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晚,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介紹考察組現場調研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會上通報:
1、關于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通過對不同地點分離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證實同源性達99.9%,提示病毒尚未發生明顯的變異。
2、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根據傳染病網絡直報信息系統數據以及湖北武漢、廣東深圳和廣州、四川成都等現場考察,聯合考察組對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征有以下認識:
一是人口學特征。患者平均年齡51歲,30–69歲患者占77.8%,77.5%的病例來自湖北。
二是動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
三是傳播途徑。目前認為,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已從一些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風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但在中國這不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從廣東和四川的現場考察來看,78%-85%的聚集病例發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觸者管理。在廣東和四川,現場流行病學工作者幾乎對所有已發現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追蹤和醫學觀察,大約1%-5%的密切接觸者實驗室確診為陽性。
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體,因此,各年齡段人群均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學計量團隊為應對核酸檢測實驗室日常質量控制對質控品的迫切需求,緊急研制了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弱陽性標準物質。NIM-RM5205NIM-RM5206新型冠狀病......
近日,我所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建立了一種仿生腸芯片感染模型,研究探索了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腸屏障損傷、腸粘液細胞分布異常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為新冠病毒致病機理、傳播......
《自然》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免疫力或至少維持6個月。這項研究分析了曾感染過新冠病毒的87人,發現他們的特異性記憶B細胞水平在整個研究期間沒有變化——記憶B細胞是感染后留在體內的免疫......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13日表示,初步證實變異病毒導致的傳染性增強,衡量指標是續發率提高了大概10%-70%,家庭中的續發率也有顯著提高。就目前來說,還沒有看到這個病毒的毒力增強,也就是......
針對“是否新冠病毒潛伏期更長了”的問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13日指出,在隔離期間14天以后仍然查到新冠病毒,是個別現象。因為潛伏期目前新冠基本是1......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方網站13日發布消息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該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器官芯片技術建立一種體外肺器官微生理系統,模擬新冠病毒......
近日,德國的生物信息學家通過計算機模型識別出人體中一種對新冠病毒繁殖至關重要的酶,如果抑制這種酶,病毒就會停止繁殖而不影響宿主細胞。該研究有助于找到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新方法。除......
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體內的腫瘤在未給予激素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情況下大面積消失。人體免疫系統經常會把腫瘤細胞當成正常細胞,此時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成了“睡獅”。......
據安莎社和《共和國報》網站等意大利媒體11日報道,意大利米蘭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從該國一名年輕女性皮膚病患者在2019年11月10日的活檢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這一結果將意......
傳染的起因是一名野生動物園無癥狀陽性員工,在與大猩猩接觸傳播并使之感染的。后經證實此名員工在周圍工作時一直戴著口罩。作為加州封鎖的一部分,公園自12月6日起對公眾關閉。圖:美國圣迭戈野生動物園彼得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