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正式發布,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項目榮膺該獎項。
據悉,“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青島科技大學在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新模式。
此次獲得大獎的國橡中心由青島科技大學、軟控股份、賽輪集團于2009年聯合共建成立,是我國橡膠輪胎行業唯一的、最高的科技研發和創新管理平臺。
長期以來,共建單位開啟了校企合作新模式,堅持以“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多維度融合基礎,不斷整合行業內外優勢資源,充分發揮中心的平臺集聚效應,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共同推動橡膠與輪胎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開發及工程化、產業化應用推廣。
學校在國橡中心的孕育、發展、壯大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如青島科技大學教授李志波團隊聯合怡維怡橡膠研究院、益凱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申報了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山東省科技廳2020年度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張偉和軟控股份聯合申報了項目等。這是關于產學研體制機制創新探索的落地,也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具體實踐。
目前,國橡中心已經形成涵蓋科研技術、材料化工、信息裝備、橡膠輪胎、循環利用、營銷物流、戰略新興、平臺金融等全產業鏈的板塊布局,擁有了4000余人的專業研發隊伍,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80余項,擁有ZL3500余項,主持制訂國際標準4項,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逾200項,承建重點實驗室18個,還研發出世界首創化學煉膠的橡膠新材料——“液體黃金”。
“此次獲得中國工業大獎,是青島科技大學實現產教融合、開展有組織科研的成功探索和實踐結晶,是對國橡中心綜合實力的認可,捍衛了學校‘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美譽。作為國橡中心的共建單位,青島科技大學擁有學科優勢,并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發揮科研平臺的引領作用,奠定產學研技術創新鏈的前端研究基礎,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發展、引領行業進步。”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陳克正對《中國科學報》說。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該校堅持“放水養魚”,鼓勵校辦企業改制、教師創辦公司,點燃了廣大師生的創業熱情,為青科大日后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礎。
最先取得突破的,就是袁仲雪——青科大教授,軟控股份創始人、賽輪集團名譽董事長。
2000年,在原校辦企業基礎上,袁仲雪和一幫老師自籌資金成立青島高校軟控股份有限公司,核心項目是由青科大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密煉機上輔機項目孵化而來。2006年,該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為青島第一家民營上市企業,也是山東省第一家由省屬高校校辦企業成長起來的上市公司。如今,它已發展成為全球輪胎裝備制造業中產品鏈最完整的公司。2011年,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放水養魚”,使青科大以全產業鏈塑造的形式打破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不同軌道上的固態運行,通過講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的科學鏈故事,填補了源頭創新與市場需求之間似近實遠的距離,繪就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產業鏈”的青科大“譜系”。
袁仲雪對《中國科學報》表示:“學校開明的創新創業政策環境,為校辦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校辦企業的發展壯大又反哺了學校的學科建設,這種良性循環將助推我國橡膠輪胎行業實現復興和跨越式發展。”
青島科技大學師生創新實踐“不找校長找市場”“校長帶著打市場”,從原來的“自由生長、單兵作戰”向“定向培育、兵團作戰”轉變,打造多層次的有組織科研體系,根據時代變化以“接地氣”的方式尋求發展,加大收益激勵、實施股權激勵、強化績效激勵等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力度,走出了一條具有“青科大特色”的政產學研融合、協同創新實踐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
據統計,目前,學校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核心技術支撐上市的公司達9家,還通過技術入股孵化了一大批學科性公司,為山東省創造了超過1000億元產值。
除了在科研聯合攻關等方面的緊密合作外,青島科技大學與軟控股份、賽輪集團之間在人才培養、就業招聘、辦學支持等方面長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2022年10月,青島科技大學啟動首期卓越工程師項目,賽輪集團積極參與共建,校企雙方聯合招生、聯合培養,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袁仲雪還為同學們講了“開學第一課”。
作為青島科技大學校友和戰略合作單位,軟控股份和賽輪集團一直是學校就業工作品牌活動“就業嘉年華”和教育部“宏志助航計劃”促就業活動的主要參與企業,也是青島科技大學“名企行”職業體悟活動中最受畢業生歡迎的雇主企業之一。
2025年1月9日,江西省委科技辦組織召開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務虛會。江西省委科技辦主任,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主持會議并講話,在家廳領導出席會議。會上,江西省委科技委部分成員單位、各設區......
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科技局重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規劃布局全市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研究出臺《十堰市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十堰......
浙江省臺州市充分發揮“臺科匯”品牌功能,以搭建區域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平臺為中心,以當地市場和產業為依托,聯動各地科創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技術交易服務、技術經理人培育等功能于一體,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
一是打造“四網”一體服務體系,天網、地網、政策網、金網系統聯動,2024年,集成國內外300多萬科研人才、650多萬科研服務機構數據資源,設立總規模20億元和3億元的在岸、離岸投資基金,實現全省覆蓋、......
一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湖北省委科技委工作規則、省委科技辦工作細則印發實施,全面統籌能力進一步增強,“大科技”工作格局加快構建。二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在全國率......
2024年,黃岡市以“強科技”行動為工作統領,以融入武漢都市圈為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為目標導向,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湖北科技強省建設貢獻了黃岡力量。主要科技指標大幅躍升,科創供應鏈平......
1月19日,江西省科技重大專項“2030先鋒工程”啟動會在南昌召開。江西省政府副省長夏文勇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
2月9日至10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春第一會”,專題部署推進搶占科技制高點重大科技任務。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會議并講話,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主持會議,院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出席會議。......
2月4日,全球出版商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來兩年內,在準備論文、撰寫資助申請和同行評議等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被廣泛接受。該調查詢問了研究人員目前如何使......
未來的幾年將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重要時期。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的各項既定任務,高起點謀劃“十五五”規劃發展目標,對高校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建設至關重要。在這方面,西南交通大學將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