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過程圖
在自然界中,復雜天然產物的精巧組裝往往令人嘆為觀止。如何在化學實驗室里模擬生物合成的過程,高效地制備具有類似生物功能的化合物一直是科學家們長久以來的夢想。天然有機化合物的仿生合成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熱點領域之一。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的洪然等科研人員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借鑒了生物合成中酶催化的碳陽離子啟動的環化反應策略,設計了高效制備四氫喹啉類衍生物的方法 (Org. Lett. 2009,11, 4036-4039),并巧妙地利用苯鎓離子中間體,發展了新穎的縮環重排反應 (Org. Lett. 2010, 12, 1696-1699)。基于碳陽離子參與的環化反應的可能生物合成機制,發展了簡潔高效的百部酰胺 (stemoamide) 仿生合成路線,為該家族中其他復雜生物堿的全合成提供了新的合成思路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2787-2790)。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羅漢果苷是一類來自藥用植物羅漢果(Siraitiagrosvenorii)的三萜皂苷類次生代謝產物,具有高甜度低熱量等特點,在食品添加劑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其中羅漢果苷V(M5)和賽門苷I(S......
記者5月22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功能因子利用與生物合成創新團隊研究人員從水稻根際土壤中分離得到一株新的紅酵母,在染色體水平上首次獲得了紅酵母高質量基因組信息,并首次發現紅酵母發酵代謝......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了一些新興產業,除了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等之外,生物制造、低空經濟是政府工作報告里首次提到的行業。“生物制造”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中美都很重視這個賽道的巨大潛力,比如美國此前出臺......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鄭高偉課題組構建了非天然乳酸的生物合成新途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催化》。C1(一碳化合物)原料的生物轉化與利用對構建可持續的碳循環經濟來說......
2023年10月,陳士林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 發表“Characterizationofthehorsechestnutgenomereveals......
過氧骨架存在于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過氧骨架主要含有O-O鍵的結構單元,可賦予分子特殊的化學性質和生物活性。有研究發現含過氧骨架的化合物(青蒿素、蒿甲醚和鷹爪素C等)具有出色的抗腫瘤、抗菌和抗癌等活性......
在化學合成和藥物開發領域,半縮醛是一類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其結構中同一個碳原子上連有一個羥基、一個烷氧基和一個氫原子。傳統化學合成中,半縮醛化合物的合成主要局限于醇和醛/酮之間的加成反應,或通過金屬......
傳統微生物生產菌體蛋白存在低值原料的轉化效率和速率低、蛋白質合成能力不足等問題。巴斯德畢赤酵母由于具有天然的甲醇同化能力被認為是生產甲醇單細胞蛋白(SCP)的理想宿主,但是其復雜的甲醇代謝途徑和細胞內......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珊瑚共附生稀有放線菌來源天然產物發現與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有機化學通訊》。珊瑚在自然界中以共生功能體的形式存在,微生物是其重要組......
隨著人類對南極洲、月球和火星等極端環境探索的深入,不斷出現的極端環境條件,包括強紫外線(UV)環境、原子氧(AO)和高低溫交替環境等,已經成為今后探索的主要障礙。在這些極端環境下,材料的物理化學特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