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官網發布一份重要通報。通報稱,經黨政聯席會議討論決定,自2022年開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不再招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
早在去年7月,復旦大學軟件學院就曾發布通知,明確軟件學院從2021年起不再招收學術學位碩士生。
除此之外,四川大學、福州大學也分別停止了心理學學碩和情報學學術型碩士的招生工作,相關專業僅保留專業學位招生。
學碩“退場”
專碩的人數全面超過學碩至今,已經4年了。
2018年,全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43.98萬,在讀139.73萬人。招生人數比學碩多了11.71萬,在讀生數比學碩高出整整45.28萬人。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向非全日制、專碩的傾斜,越來越多的高校,尤其是頂尖高校,開始對本校招生計劃進行了調整。并將擴招名額大部分落實在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上。
2020年,天津大學、暨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的專碩與學碩招生人數已經基本持平,而在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的招生計劃中,專碩的占比也已超過或接近40%。
作為中國研究生教育過渡時期的“遺留產物”,關于學碩較長的學制與不夠鮮明的就業導向的討論始終不斷。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專業學位碩士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等“新鮮事物”,則不失為以就業為最終導向的考生的另一條出路。
另一條出路
從結果上看,專碩在就業市場上卻的確頗受青睞。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77%的受訪者身邊有在讀或已畢業的專碩。而“更喜歡實踐和應用”、“專碩比學碩更有利于就業”則被認為是就讀專碩的最主要原因。
從事實來看也的確如此。
去年,有媒體報道了江蘇省教育廳聯合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發布的《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其中提到,“江蘇省專業學位畢業碩士研究生就業率比學術學位畢業碩士研究生高0.33%。畢業研究生平均月薪為6343元,增幅達10%;而專業學位畢業研究生平均月薪比學術學位畢業研究生高出約5%。”
就業市場上的火爆,讓專碩在考研的考生當中,也逐漸熱門了起來。
2019年,研招網公布當年度考研用戶調查結果,約有55.34%的調查對象報考專碩,比報考學碩的考生高出了整整10個百分點。
從宏觀層面看,專碩發展短短不過10余年,從無人問津,生源基本靠調劑,發展到如今比學碩還要火爆的局面,優化碩士研究生結構的任務完成得已經足夠出色。
然而從微觀層面來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卻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來匆匆,去也匆匆
專碩大規模擴招之后,有高校2018年就在其招生簡章中明確提出:對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校不安排住宿。
然而最令人擔憂的還不是物質條件。在專碩的培養方式、師資配置、課程設置等等方面,一些學校似乎都缺少合理的規劃。
根據國家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定位,專碩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國家面向應屆本科生開放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主要是為了滿足社會對于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因此,對于專碩的培養,也因此理應強調應用性,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通俗地說,如果把學碩看作是博士和科研人員的“預備役”,那么專碩,就是一個就業前的專業集訓和崗前鍛煉。
然而這樣鮮明的特色,在許多高校對于專碩的培養方案中,卻沒能體現出來。
以建筑學專業為例,各高校建筑學院對于專碩和學碩培養目標的表述和各有不同。一些高校對于專碩的培養定位十分明確。
例如,天津某高校建筑學院在描述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時就十分強調“實踐能力”、“社會需求”和“職業導向”等概念。并明確提出了“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也有一些高校對于專碩還缺乏最基本的認識。例如,某985高校對于建筑學專碩和學碩培養方案的表述幾乎完全一致。要求專碩同學碩一樣具有“從事工程技術和科研能力”,在定位上也僅有“技術”這兩字之差。
不僅如此,該校對于建筑學專碩和學碩的學分要求、論文發表要求等方面都少有區分。甚至從該校公布的培養方案來看,專碩與學碩課程的代碼、名稱、學時、任課教師和學分等都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專碩與學碩同班上課,在校期間接受的課堂教育并無不同。
5月13日,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將繼續“適度擴大研究生、專升本招錄規模”,也就是說,近幾年,高校專碩的培養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作為定位,專碩,或非全日制專碩是未來趨勢。對于高校而言,盡快提高專業碩士培養質量,分別明確學術碩士、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與特色,已是必行之舉。
初步繪制復旦大學科創地圖、明確投資策略、超額完成5億元首關目標、組建一支專業化管理團隊……12月3日,正值復旦科創母基金啟動一周年之際,2024首屆復旦科技創新投資大會順利舉辦。會上,復旦科創母基金正......
11月11日下午,以“AIforScience雙螺旋引擎驅動科研新范式”為主題的2024科學智能創新論壇在復旦大學楓林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理事長、北京大學國際機器學習研究中心主......
10月30日,由復旦大學和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沿生物”)共同建立的“病毒感染功能性治愈校企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在復旦大學簽約揭牌。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科研和......
13日,復旦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中心成立,我國天文學科方向領軍人才袁峰擔任中心主任。“天文學探索宇宙中天體起源、演化以及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關系人類本身的重大問題,催生了最早的科學革命。”袁峰告訴......
今年9月,全國首批11名知識產權專碩入學——今年9月,全國首批11名知識產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正式走進了廈門大學的校園。他們將在這里展開一段嶄新的知識產權產教深度融合培養之旅,努力成長為談得了科技、......
“我整個職業生涯一直在做這個東西,但心里很清楚,同行也這么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蛋白質的折疊’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尤其是蛋白質結構預測問題。結果AlphaFold出來了!”10月9日,博士生導師、......
只需在腦部和脊髓植入電極芯片,在大腦與脊髓間搭建一條“神經旁路”,癱瘓患者就有可能重新自主控制肌肉,恢復下肢站立及行走功能。復旦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加福民青年老師團隊研發新一代用于脊髓損傷患者的植......
9月29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官網刊發了一則《2024年度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推免招生不誠信名單通告》(簡稱《通告》)。《通告》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4年度推免招生選拔工作已結束。根據預錄取學生與我院簽......
專業學位碩士生(專碩)項目的設立,從頂層設計來看,是希望使研究生有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很多高校只是把專碩項目當作擴大招生規模的一種方式,專碩和學碩之間的界限并不清楚。如果就按照學碩的培養模式去......
專業學位碩士生(專碩)項目的設立,從頂層設計來看,是希望使研究生有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很多高校只是把專碩項目當作擴大招生規模的一種方式,專碩和學碩之間的界限并不清楚。如果就按照學碩的培養模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