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為什么人的腦子里藏著那么多想法?在成為人之前我們是什么樣子的……
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血管全部舒展開,長度可以環繞地球兩周半。如果把你體內所有細胞中的DNA拉直后連接在一起,可以從地球到冥王星來回7趟。你的身體大概包括40至60萬億個細胞。這些都是不為人知的人體冷知識,但這一切都是由1個受精卵發展衍生而來的。
中信湘雅胚胎庫。王昊昊 攝
試管胚胎如何形成?胚胎寶寶出生后是什么樣子的?7月25日,世界胚胎學家日當天,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以下簡稱“中信湘雅”)開啟了一場特殊的直播,用第一視角帶網友走進胚胎的微觀世界。此次直播也是第二屆“走進中信”系列活動:了不起的科技——中信科技創新之旅內容之一。
跟著直播鏡頭,網友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極具科幻色彩、滿是高精密設備的實驗室里,胚胎學家們緊張而有條不紊地工作,小心翼翼地守護著每一次精子跟卵子的結合、每一次胚胎的分裂和成長。
其實,胚胎的第一天至第三天,最主要的“戲份”就是分裂,這個階段被稱為卵裂期,受精卵從第一天的單細胞逐漸分裂為4細胞、8細胞;到了第四天,胚胎會變成一個長得特別像“桑葚”的東西;接下來的第五天,胚胎會進一步發育為囊胚,此時是把胚胎植入子宮里的最佳時機。
受精和植入前胚胎發育雖然只有5至7天時間,卻是受精卵奇幻漂流淘汰率最高的時期,如果從受精卵開始計算,大約只有20-30%左右最后能夠形成胎兒并且出生,這些胚胎都是質量最佳的優勝者,歷經重重險阻才磨練成“人”。
中信湘雅胚胎庫存有近70萬枚胚胎。中信湘雅 供圖
從受精卵到胚胎,再到胎兒的全過程,如果都是在媽媽體內完成,那就是一個完整的自然受孕過程。而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無法形成受精卵,或者無法形成胚胎和胎兒,這時候就需要有一群“神秘人”,來默默地保駕護航。他們就是胚胎學家。
1978年7月25日,在英國婦產科學家Patrick Steptoe和胚胎學家Robert Edwards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Louise Brown在英國誕生,引起世界轟動。這被稱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一大創舉,開創了人類配子和胚胎研究的新紀元,也為治療不孕不育癥開辟了新的途徑。201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就頒給了被稱為“試管嬰兒之父”的Robert Edwards,每年的7月25日因此成為世界胚胎學家日。
國際輔助生育技術監控委員會2018年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自1978年首名試管嬰兒誕生以來,全球已有超過800萬試管嬰兒誕生。
據中信湘雅IVF實驗室負責人顧亦凡介紹,中信湘雅胚胎庫中現在共存放了300多個液氮罐,一共儲存了近70萬枚胚胎。“我們每年要做超過4萬個試管周期,很多病友在試管周期中通過使用促排卵藥物可以采集到數枚卵子,經體外授精、胚胎培養后可獲得多個胚胎。通常情況下一個周期僅1-2枚‘幸運’的胚胎會被移植到宮腔內,其余‘被剩下’的優質胚胎則進行冷凍保存,所以我們的胚胎庫數量也就日益壯大,是當之無愧的國內最大的人類胚胎庫。”
胚胎冷凍是否會對胚胎造成傷害?顧亦凡介紹,目前中信湘雅冷凍胚胎采用的是玻璃化冷凍技術,通過嚴格的冷凍程序,經冷凍保護液滲透后,再將胚胎置入-196℃的液態氮中冷凍保存。“玻璃化冷凍技術一般可以長期保存,凍存保持時間的長短不會影響胚胎的繼續發育潛力。盡管不同胚胎耐受冷凍的能力不同,但是總體上現在大部分生殖中心玻璃化冷凍的復蘇率都穩定在96%以上。”
中信湘雅胚胎實驗室每年最多能完成60000例新鮮取卵周期,40000例冷凍胚胎移植周期,和8000例PGT周期。中信湘雅 供圖
令人驚奇的是,中信湘雅胚胎庫中,至今仍存放著2004年時儲存的胚胎。換句話說,如果這個胚胎被成功“喚醒”,那ta出生的時候就已經“18歲”成年了。此前,中信湘雅也曾報道一例出生即已經“11歲”的試管寶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經批準開展人類生殖輔助技術的醫療機構共539家,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近5年來,中信湘雅平均每年有近2萬例試管嬰兒誕生,這也就意味著,全國每15例試管嬰兒中,就有1例來自中信湘雅。截至目前,中信湘雅助孕出生嬰兒總數已突破20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