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CPSA 2012大會主席Jenny Zheng
【導語】第三屆中國上海化學與藥物結構分析會議(CPSA Shanghai 2012)于4月27日圓滿落下帷幕,今年的大會吸引了來自北美、歐洲和亞洲近30個知名制藥企業和CRO公司的300多名著名學者、研究人員。2012年的CPSA會議有什么新的亮點?分析測試百科網的小編有幸采訪了本屆CPSA 2012大會主席Jenny Zheng女士,通過她的介紹,將使大家更好地了解CPSA會議的國內外情況,和今后CPSA會議的發展……
CPSA 2012大會主席——Jenny Zheng
CPSA:在北美享譽十余年的品牌
上海CPSA:不僅僅延續品牌 更為年輕科學家提供教育和交流的機會
CPSA是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tructure Analysis的縮寫,1998年Mike S. Lee聯合制藥產業界分析化學家在美國新澤西州創辦,創立之初主要集中在生物分析和化學分析領域,至今已十四年。CPSA匯集制藥業意見領袖們的觀點,目標是促進科學交流進步,并構建熱點話題、產業需求及趨勢的基準。CPSA創造了這樣一個平臺:對于科學,CPSA讓技術與解決方案交融;在文化上,CPSA讓西方與東方相遇,促進觀點碰撞和交流;CPSA還創造氛圍來構建參與者之間的友誼。同時,CPSA關注教育和專業化的培訓,促進年輕人的發展。
2010年,CPSA在中國上海開辦第一屆會議,今年是第三屆。上海CPSA與美國CPSA的宗旨一樣,包括:(1)用和美國CPSA同樣的關注點、內容和精神來鏈接西方和東方;(2)用正在涌現的新趨勢和工業基準,將技術和解決方案鏈接起來;(3)促進教育和專業化的培訓。上海CPSA更關注于亞洲地區的制藥業,參加會議的主要是中國和亞洲國家。Jenny女士表示,相較成熟的美國CPSA會議,亞洲的制藥業正在迅速成長,年輕的科學家們渴望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所以上海CPSA特別注重為年輕科學家們提供教育和交流的平臺,縮短中國和國際間的教育差距和實驗差距。“這是上海CPSA一個很大的特色。”
比如,本屆CPSA會議在會前(即25日)和會后(28日)都設立了Workshop,有些在會場舉辦,有些在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舉辦,眾多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學者們為年輕的科學工作者們開設了關于DMPK、生物分析、制藥科學、生物分析及代謝物研究、藥物轉運體、臨床藥物相互作用為主題的多場報告會,幫助其更快地獲得西方制藥研發的經驗和方法。
為了激勵青年科學家們踴躍參會,凡是提交海報的青年科學家,會議注冊費都得到了減免。CPSA 上海2012會議收到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美國、日本、韓國等60余篇年輕科學家的論文摘要及海報參加評選,共選出13名獲獎科學家,來自上海藥物研究所的高純穎獲得青年科學家獎第一名。
從美國到中國的CPSA會議,都有大批來自制藥產業界的人士參加,他們和同行、以及來自學校院所的學術界的專家們一起分享經驗,并產生思想的碰撞。在分享和相互學習方面,CPSA會議一貫保持良好的傳統和風氣,“上海CPSA特色之一就是鼓勵分享各種想法,促進分享。不管是公司還是研究所,不管是資深研究者還是新人,我們都鼓勵分享。這也是我們引以自豪和大力推廣的方面。”Jenny非常自豪地說。“CPSA創造了這樣一個平臺,來鼓勵大家分享經驗、想法、探討新的熱點和問題,大家共同成長、同提高整個社會和整個產業的水平,所以大家都比較樂意,因為對彼此是互利的。”
CPSA 上海2012新亮點
今年CPSA 上海會議的主題是“從基準到決策-從基礎到應用”,旨在為東西方藥物研發領域的科學家們建立一個交流的平臺。通過該平臺,學術界和制藥工業企業界的科學家們匯聚一堂,分享藥物領域的新發明、新應用以及實踐經驗,探討對藥物研發新技術、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實現藥物研發前沿科學與制藥工業之間的對接。據Jenny女士介紹,2012年參會人數增加很多,從去年的20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300多人。內容組織相較去年,演講者有更好的經驗,選題也都非常好。同去年上海CPSA關注中國不同,今年上海CPSA關注亞洲這個更大的制藥業活躍的區域,與去年比,增加了很多從韓國、日本、澳門和臺灣來的朋友。小編在今天CPSA上也看到了比去年更多的,來自于中國高校、科學院所的老師和學生。
Jenny女士談到CPSA 2012的幾大亮點。
