地推動了醫療衛生領域的進步。機器人助手、虛擬醫生和手機應用程序正在被整合到醫療領域,以改善服務質......

    青島科技大學: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結新果

    日前,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正式發布,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項目榮膺該獎項。據悉,“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工業領域最......

    公開征求意見中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相關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關于《中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定管理辦法》《中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定機構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建立首臺......

    重磅!BCEIA2023雙碳戰略下的可持續科學與技術高峰論壇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我國提出了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低碳綠色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電池......

    香港首個工業元宇宙科技館開幕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以下簡稱生產力局)全新的“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3月30日正式開幕,該館展出最新的工業元宇宙應用技術方案,包括榮獲多個國際科研獎項認可的技術,助力業界實踐智能制造,成......

    密碼工程技術人員:讓數據“可用不可見”

    早上九點,黃熹之走進辦公室,一邊查看新出的密碼文獻,一邊和同事討論尚未完成的產品。隨著我國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以及數據交易需求不斷上升,黃熹之所從事的“密碼工程技術人員”作為新職業也發展壯大。相關機構預......

    重磅!國務院機構改革提請審議: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該議案提到,加強科學技術部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

    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名單公布共27項!

    2月7日,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發布《關于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27個項目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的決定》,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10個項目2022年度......

    銀保監11號文:支持保險機構開展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試點

    據銀保監會官網2月20日消息,銀保監會于近日發布了《銀行業保險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第(一)條提出: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