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8-31 15:56 原文鏈接: 兩核重組,催生“聚變”發展加速度

      “在核電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逐步轉向領跑。核電研發設計、建造能力、裝機規模、運營業績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在8月22日舉行的兩核重組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說。

      據介紹,2022年,中核集團營業收入突破2627億元,是重組前兩個集團總和的1.7倍,年均增長14.6%。重組“聚變”催生了中核加速度,實現了“1+1遠大于2”的目標。

      “1+1遠大于2”

      目前,中核集團在運核電機組25臺,裝機2375萬千瓦;核準在建機組15臺,裝機1625萬千瓦。

      余劍鋒表示,兩核重組形成了從油礦勘探開采到核電研發、設計、建造、運行乃至國際合作的全產業鏈創新體系,支撐了快速發展。

      科技創新被擺在該集團發展的戰略核心位置。2022年中核集團研發投入246.4億元,為重組前的4.3倍,年均增速為44.4%,是同期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速的 3.7 倍。這有力支撐了核能“熱堆-快堆-聚變堆”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實現了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以及快堆、多用途模塊式小堆、新一代“人造太陽”等前沿技術快速發展。

      通過國際合作,該集團目前已建立多個海外自主創新的三代核電品牌“華龍一號”正帶動全產業鏈加快“走出去”。如中國在巴基斯坦已建與在建的核電站已有七座。

      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表示,目前我國核電工程建造能力已處于世界第一位。除了自主設計建造的“華龍一號”,在全球三代核電堆型中,美國設計的AP1000機組、法國設計的EPR機組都是在中國人手中實現了發展。

      此外,我國還牽頭完成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核心安裝工程,為最大國際大科學工程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走好綜合利用“這盤棋”

      發電是當前核能利用的主要功能,對核工業的發展起到重要拉動作用。目前,我國核能發電量在5%左右,發達國家在20%左右。“作為穩定的新能源系統,科學安全有序地推動能源轉型離不開核能。”顧軍說。

      為更好地讓核能服務于雙碳目標、能源安全,中核集團正在拓展核電相關產業。從居民供暖到工業供汽,核能正從單一的發電向綜合利用有序轉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例如,秦山核電站與浙江海鹽縣合作開創了我國南方核能供熱的先河,匯集近4000戶居民。江蘇田灣核電基地是國內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工程,為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做出新示范。

      在醫療、工業、農業、海水淡化、深海礦產開發以及深空探測、太空旅行等方面,核能綜合利用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潛力。中核集團在這些方面正在“一盤棋”布局推進。

      “當前,核技術應用產業具有市場化程度高、專業融合度大、技術突破難等特點,必須靠多專業多領域的高效協同和產品快速迭代贏得市場機遇和市場占有率。”顧軍說。

      推動“無人區”協同創新

      “下一步,仍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加強自主創新,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余劍鋒說。

      實現這一目標,顧軍表示,無論在核電可供應產業鏈還是綜合利用方面,必須在現有形勢下進一步提升創新協同能力。

      一方面,從燃料勘探、電站設計、建設以及后續運用和核乏料處理方面,建設先進完整、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體系,需要解決關鍵節點上的挑戰,實現協同創新。另一方面,在不同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引領行業水平,也是如此。

      “自主創新、自立自強,是中國核工業的靈魂。下一步,越向前走越接近無人區,越要在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下堅持這個信念。”顧軍說。

    相關文章

    兩核重組,催生“聚變”發展加速度

    “在核電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逐步轉向領跑。核電研發設計、建造能力、裝機規模、運營業績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在8月22日舉行的兩核重組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說。據......

    兩核重組,催生“聚變”發展加速度

    “在核電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逐步轉向領跑。核電研發設計、建造能力、裝機規模、運營業績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在8月22日舉行的兩核重組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說。據......

    中國科研團隊助力泰國建成托卡馬克裝置交付并投入運行

    7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與泰國核技術研究所合作建設的泰國托卡馬克1號裝置(ThailandTokamak1,TT-1)在泰國正式交付并投入物理實驗運行。泰國公主詩琳......

    探秘“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有何安全“盾牌”?

    在福建省南部,有一座名叫云霄的小城。中核國電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在這座小城誕生、成長,它承載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從并跑到領跑的戰略使命,始終以安全為中心。“華龍一號”的批量化建設首個項目——......

    楊長利:我國核電已具備實現更大目標的基礎

    楊長利認為,我國核電目前已具備實現更大目標、更高質量發展的扎實基礎,他向大會提交提案:進一步加大力度,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未來十年保持每年核準開工10臺以上機組;拓展空間布局,在清潔基荷電力供應保障能力......

    22日直播|李建剛:點亮聚變的“第一盞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15.shtm直播時間:2023年2月22日(周三)16:00—18:00直播地址:中......

    “華龍一號”核電1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

    今天(2月17日)上午9:30,位于福建漳州的“華龍一號”首個批量化機組完成外穹頂吊裝。“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它的建設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核島安裝工程開工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近日,位于海南昌江的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核島安裝工程正式開工。本次實施的項目為反應堆廠房管道支吊架安裝子項,是連接核島、常規島的基礎設施。“玲龍......

    中國核電機組53臺運行,容量達5500多萬千瓦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在1日舉行的第23屆太平洋地區核能大會上介紹,截至2022年6月,我國在運核電機組53臺,在建核電機組23臺,在建核電機組數為全球第一。今年已核準10臺核電機組。預計未來五年,我......

    東北首個核電供暖項目即將啟動!計劃供暖24.24萬平方米

    位于大連瓦房店市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首座核電站,也是東北最大的電力能源投資項目。近日,隨著6臺機組全面投產,這里成為國內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電站,在運總裝機容量達到670萬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