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9-06-26 11:32 原文鏈接: 中國全球首繪“微波月亮”

      中國科學家測算出月球氦3資源量更為靠近100萬噸

      尋找核能發電的原料——氦3,是人類探月的一項重要目標。但月球上究竟有多少氦3至今眾說紛紜。根據阿波羅號帶回的樣品,美國科學家分析認為,月球上氦3資源量在100萬噸~500萬噸之間,評估跨度很大,究竟是靠近100萬噸還是500萬噸?

      近日,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景山在2009探月與地學科學研討會上向《科學時報》記者透露,根據搭載在嫦娥一號衛星上的微波探測儀傳回的數據,我國科學家已成功繪制出全球第一幅“微波月亮”圖,并利用實際探測數據反演出月球土壤層的平均厚度為5~6米,而氦3資源量更靠近100萬噸,而非500萬噸。

      氦3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核聚變發電燃料,10噸氦3就能滿足我國1年的能源需求。但氦3在地球上的蘊藏量很少,目前人類已知的容易取用的氦3僅有500千克左右。而月球地殼淺層內蘊含的上百萬噸氦3足夠地球人使用上萬年。

      據悉,在嫦娥一號衛星微波探測儀繞月之前,國際上還沒有從月球軌道對全月球進行微波探測的活動。一些諸如月壤厚度、氦3資源量分布的研究多是依靠美國“阿波羅號”和蘇聯“月球號”探測器在落月點取樣的實測數據為依據,加上其他手段分析延伸而來,因此結果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是偏差。而由中科院空間中心姜景山院士提出的這一探測計劃從月球軌道上利用微波探測儀實際測量了全月的土壤厚度分布,在國際上首次獲取了全月微波亮溫分布數據,創建了“微波月亮”。

      月球的微波亮溫數據是反映月表溫度、成分等因素的綜合指標,反映了月球表面的物理特性、內部過程和月球外部各種因素對月球的影響。姜景山說,月球沒有大氣層,是一顆完全暴露在太空中的天體,幾十億年以來,其自身內部能量、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其地質時鐘幾乎停留在幾十億年前;而宇宙線、太陽風等外部影響也在月球上留下了很多痕跡。這些內、外作用與變化很多都可以在亮溫異常中反映出來。因此,“微波月亮”的提出有助于了解月球起源及演變、宇宙起源的相關問題。姜景山透露,他的研究小組正在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特征撞擊坑的微波特征。

      據了解,在中國的“嫦娥一號”繞月飛行前,在利用電磁波進行月球探測中,可見光和紅外技術是主要手段,國際上已建立了“可見月亮”(Visible Moon)和“紅外月亮”(Infrared Moon)的數據資源,唯獨缺少“微波月亮”。而紅外、可見光主要針對表面探測,微波由于波長較長,可以深入厚度,進行次表層探測、厚度探測、撞擊坑結構探測等研究。

      據介紹,儀器發射升空之后由于時間較長,儀器本身的參量會發生一定變化。因此在在軌定標中,亮溫基準的選取對獲取高精度微波亮溫進而測量月壤厚度等很關鍵。由于這是國際上第一次從月球軌道上進行的全月微波探測,該項研究在在軌定標中首次關注了定標天線指向不同背景對結果的影響。姜景山指出,以往從地球軌道進行的探測在定標過程中固定地把2.7K作為宇宙背景的標準。但他的研究小組發現,當定標天線在繞月過程中指向不同星座、太陽、地球、月球本身時,其天線輸入溫度差異很大,如果簡單把冷空溫度定為一個固定值將產生很大的誤差。因此,研究組首次在冷空定標中,對定標天線指向的影響作了很細致的分析,從而獲取了較為精確的月球亮溫數據,構造出了更接近于自然真實的“微波月亮”。

      據悉,姜景山研究小組據此還對國際上以往的有些研究結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月球背面的研究中,發現了值得深入研究的現象。

      《科學時報》 (2009-6-26 A1 要聞)

     

      更多閱讀

      中國正式發布“嫦娥一號”拍攝的月球全圖

    相關文章

    最新研究結果揭示月球微尺度熱輻射特性

    記者22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1月20日21時10分和14時06分完成第26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

    嫦娥回家:新樣品·新機遇·新突破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樣品艙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這是中國探月工程(CLEP)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圓滿實現了第一階段“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中國從此......

    “嫦娥”回家從月亮上起飛

      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后,嫦娥五號要回家了。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

    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

      12月3日晚,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地外天體起飛”,踏上回家的旅途。“挖土”“打包”“起飛”……“帶貨”回歸的“嫦娥姐姐”還要經歷怎樣的旅程?從月球帶回來的寶貝,又有怎樣的價值?《......

    穩穩落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經過約38萬公里、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

    落月在即,嫦娥五號今晚擇機軟著陸于月球正面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計劃于12月1日擇機實施動力下降,軟著陸于月球正面預選區域。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于2020年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

    國家航天局:中國正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據11月25日報道,為期3天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25日正在海口進行。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論壇上表示,后續中國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同時還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中國探......

    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郭超凱)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1月24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2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本次任務發射入軌精度較高......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嫦娥四號結束休眠,迎來第24月晝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