第一大亮點是,第三屆CPSA在報告組織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增加。比如在深度上,邀請了國際上非常著名的學者來做主題報告,如26日做報告的舊金山加州大學的Leslie Benet教授,其報告題目是:“Predicting Drug Disposition and Drug Dosing Parameters for New Molecular Entities”(新分子實體的藥物處置和藥劑參數預測)。以及27日做報告的華盛頓大學的Thomas Baillie,其報告題目是:“Targeted Covalent inhibitors versus Chemically-reactive drug metabolites: Considerations for rational drug design and Toxi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目標共價抑制劑和化學反應藥物代謝物:藥物合理設計和毒性風險評估的思考)。
報告涉及的題目范圍也擴大了,不僅僅涉及生物分析,還涉及制藥業其它的領域。本屆會議共有11個分會場或Workshop,幾乎涵蓋了所有與藥物研發相關的領域內容,包括:藥物轉運體(Transporters)、生物分析、制藥科學、藥物相互作用(DDI)、生物轉化、分析方法學及技術、生物標志物、生物制劑、藥物代謝、轉化科學、技術及策略等。其中,藥物相互作用(DDI),藥物轉運、大分子生物制劑、生物標志物的驗證及定量等都是新的研究熱點。在新技術及策略中,還包括了干血斑用于LC-MS分析、納升流速的芯片LC-MS分析等新方法。本屆CPSA會議,對于熱點還設立了獨立(而不是平行)的研討分會:比如對當前藥物相互作用法規的理解(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of DDI)、中國正在出現的藥物發現DmPKT平臺(emerging Drug Discovery DmPKT Platform in China)。
第二大亮點是,今年設立了創新獎,獎給參與CPSA會議的贊助商。“這些贊助商,不僅給我們帶來經濟上的支持,也帶來了一些創新的技術,包括儀器、方法等等,所以我們很感謝他們。創新獎是從科學的創新性角度來評選的,27日下午,申報評獎的贊助商們,會有10分鐘的演講,屆時會評出創新獎。”據27日公布的結果,本屆創新獎的得主分別為: 安捷倫科技的Na Pi Parra女士,New Objective公司的Gary A.Valaskovic先生,McKinley Scientific公司的Martin Steel先生。
第三大亮點是,CPSA上海2012會議設立了兩場高管圓桌會議,聘請了極富經驗的各大公司高管們,針對主題發表觀點,并回答現場的提問。兩場主題分別為:(1)“Emerging Drug R&D Models in China”(中國正在涌現的藥物研發模式);(2)Representatives from MNC,CRO, “home-grown” biotech company。比如第一場會議中,Eli Lilly的副總裁Tony Zhang、Pfizer的副總裁Richard Connell、Pharmaro的CEOBoliang Lou、Metabomics的總裁Mingxin Qian、Millennium的副總裁Frank Lee等各位高管,分別代表了跨國大制藥公司、中等規模的生物醫藥公司、中國的初創制藥公司、中國的CRO幾種不同的公司,他們針對中國這樣一個新興的藥物研發地區,討論了在中國開展藥物研發的優勢、機遇以及挑戰,和大家一起來試圖尋找不同的藥物研發模式。
采訪時,Jenny女士也分享了采訪前一天該圓桌會議的情況和自己的一點看法。她說:“對于各大公司,中國仍然是很有吸引力的市場,所以很多公司在這里建立了研發部門。建研發有很多模式,如外包(CRO)的形式和自己的實驗室,這兩種模式各有優點和局限性。早期在中國的外包服務比較便宜,而現在這兩種模式的差距越來越小了,CRO的步伐也越來越慢了,那么CRO們通過什么來吸引客戶呢?我覺得不要和別人比‘能做什么特色’,而要比拼服務質量,比如用交付期更快等來吸引客戶。很多CRO們也在考慮他們的模式,是單獨做某一類的化學合成,還是做整合服務;整合服務即不僅僅做一個項目,而是涉及幾乎從化學到生物分析的整個鏈條,這對尋找CRO服務的制藥大公司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中國環境和西方不是完全一樣,很多公司還剛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中國有更多的新機會,他們希望利用中國的長處,改進不足的地方。跨國大公司如果在中國自己投資建立研發機構,也需要改變自己的模式,更關注亞洲和亞洲、亞洲和全球的關系;所以各公司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的策略和運行模式也不太一樣。我相信未來5年或者稍長一點的時間后,各種模式會更清晰,但是目前還都還在摸索階段,這也正是該話題吸引人的地方。”
中國:十二五規劃及中藥研發
