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繪制水稻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栽培稻(cultivated rice)的起源,相關論文“A map of rice genome variation reveals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rice”發表在10月3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水稻基因組研究項目專家組組長和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韓斌。
栽培稻是在全球廣泛種植,作為人類營養源最重要的谷物之一,被認為是數千年前由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馴化而成。普通栽培稻(O. sativa)和普通野生稻之間在廣泛的形態學和生理性狀上顯示出差異。盡管水稻是一種重要的谷類和植物生物學模型系統,對于栽培稻的進化起源和馴化過程長期以來受到爭論。關于水稻馴化的謎題包括栽培稻的地理起源、作為直接野生祖先的普通野生稻種類,以及栽培稻的兩個亞種秈稻(indica)和粳稻(japonica)是來自一個或是多個馴化。
多年來科學家們展開了廣泛的遺傳和考古研究調查水稻的種系發生關系,研究了水稻馴化的人口統計歷史。分子系統進化分析表明秈稻和粳稻獨立起源。然而水稻中確定特征的馴化基因被發現固定在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兩個亞種中,表明支持單一的馴化起源。近期,一項來自630個基因片段的單核苷酸多態 (SNPs)人口統計分析表明了水稻的單一馴化起源。另一方面,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全基因組數據群體遺傳學分析往往表明秈稻和粳稻的基因組似乎普遍是獨立起源的,但許多具有馴化等位基因的基因組片段卻或許只起源一次。盡管取得了這些研究進展,仍需要更廣泛的抽樣以及種群范圍全基因組測序進一步闡明水稻馴化的進化歷史。對馴化位點附近單體型結構的深入研究將對評估基因滲入的方向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獲得了來自446個地理上不同的普通野生稻和1,083個栽培秈稻和粳稻品種的基因組序列,構建出了一個全面的水稻基因組變異圖譜。在搜索選擇標記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確定了55個在馴化過程中發生的選擇性清除(selective sweep)。對于馴化清除和全基因組模式的深入分析揭示粳稻是大約在華南的珠江中部地區首先從普通野生稻的一個特殊物種馴化而成,秈稻是隨后由粳稻與當地野生稻雜交形成,作為最初的栽培種傳播到東南亞和南亞。這些馴化相關的性狀通過高分辨率遺傳圖譜獲得了分析。
新研究為水稻育種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資源,并為作物馴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因組學方法。
體細胞突變是腫瘤發生的標志,可用于癌癥的無創診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繪制細胞游離DNA單分子全基因組突變圖譜,用于癌癥無創檢測。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Genetics》雜志上,......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唐光大與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團隊合作完成了山刺番荔枝的全基因組測序。相關成果發表于OrnamentalPlantResearch。山刺番荔枝花和果實圖。研究......
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穗部性狀是決定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對提高小麥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籽粒和其他穗部結構(穗糠)之間遺傳關系是決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麥籽粒和......
9月1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撰寫的題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草莓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營養價值,現代八倍體栽培草莓起源于兩個八倍體野生種弗州草莓和智利草莓的種間雜交。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朱安丹專題組深入解析了八倍體草莓的起源和遺傳分化特征。相關研究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歷時13年系統鑒定了引起秈稻和粳稻雜種花粉不育的遺傳調控位點,并對其中的一個主效位點進行了基因克隆和分子機制的深入解析,解開了水稻生殖隔離之謎,同時揭示了目標......
近日,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授杜宗軍團隊解析了不同海洋大藻的核心微生物類群,發現了其強大的多糖降解潛力和次級代謝產物合成潛力,并對藻際微生物區系和周圍環境微生物區系進行了比較,研究成果發表在《微生物組》。......
IgA腎病(IgAN)是一種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由IgA免疫球蛋白在腎小球異常沉積而得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揭示IgAN的致病信號通路和潛在藥物靶點。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聯合發布了題為ScienceBreakthroughstoAdvanceFoodandAgriculturalResearchby2030的研究報告,描述了美國科學家眼中......
導語:華大智造發布全球通量最高測序儀,單次通量為常規超高通量測序儀的4.5至7倍。每年可完成高達5萬例人全基因組測序,單例成本100美元以內。20年將人全基因組測序測序成本從30多億美元降至1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