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英國愛丁堡大學簽訂協議成立中英國際低碳學院。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愛丁堡大學常務副校長Charlie Jeffery,英國駐中國大使館蘇格蘭事務處首席秘書Martin McDermott出席,并共同為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揭牌。
據悉,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科優勢和臨港科技創業中心建設國際低碳示范區的總體需求,落戶臨港的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將聚焦實現低碳領域產學研一體化協調發展,關注碳金融、碳管理和循環經濟等領域,致力于培養低碳產業領域的交叉性、復合型、國際化創新人才,組織前瞻性、系統性的低碳產業高端培訓,開展前沿性、創新性、應用性的科學研究,推動低碳技術研發與成果孵化,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打造低碳領域國家級科創示范基地,為推進臨港地區乃至上海市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支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低碳科創中心貢獻力量。
姜斯憲表示,上海交大一直致力于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做出貢獻。近年來,上海交大與浦東新區開展了全面戰略合作,在醫療衛生、未來媒體網絡、數字電視、現代都市農業,以及近年來眾人矚目的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多個引領未來的領域深度共建,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臨港是“十三五”時期上海加快區域建設的重中之重,今天,中英國際低碳學院落戶臨港,依托臨港產業園區獨特的區位條件、豐富的生態資源、鮮明的產業特色以及靈活的政策機制,依托交大和愛丁堡等大學的學科優勢,低碳學院必將探索出一條低碳智慧發展之路,樹立起“全球低碳示范地標”的綠色旗幟。期待在不遠的將來,低碳學院能夠為浦東臨港發展低碳產業,建設全國性的碳交易平臺作出重要的貢獻。
臨港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杰指出:臨港地區是科創中心主體承載區和八大低碳發展實踐區之一。中英國際低碳學院落戶臨港,是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舉措,對于臨港地區未來產業發展、城市建設、人才集聚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上海交通大學和愛丁堡大學都是具有輝煌歷史和世界聲譽的國際知名大學,依托雙方在碳金融、能源研究、可持續發展技術等領域的學科優勢,必將把中英國際低碳學院打造成為集人才培養、高端培訓、科技研發、成果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化合作平臺,為推進上海乃至全球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英國際低碳學院一定會成為上海乃至全球低碳領域的新旗幟、新地標。
查理·杰弗里(Charlie Jeffery)教授說:“作為全球性大學,愛丁堡大學有責任分辨出我們星球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并研制出應對這些挑戰的對策。我們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在碳捕獲、碳存儲及可再生能源領域開展的開拓性研究正是表明我們的決心和學術專長的一個例證。通過與中國伙伴合作建立這一低碳研究學院,傳遞了我們的理念,輸送了我們的知識,實現我們‘思考全球化,行動本土化’的理念。”
據介紹,中英國際低碳學院的成立將匯聚最優資源,全方位培養低碳產業領域優秀人才。除與愛丁堡大學的交流,低碳學院正積極尋求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大學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合作項目,逐步開展更多相關專業領域的雙學位碩士項目、聯合培養博士學位項目,并為學生提供短期交流交換和常規學期交流交換等互訪機會,為學生搭建海外深造和文化體驗的廣泛平臺。
為達到聚焦核心技術的研究目標,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將圍繞低碳技術成立三個研究中心:碳資源化利用研究中心、互聯網+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節能減排技術研究中心,兩個研究所:碳金融與管理研究所、廢棄物資源化研究所。
碳資源化利用研究中心包括三大研究方向:碳捕集技術、碳資源化利用和二氧化碳埋藏;互聯網+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分為:能源互連網與可再生能源、多能源互補的分布式供能系統、智能用電網絡、儲能工程等方向;節能減排技術研究中心則以動力裝備環保技術、智慧能源管理、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技術為重點研究方向開展研究。
碳金融與管理研究所則致力于特大城市碳收支檢測平臺建設,重點為碳減排的空間決策支持平臺以及低碳優化路徑等。廢棄物資源化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為基于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風機葉片的綠色資源化回收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將為具有專業資質的定點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現代化處理系統,以及控制與監測生產過程的污染物。
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將以這三個研究中心、兩個研究所為基地,圍繞低碳技術及其相關產品積極開展研究,匯聚中英及世界各地一流學者進行協同創新攻關,打造極具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低碳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