針對記者:“中國醫藥十二五規劃、制藥跨國大公司、CRO公司、科研院所和中國藥廠,在未來幾年將產生什么關系?”的問題,Jenny女士表示:“我個人認為各方面應該加強合作。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藥物的研發。過去十幾年,中國醫藥的研發處于雛形階段,雖然做了很多仿制藥,但是面對真正新的機理和挑戰比較少,十二五中預期將會遇到這些挑戰。如果國外大公司、CRO們與國內合作,從知識和經驗上把中國的新藥研發帶起來,必將大力促進中國國內藥界的發展。”
關于對中藥發展的看法,Jenny女士談到:“中藥在國內是一個熱點話題,由于各大公司的策略不一樣,興趣不一樣,所以對中藥的認同感也不同。國外的大公司有一定的研究,但并不是所有的都研究。我個人認為中西藥在機理上有很大區別,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理論來研究中藥不可行,中藥在研究方式、藥監部門的相應法規等方面,都應與西藥有區別。我覺得可借鑒西方研究的一些方法和思想,但不能完全照搬,應找出適合中藥體系的方法。”
——國產儀器開發與創新系列主題沙龍醫用檢測與診斷儀器專場9月12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協創業服務中心、北京科技創新促進中心指導,金隅智造工場、首都創新大聯盟主辦,中科智匯工場、徐州淮海生命科學產業技術研究......
“科技創新是人類共同應對風險挑戰、促進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力量。”9月10日,習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創新論壇致賀信,在會場內外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當前科技創新之于人類和平和發......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勝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歷史偉業——學習習近平《論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
7月26日,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開幕,眾多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成果集中展出。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萬家、“小巨人”企業1.2萬家。下一步,工......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37.3%;限額以上單位低能耗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速超過20%。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綠色消費持續擴大,......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將造福大量患者。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在磁場下的共振現象,隔著皮膚對病灶進行“攝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醫學領域。但長......
7月的燕趙大地,綠意蓬勃,活力奔涌。工地上、車間里、碼頭上……一個個懷揣夢想的人,一幕幕火熱的生產圖景,共同構成了河北省這個夏天最美的音符和樂章。7月17日—22日,科技日報記者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國務院新聞辦7月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知識產權工作有關情況。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表示,上半年,主要知識產權指標運行平穩,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知識產權在支撐國家創......
在芯片、自動駕駛、新能源、農業等領域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平臺企業創新引領賦能實體經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調研了解平臺企業發展情況,梳理了一批典型投資案例。從調研情況看,平臺企業持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