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善癡呆癥患者的及時診斷、治療、護理和康復現狀,減少全人群范圍內癡呆癥患者數量,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成員國啟動實施《2017-2025年公共衛生領域應對癡呆癥全球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提出7個行動領域:(1)將癡呆癥作為公共衛生優先領域;(2)提高對癡呆癥的認識;(3)降低癡呆癥風險;(4)加強癡呆癥診斷、治療、護理;(5)對癡呆癥患者護理人員和家人提供支持;(6)加強癡呆癥方面信息系統建設;(7)加強癡呆癥研究與創新。為了評估計劃進展,總結實施經驗,近期WHO發布《公共衛生領域應對癡呆癥全球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疾病負擔和社會成本角度分析了目前全球癡呆癥的患病現狀,并基于計劃的7個行動領域總結了近年來全球各國的進展。
該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有5520萬人患有癡呆癥,西太平洋地區癡呆癥患者人數最多(2010萬),其次是歐洲地區(1410萬)、美洲地區(1030萬)、東南亞地區(650萬)、東地中海地區(230萬)和非洲地區(190萬),癡呆癥的全球成本約為1.3萬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約7800萬癡呆癥患者,癡呆癥的全球成本預計將增加至1.7萬億美元。目前有50多個國家制定了針對癡呆癥的國家政策、戰略、計劃或框架,WHO各成員國在提高公眾對癡呆癥認識的實踐方面也取得了良好進展。
報告同時指出,在當前新冠疫情之下,需要全球各國政府、民間社會、私營部門、學術界和國際組織與癡呆癥患者、護理人員等相關方更好地協調合作。一是采取緊急行動,確保所有國家都有癡呆癥相關政策和計劃;二是加強衛生和社會保健系統,確保癡呆癥診斷、治療和護理的普及;三是制定癡呆癥護理人員資助方案和服務,減輕非正式護理負擔;四是提高各國的癡呆癥信息收集和監督的能力,維護癡呆癥健康信息系統,監測核心指標;五是全球各國要加大對癡呆癥領域的投資,加強癡呆癥研究,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國家。
報告鏈接: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3245
認知功能障礙和抑郁癥狀往往在老年人中同時發生。早年抑郁癥被證明是癡呆癥的一個危險因素,而晚年抑郁癥可以被認為是癡呆癥的前驅癥狀。相反,認知功能障礙或癡呆癥也可能歸因于抑郁癥狀。這表明認知功能障礙與抑郁......
在老齡化社會中,癡呆癥死亡率悄然攀升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議題。而地中海飲食中的瑰寶——橄欖油,再次被科學界聚焦。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AMANetworkOpen上題為“ConsumptionofO......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神經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單劑量基因藥物,可以阻止小鼠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和額顳葉癡呆(FTD)的進展。該團隊認為,其方法甚至有可能扭轉致命疾病的一些影響,并認為它......
在今天(1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因春運期間人員流動將大幅上升,預計春節前后新冠疫情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全國多地將繼續呈現多種呼吸道疾病交替或共同流行態勢。國......
1月14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紹稱,元旦假期后全國新冠疫情仍處于較低水平。近期多渠道監測系統數據顯示,元旦假期后全國新冠疫情仍處于較低水平。其中,哨......
說起老年癡呆,很多人都以為這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才會患的疾病,可現在發病卻越來越年輕化。盡管全球每年約有37萬例青壯年早發性癡呆病例,但針對這方面的研究仍然相對較少。12月26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
主觀記憶有助于檢測在客觀測試中并不明顯的機體認知缺陷;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上題為“ASimpleSingleItemRatedbyan......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成年后診斷出抑郁癥可能會使老年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一倍以上。這項研究24日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病學卷》(JAMANeurology)。研究人員從1977年到2018年,對超過1......
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沒有平息,有觀點認為,它或將與流感一樣,成為人類生活中的常態疾病。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與它長期共存呢?《給忙碌者的病毒科學》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該書作者王立銘是浙江......
2023年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譚德賽宣布接受前一天舉行的第15次WHO新冠緊急會議的建議,不再將新冠疫情列為全球公衛緊急事件(publichealthemergencyof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