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類腦計算研究團隊研制出世界首款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天眸芯”。該成果刊登在5月30日《自然》雜志封面。這是該團隊繼異構融合類腦計算“天機芯”后,第二次登上《自然》雜志封面,標志著我國在類腦計算和類腦感知兩個重要方向上均取得基礎性突破。
在此基礎上,團隊研制出世界首款類腦互補視覺芯片“天眸芯”,在極低的帶寬(降低90%)和功耗代價下,實現每秒10000幀的高速、10bit的高精度、130dB的高動態范圍的視覺信息采集,不僅突破傳統視覺感知范式的性能瓶頸,而且能夠高效應對各種極端場景,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在半導體實驗室里,他追求毫厘之間的精度;在全國兩會的會場中,他聚焦制度創新的深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始終以科學家的敏銳與人大代表的擔當,在攻克“卡脖子”技術與破解民生難題......
芯片的信息處理需要做好時間調控,而調控的速度與精準度,直接決定了芯片的性能。北京大學常林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合作,成功開發出世界首款光子時鐘芯片,可將芯片上的時間調控速度提升100倍......
“向光而行科技報國”,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強烈的創新責任在使命驅動的建制化基礎研究中持續彰顯西光力量。其中,2024年就在光子集成芯片領域取得一系列顯著性創新進展或成果,相關成果發表在《......
2月23日,清華大學與瑞萊智慧聯合團隊推出大語言模型RealSafe-R1。研發團隊代表介紹說,實驗數據表明RealSafe-R1安全性提升顯著,“安全增強版DeepSeek”可為更多應用提供可靠堅實......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功能基因組與分子育種研究團隊開發了木薯35K液相育種芯片,在木薯功能基因組研究與基因組選擇育種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木薯育種的自主創新能力。相關研......
“空天海地的網絡建設,信息世界感知力、通信力以及智算力的建設,迫切需要高端、新型的硅基芯片。然而‘自上而下’的光刻技術制造方式已經接近物理極限。”在日前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說,全......
曾在2024年11月訪問臺灣期間受到兩岸媒體關注的清華大學本科生彭弋航,已于近日獲評為2024年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24年12月31日,微信公眾號“清華大學學生會”公布了2024年清華大學學生年......
特朗普即將返回白宮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時隔不到一月再度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加碼”。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3日,美國現任總統拜登(JoeBiden)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啟動一項301條款調查,針對中國......
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博通大漲24%創收盤新高,一舉成為除英偉達和臺積電以外,全球第三家市值超萬億美元的半導體公司。究其原因,此前博通發布第四季度財報,其中顯示半導體部門營收82.3億美元,......
12月2日下午,“清華大學學生處”微信公眾號發布了《近期學生違紀情況通報》,通報涉及三起學生違紀事件。學校持續開展學生紀律教育工作,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守紀律、講規矩。為發揮好案例警示教育作用,用身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