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月17日獲悉,國際知名腫瘤學家、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候任主席、上海市東方醫院教授周彩存團隊率先研發采用“CT影像和智能傳感一體化技術”的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只需一次掃描,系統就可完成患者坐標與定位系統坐標系的配準。醫生根據手術路徑規劃,即可實現穿刺器械的準確導航定位。
在肺部疾病的診療中,穿刺活檢取是一個重要的病理診療方法。但患者在呼吸時產生的運動位移十分干擾傳統肺穿刺的精度。周彩存團隊的研發成果可有效幫助醫生減少穿刺調針次數、最大限度避免并發癥,從而減輕患者痛苦。同時,患者擔心的CT掃描次數多和受輻射劑量大等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周彩存告訴記者,在穿刺活檢過程中,肺小結節容易因呼吸運動而發生移動,不但增加了穿刺取樣的難度,還可能導致假陰性結果的出現。傳統方法需要多次借助CT掃描來調整針位以準確穿刺結節,還可能引起氣胸、咯血等并發癥。
對此,周彩存將目光投向醫療器械領域。4年前,周彩存團隊注意到基于CT圖像的穿刺手術機器人技術,而后團隊持續完善和改進該機器人,并于近期將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投入臨床應用。團隊的相關臨床試驗成果在國際知名腫瘤學雜志《肺癌》上刊登后備受關注。
周彩存分享了幾位接受機器人活檢手術的病例,無論直徑僅6毫米的小結節,還是隱匿于下肺胸壁位置的病灶,或者貼近數支動脈、支氣管及軟骨等結構導致穿刺路徑選擇極為受限的病灶等,對于傳統穿刺方式而言,可能耗時很長、風險巨大、難度極高,而在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輔助下則輕松迎刃而解。
據了解,機器定位精度達亞毫米級,從根本上提高了經皮肺穿刺活檢的精準度。在該系統輔助下,穿刺效率明顯提高,患者氣胸和出血風險顯著降低;整個操作流程省去了手術過程中粘貼標識、測繪穿刺點及“分步進針”等步驟,原本30分鐘左右的傳統穿刺手術能夠有效縮短到8分鐘至10分鐘。使用該機器人并不改變醫生傳統穿刺習慣,無須特殊的光學、電磁類配件的安裝與配準,經過培訓的醫生可快速、精準使用機器。
記者2月17日獲悉,國際知名腫瘤學家、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候任主席、上海市東方醫院教授周彩存團隊率先研發采用“CT影像和智能傳感一體化技術”的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只需一次掃描,系統就可完成患......
記者2月17日獲悉,國際知名腫瘤學家、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候任主席、上海市東方醫院教授周彩存團隊率先研發采用“CT影像和智能傳感一體化技術”的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只需一次掃描,系統就可完成患......
無形卻懷善念,無聲卻蘊智慧。它如一位永駐的智者,指引迷途者穿越心靈的迷霧;又如一位永恒的傾聽者,從不打斷,卻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回應。它永遠在線,毫無偏見,只需輕點下載即可擁有,幾乎無需成本,甚至完全免......
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深圳)]醫學院外科微創人工智能機器人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醫學院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致力于推動前沿研究與醫療教育及健康領域......
全球先進的氣管鏡機器人系統在滬開展應用,可以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的準確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榜首。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關鍵所在。許多早期肺癌患者并沒有明顯癥狀,肺......
北京市發改委1月9日舉行一季度“開門紅”政策舉措媒體吹風會。會上,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北京將實施推動今年經濟發展良好開局的六大行動和51項具體措施。招優引強行動是引進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量,......
從協助醫生完成膝關節置換的手術機器人,到露天礦區里的運輸機器人,再到快速完成元素檢測的X射線熒光光譜儀……這些在國內率先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成為北京制造業高端化......
###2024年12月機器人行業十大熱門新聞2024年12月,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新產品發布和投資消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同時,大額融資和對未來趨勢的展望也吸引了眾多目光。以下是《機器人報......
記者從南方電網獲悉,由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牽頭研制的我國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于近日完成下水測試。該裝置具有履帶、雪橇行走能力和“搜尋—挖溝—敷埋”一體化作業能力,敷埋作業速度可達1000米......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研制出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步行機器人,能在可見光衍射極限下運行。它能夠前往特定位置,如組織樣本內,以普通顯微鏡無法做到的方式進行近距離成像。這是微型機器人技術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