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2-11 00:00 原文鏈接: 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新希望

      美國轉化基因組研究院(TGen)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在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中發現了之前未曾報道過的突變。這篇文章發表在近期的《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呈陰性的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在西方人群中,三陰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尤以非洲裔人群多見。來自亞洲的報告顯示,三陰性乳腺癌發病率為7%-19%,與白種人相差不多。這種疾病本身具有較高的侵襲性,術后復發轉移風險高,且缺乏內分泌治療,抗HER2靶向治療的機會。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TGen的高級研究員、綜合癌癥基因組學部主任John Carpten。近年來,Carpte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新一代測序技術,對多個腫瘤開展了深入的基因組學圖譜分析,包括前列腺癌、鼻咽癌、三陰性乳腺癌和結腸癌等。在這項研究中,Life Technologies公司也給予了支持。

      研究小組利用Life Tech的SOLiD 4平臺對來自不同族裔的轉移性TNBC患者的14個腫瘤樣本進行了分析,在十幾個基因中發現了明顯的突變及其他改變。這些腫瘤中突變最頻繁的基因是 TP53腫瘤抑制基因,14個腫瘤中的7個有突變。而在兩名非洲裔美國人身上,也檢測到另一個腫瘤抑制基因CTNNA1的異常。ERBB4基因也有改變,此基因參與了懷孕和哺乳期間的乳腺腺體成熟,但之前從未與轉移性TNBC相關聯。

      研究還包含了“異常值分析”,評估了每個腫瘤的表達模式,并與研究中的其他腫瘤進行比較。在研究的隊列人群中過表達的癌基因有:ALK, AR, ARAF, BRAF, FGFR2, GLI1, GLI2, HRAS, HSP90AA1, KRAS, MET, NOTCH2, NOTCH3和SHH。表達明顯降低的癌基因有:BRCA1, BRCA2, CDKN2A, CTNNA1, DKK1, FBXW7, NF1, PTEN和SFN。

      每個腫瘤在基因組上都是獨特的,但在14個腫瘤中,有9個都包含了特定細胞通路的改變:RAS/RAF/MEK/ERK和PI3K/AKT/MTOR,有的是一條改變,有的是兩條都改變。

      作者認為,轉移性TNBC的全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讓人們深入了解了這種癌癥的體細胞事件。這些基因組數據有望指導患者參與研究性的治療試驗,并為未來試驗提供假設。

      Life Technologies公司的首席醫療官Paul Billings博士表示:“研究強調了基因組測序在改善癌癥治療上的潛在臨床價值。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更多患者和醫生能夠用到測序。基因組測序最終將成為腫瘤科醫生的標準工具,讓他們能夠為每位患者度身定制療法。”

    相關文章

    課題組在乳腺癌干細胞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種子”和“土壤”學說是腫瘤干細胞的基礎理論。盡管人們分別對于腫瘤干細胞(種子)和微環境(土壤)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靶向腫瘤干細胞還極少應用于臨床。這極大程度歸因于腫瘤細胞巨大的可塑性,即腫瘤干細胞......

    《JExtracellVesicles》利用紅細胞胞外囊泡,有望治療乳腺癌

    2022年4月22日獲悉,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證實了紅細胞釋放的納米大小的囊泡是一種遞送免疫治療性RNA分子以抑制乳腺癌生長和轉移的可行平臺。......

    乳腺癌防治重在早發現、早干預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其主題為“癌癥防治,早早行動”。在眾多癌癥中,乳腺癌是全球及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吳炅教授指出:“我國人口基數......

    全國乳腺癌大會召開發布新版診療指南

    為期兩天的2022全國乳腺癌大會暨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CSCOBC)年會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乳腺癌領域專家、學者在“云端”相聚。今天,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融合國際進展與中國貢獻的《2022CSC......

    我國科學家證實細菌是乳腺癌轉移的“重要幫兇”

    科技日報記者4月8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蔡尚團隊在《細胞》期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首次證實乳腺癌組織中存在多種獨特的“胞內菌”,并揭示它們在腫瘤轉移定植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這項研究鑒定......

    Science封面6連發:人類最完整的基因組測序完成!

    全世界科學家近40年的努力,今天終于圓滿了!Science連發6篇封面文章,宣布人類完整基因組測序計劃正式完成。據路透社、Science等報道,這項成果填補了前人幾十年努力后仍然存在的空白,為全球79......

    Science封面6連發:人類最完整的基因組測序完成!

    全世界科學家近40年的努力,今天終于圓滿了!Science連發6篇封面文章,宣布人類完整基因組測序計劃正式完成。據路透社、Science等報道,這項成果填補了前人幾十年努力后仍然存在的空白,為全球79......

    友“菌”來援助戰最“毒”乳腺癌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且發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三陰性乳腺癌惡性程度較高,患者生存預后較差,易出現早期復發和轉移,且既往缺乏有效的針對性治療策略,素有最“毒”乳腺癌之稱。近日,復旦大學腫......

    乳腺癌治療也需微生物幫忙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且發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三陰性乳腺癌惡性程度較高,患者生存預后較差,易出現早期復發和轉移,且既往缺乏有效的針對性治療策略,素有最“毒”乳腺癌之稱。近日,復旦大學腫......

    兩會簡訊|診療新模式讓晚期乳腺癌不再難治

    2022兩會期間,多位專家通過就如何構建晚期乳腺癌診療新模式展開探討,協力推動晚期乳腺癌的慢病化管理。晚期乳腺癌已成為可管理的“慢病”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